糖尿病与脾气(糖尿病脾气越来越大说明什么)
脾气火爆、焦虑烦躁,真的会触发糖尿病吗?
来源:【夕阳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高思华从心理和中医的角度讲解糖尿病发病原因,平时性格急躁焦虑,易烦躁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性格不仅改变命运,还能影响寿命!这几种性格更易招病
本文专家
刘 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不仅会影响命运,还会影响健康和寿命。
科学家研究了性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陆续提出A、B、C、D四型人格。相对于平和宽容的B型人格,努力进取的A型人格和容易焦虑的D型人格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而压抑愤怒、爱生闷气的C型人格与多种癌症风险相关。
性格不仅改变命运,
还能影响疾病!
1. 互为对立的A型和B型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心脏病学家迈耶·弗里德曼观察到一个现象,许多心脏病患者候诊时通常会坐在沙发的前半部分,使沙发前沿的皮套磨损特别快。通过研究,弗里德曼医生和瑞·罗森曼医生提出了“A型人格”和“B型人格”理论。
1996年,弗里德曼医生出版的书中对A型人格概括为:时间紧迫感、竞争和敌意。A型人格常常给人感觉缺乏耐心、急躁和愤怒。他们勇往直前、急性子,喜欢在富有竞争性的工作中取得成就,往往不停地超负荷工作,额外担负更多的使命和责任。遇到琐事会使其感到愤怒,处于激动状态,并把愤怒发泄在他人身上。
而B型人格很少体验到时间紧迫,不会强迫自己赶进度来完成每项任务。而且,他们觉得有理由去容忍思想和行为的多样性,无敌意心态,能宽容他人的微小过失。无论是否取得成就,B型人格都感到自然,他们的自我期望水平与他们自认为的能力水平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A型人格的人努力、进取、有奉献精神、对自己高标准要求,有利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就,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很多都是A型人格。而B型人格的人有时会被误解为不思进取和过于慵懒,不过其实他们也善于深思熟虑,富有创造性。
研究发现,A型人格有一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对于B型人格,A型人格人群血浆儿茶酚胺、5-羟色胺水平较高,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2. 爱生闷气的C型
科学家们还研究了性格类型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把易患癌症的性格类型归为“C型人格”,C就是英文Cancer(癌症)的首字母。
C型人格的特点主要是逆来顺受,爱生闷气,敏感多思,倾向于压抑强烈的感情,特别是压抑愤怒。该类型人群容易出现免疫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引发肠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
3. 苦恼抑郁的D型
D型人格的特征为消极情感和社会抑制。常表现为社交焦虑,在社交互动中抑制自我表达,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而且常常出现担心、易怒、不愉快等负面情绪状态。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中较多属于D型人格;D型人格的冠心病患者预后更差。
为了健康,
如何作出改变?
人的性格在生活中形成,同样也可以在生活中改变。如果你察觉自己的人格特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可以从下面四点试着作出改变:
(1)及时减压:及时排解情绪,不要过分压抑愤怒、抑郁等情绪,可以向朋友倾诉。
(2)控制情绪:遇事冷静,在发怒前深呼吸10次,让自己冷静下来,慢慢控制情绪。
(3)人格独立:允许存在不同人格,不要一遭遇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增强自信,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
(4)寻求支持:与亲属、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有益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
A、D型人格保护心脏,
这8个点一定要做好!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血管健康8要素”(Life's Essential 8),帮助你保持心脏健康。
1. 健康饮食
目前提出的理想饮食模式为得舒饮食(DASH)或地中海饮食模式,提倡:
五个多吃:多吃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全谷物,以及增加低脂乳制品摄入;
三个少吃:少盐、少吃红肉和加工肉,以及少喝含糖饮料。
2. 规律运动
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2.5小时)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6岁以上儿童每天应该有60分钟的活动时间,包括玩耍和有组织的活动。
3. 远离烟草
除了建议吸烟者戒烟,还包括远离电子烟、电子雾化器以及二手烟等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心脏病引起的死亡。
4. 足够睡眠
建议大多数成年人每晚需要睡够7~9小时,未成年人需要更久,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5岁及以下儿童以每日睡眠时长计算,理想的睡眠时长为每24小时10~16小时。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康复、改善大脑功能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 合理体重
仍然推荐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标准。当体重指数为18.5~24.9千克/米的平方,心血管健康状况最好。但在不同种族、民族背景或血统的人群中,体重指数范围以及相关健康风险均存在差异。
6. 血脂水平
较高水平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坏”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建议选择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作为监测血脂的首选指标,因为该指标可以在非空腹状态下测量,并且在所有患者中都能获得可靠的测量值。
当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30毫克/分升(约3.4毫摩尔/升)视为最佳。
7. 血糖水平
长期高血糖水平会损害心脏、肾脏、眼睛和神经。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更好地反映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长期的血糖情况,建议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或者空腹血糖水平作为评估。
空腹血糖低于100毫克/分升(约5.6毫摩尔/升)或者糖化血红蛋白低于5.7%为最佳。
8. 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心脏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将血压维持在健康范围内,可减轻心脏、动脉和肾脏压力,从而延长健康时间。
建议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为最佳水平。
来源: 健康时报
糖尿病人血糖不下来的原因之一:情绪不稳定
邻居王婶最近愁坏了:“降糖药没少吃,饭也吃得像兔子,血糖咋就下不去呢?”
结果医生一句话点醒她:“是不是最近老跟老伴吵架?”原来,这坏情绪才是藏在暗处的“血糖刺客”!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为啥生气、焦虑会让血糖“坐火箭”?糖友咋管住脾气稳住血糖?
一、情绪一炸,血糖也炸?真不是吓唬你!你以为血糖只和吃啥、动多少有关?心情好坏直接给血糖“递刀子”!
身体里的“压力激素”会搞事:
一生气,肾上腺素“噌”地飙高,身体误以为要“打架”,赶紧把血糖充作“能量弹药”
焦虑时,皮质醇(压力激素)疯狂分泌,肝脏拼命释放葡萄糖,血糖能不高?
情绪上头,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心情差就想狂炫奶茶小蛋糕(血糖直接起飞)
郁闷时瘫着不想动(血糖赖在体内不消耗)
晚上越想越气,白天血糖更高:
失眠翻来覆去,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分分钟给你颜色看!
二、4招教你“灭火稳糖”,简单好用!① 深呼吸大法——3分钟给情绪“降温”
✅ 口诀:吸气4秒→憋气7秒→吐气8秒(像吹蜡烛)
效果:每天饭前做3轮,血糖波动能少两成!
② 写“心情血糖日记”——揪出捣乱分子
随手记下:
啥时候 ?发生了啥 ?血糖多少 ?后来咋平复的?
比如下午3点 ,孩子考试不及格 , 9.8 ,下楼遛狗15分钟
坚持一周,你就能发现:“原来每次和媳妇吵架,血糖都破10!”
③ 吃点“开心食物”——边吃边稳糖
南瓜子、黑巧克力(选无糖):含镁,专治焦虑暴躁
三文鱼、核桃:Omega-3让血管不“发炎”
每天晒20分钟太阳:补维生素D,心情好得像充电
④ 随身带个“解压神器”
捏捏乐(网购5块钱解压神物)
听郭德纲相声、周杰伦老歌(瞬间回血)
喷点柑橘味香水(闻着就舒坦)
三、这3种情况赶紧找医生!别硬扛❗️ 连续一周血糖像过山车(最高最低差5.6以上)
❗️ 每天测血糖超过10次(测到手指发麻)
❗️ 整夜睡不着/突然暴瘦暴胖
结语:
控糖不是光靠吃药吃饭,心情好才是隐藏大招!就像手机充电,身体也得定期“情绪保养”。
糖友们,你们有没有一生气血糖就飙的经历?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
专家背书:
张大夫(三甲医院内分泌科):“我门诊一半血糖控不住的,都是情绪病!”
心理科刘姐:“糖友焦虑很正常,但别让它偷走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