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内科护理(糖尿病内科护理监测指控指标)

家庭医生报 0
文章目录:

南昌市中心医院(老福山院区)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2025年上半年学术活动圆满举行

2025年6月25日,南昌市中心医院(老福山院区)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2025年上半年学术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内分泌肾内科护士长、专科小组组长胡婕主持,眼科主任刘景晨、护理部副主任李芬及全体小组成员齐聚一堂。本次活动以提升专科护理水平、规范管理流程、强化团队建设为目标,通过多元形式展开深度学术交流。

凝聚共识启新程,锚定方向明使命

活动伊始,糖尿病专科小组组长胡婕发表开场致辞。她深刻阐述了糖尿病专科护理在优化患者管理、改善临床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号召全体成员密切关注行业指南更新动态,以系统化、精准化的专业服务为患者健康筑牢防线,为专科发展锚定清晰方向。

指南领航强根基,跨科联动拓视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胡婕组长深度解读《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她围绕核心诊疗规范与前沿医学指标,结合临床典型案例,生动讲解如何运用数据开展个性化血糖管理策略,帮助成员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眼科主任刘景晨带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防治策略》专题授课。他通过详实数据揭示DR早期隐匿性与后期致盲风险的严峻性,展示多组病变眼底影像,以直观视觉冲击强化“早筛早治”理念。课程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深化“内分泌 眼科”协同护理模式认知,为多学科联合防控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以赛促学淬技能,寓教于乐共成长

知识竞答环节创新采用全员互动形式,将培训重点转化为趣味考题。小组成员踊跃抢答、各展所长,现场气氛热烈。该环节以赛砺学、学以致用,在思维碰撞中巩固知识要点,激发团队学习热情与创新活力。

擘画蓝图谋发展,砥砺奋进启新章

护理部副主任李芬对活动进行总结。她充分肯定本次培训在提升团队专科理论水平方面的积极成效,同时对未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持续深化“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深耕指南学习,争做精准护理践行者;强化风险意识,当好并发症防控哨兵;保持学习热忱,勇做终身学习排头兵,以专业与温度守护患者健康。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此次活动不仅为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注入专业动能,更点燃团队追求卓越的奋斗热情。站在新起点,面对糖尿病防治新挑战,专科小组将以更前沿的理念、更精湛的技术、更高效的协作,持续提升糖尿病综合管理水平,为患者的“甜蜜人生”保驾护航,书写专科发展崭新篇章!


来源:南昌市中心医院(老福山院区)

通讯员:张思维 万子萌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温来袭!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护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高温天气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诸多挑战。高气温会使身体代谢加快,加上出汗多、饮食和作息改变,都可能让血糖波动,还可能引发脱水、中暑、感染等健康问题。身为内科副主任医师,为帮助各位糖友平稳度过高温天,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防护要点。

一、科学饮水,防止脱水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加快,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脱水,进而导致血液浓缩,血糖升高,甚至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建议每天饮用1500 - 2000毫升的水,优先选择温开水 ,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酒精饮品和咖啡因饮料,如可乐、啤酒、咖啡等。可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外出时也记得随身携带水壶。

二、合理饮食,稳定血糖

高温容易影响食欲,但糖尿病患者仍要定时定量进餐,维持血糖稳定。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如黄瓜、西红柿、燕麦等,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水果可选择低糖的,如苹果、柚子 ,且每天摄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内,放在两餐之间食用。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像蛋糕、油炸食品等尽量不吃。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防止因腹泻导致血糖波动。

三、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7 - 8小时,中午可适当午休30分钟 - 1小时,帮助身体恢复,稳定血糖。运动能辅助控制血糖,但高温时段运动易中暑或引发低血糖,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即可。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随身携带含糖食物,预防低血糖;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不要马上洗冷水澡。

四、监测血糖,调整用药

高温天气血糖波动大,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也可加测,根据血糖变化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胰岛素要注意保存,避免高温使其失效,未开封的胰岛素应放在2 - 8℃的冰箱冷藏,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放在室温不超过30℃的阴凉处。

五、足部护理,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脚部神经和血管易受损,高温多汗环境下,足部皮肤更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每天用37℃左右的温水洗脚,洗完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缝;选择宽松、透气、合脚的鞋子和棉质袜子,避免穿凉鞋、拖鞋长时间行走;不要自行处理足部水疱、破溃等问题,一旦发现足部异常,及时就医。

六、做好防晒,预防中暑

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外出,若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宽檐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使用遮阳伞等,同时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在室内时,合理使用空调,将温度设定在26 - 28℃,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高温天气虽然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考验,但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从饮食、作息、运动、血糖监测等多方面加以注意,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平稳度过炎热夏日,保持身体健康。

糖尿病健康管理护理,如何让“甜蜜”不再失控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同隐匿的 “甜蜜杀手”,悄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长期失控,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导致失明,以及神经病变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等,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那么,在糖尿病健康管理护理中,怎样才能让 “甜蜜” 不再失控,稳定住血糖水平呢?

一、日常监测:掌握血糖动态的 “放大镜”

日常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它如同 “放大镜”,助患者了解血糖波动。患者需按医嘱定时用血糖仪测血糖,涵盖空腹、餐后等时段。长期规律监测,能发现血糖变化规律,比如某些食物或活动对血糖的影响。像有的患者食用高碳水食物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适当运动后,血糖则下降。掌握规律,患者便能调整饮食和活动,控制血糖。同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助力精准用药。

二、饮食控制:给身体输入合适 “燃料”

膳食是糖尿病控制的中心环节,也是血糖控制的“主战场”。建议病人在饮食上要做到低糖高纤维,要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配比。主食可以用糙米、全麦面包代替精白米面,因为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容易消化和吸收,这样可以防止血糖过快的升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维他命,矿物质,膳食纤维,卡路里含量很低,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尽量减少糖、油、糖等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正确的饮食,正如将适当的“燃料”输送到人体内,保证其正常运作,同时避免“失控飙升”的血糖。

三、适量运动:激活身体的 “降糖开关”

锻炼就像激活人体“降糖开关”一样,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适量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血糖的利用率。可以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兴趣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和强度,每周进行一定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科学的锻炼,不要空腹或者是在高血糖的时候进行锻炼,以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锻炼之前要做好准备,锻炼之后要放松。如发现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要马上停下来并去看医生。长期坚持适当的锻炼,不但可以控制血糖,而且可以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心血管机能。

四、药物治疗:谨遵医嘱的 “降糖武器”

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类降糖药物就如同患者手中的 “降糖武器”。但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随意停药。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有的促进胰岛素分泌,有的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还有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磺脲类药物一般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二甲双胍最好随餐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患者要了解自己所服用药物的相关知识,若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心理调节:为血糖稳定 “保驾护航”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对血糖控制影响不容忽视。长期患病和担忧易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血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患者要重视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可与家人、朋友交流,缓解心理压力;也可参加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相互鼓励、交流经验,获取信心和力量。此外,培养绘画、书法、音乐等兴趣爱好,丰富生活,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良好心理状态如同为血糖稳定 “保驾护航”,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应对糖尿病挑战。

糖尿病虽是慢性病,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护理,从日常监测、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及心理调节等多方面着手,患者完全能让 “甜蜜” 不再失控,与糖尿病和谐共处,享受健康生活。


供稿:健康管理中心 倪萍

编审: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