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视力下降(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怎么治疗)

眼科医生微科普 0
文章目录:

血糖长期失控,糖尿病患者视力骤降险失明!王晓波主任提醒…

陈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但他总觉得血糖高点也没关系,因此并未按照医嘱去控制血糖。直到两个月前,他的眼睛看东西不仅愈发模糊不清,还似有黑影遮挡,已严重影响生活,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行政主任王晓波检查后,确诊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期伴发双眼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且右眼视网膜上增殖膜丛生,若再不尽快进行治疗,恐有失明风险。

左眼术前

右眼术前

个性化治疗,从“失明边缘”抢回视力

“他的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0.3%,远远超出正常范围(4%~6%)。” 王晓波主任指出,长期血糖失控是导致眼部病变急速恶化的 “元凶”。

面对陈先生的复杂病情,王晓波主任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膜切除术等方式,精细剥离牵拉视网膜的增殖膜,复位脱离的视网膜,同时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促进黄斑水肿吸收。

王晓波主任为患者手术

经过规范化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时陈先生的视力已有明显改善,矫正视力从眼前指数提升至0.3,成功摆脱“失明危机”。但王晓波主任强调:“这只是阶段性胜利,后续治疗不能松懈。”

术后第一天

术后2个月

术后2个月

根据治疗计划,陈先生还需定期进行双眼眼内注药,并坚持随访复查,严格控糖,才能长期稳定视力。

糖网防治:早发现是关键,控糖是根本

临床上像陈先生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王晓波主任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网患病率高达 34.6%。

糖网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无症状,等出现视力下降、黑影遮挡等症状时,往往已到中晚期。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保住有用视力

糖友必知的眼底检查时间表

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5年内需做首次眼底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就要查眼底,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已出现糖网的患者:根据病情、遵照医嘱进行复查。

很多糖友认为糖网治疗后就万事大吉,这是严重的误区。王晓波主任强调:手术只是“救火”,后续必须长期“防火”——控糖、控压、定期复查眼底,否则眼部并发症仍会卷土重来。

治疗糖网不能“躺平”

1.血糖控制是核心

糖友的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7%以下,血压、血脂也要同步管理;

2.定期随访不可少

糖网具有进展性,即使视力稳定,也需按医生要求复查;

3.规范化治疗不中断

眼内注药、激光等后续治疗需坚持完成,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

“糖友”视力受损接受眼科手术,术后仍未控糖导致复发

极目新闻通讯员 武俊怡 杨京

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一位“糖友”出现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在接受了眼科手术后,他依然没有严格控制血糖,结果导致眼部疾病复发。专家表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眼部治疗并非“一劳永逸”,控糖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6岁的陈先生是一位老“糖友”,虽然已经有20年的糖尿病史,但他血糖控制得一直不太理想。从2025年3月份开始,他感觉自己的视力出现了下降,直到眼前的路都有些看不清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陈先生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就诊后,眼科主任许荣对他进行了详细检查,并结合他长期的糖尿病病史,诊断他出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右眼玻璃体腔内充满了积血。

许荣介绍,玻璃体本身没有血管,也不会发生出血。高血糖会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发生闭塞,持续的缺血缺氧会使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而诱导新生血管生长。一旦发生出血,就会经过视网膜穿过玻璃体,引起玻璃体积血。

随后,团队成员为他实施了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完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以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环境,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手术后,患者的视力从0.02回升到0.3。出院前,许荣叮嘱他积极治疗全身疾病,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并提醒他,注意术后每个月复查,根据复查情况补打激光。

但陈先生在出院后,因为视力有所回升,加上又没有其他的不适,自觉已无大碍,依然疏于控制血糖,也忽视了复查。谁知刚过了3个多月,他又感觉视力急剧下降,右眼只能看到眼前,只能于6月中旬再次来到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此时陈先生的血糖飙升,已属于高血糖状态,玻璃体也再次出现积血。针对陈先生的情况,眼科团队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协助调控陈先生的血压、血糖、血脂。在对他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予以活血化瘀药物促进积血吸收,待玻璃体腔出血吸收后,再次检查眼底,再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新生血管区域。

许荣提醒,视网膜长期缺氧、缺血,会继发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快速下降,严重者还会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糖尿病患者也要重视眼部健康,定期筛查眼底等眼部情况。糖尿病相关的眼病患者,在接受眼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严格监测并控制血糖。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尿病肾病患者视力下降不是巧合!血糖波动大+高血压=眼底出问题

一、血糖肾病 眼病,是“共病”不是“偶发”

门诊中,常有患者问我:

“医生,我是糖尿病肾病,最近老觉得眼花、模糊,是不是年纪大了?”

其实,糖尿病肾病和眼底病变往往并存,是同一类‘微血管并发症’的两种表现。

不仅是“巧合”,而且两者的风险因素也高度重合,尤其是:

  • 血糖波动大
  • 血压控制差
  • 病程长却没重视

特别提醒:出现视力模糊,往往意味着微血管“已经受损”,不能再拖了!


二、研究揭示:血压 血糖波动,是眼底并发症“催化剂”1. 血压波动大,视网膜更容易受伤

美国VA系统20多万人随访研究发现:收缩压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其中,血压波动最大组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升高17%(Sohn et al., 2017)。

2. HbA1c波动大,更容易眼底出血

日本一项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波动幅度越大,发生视网膜病变风险越高,尤其在收缩压控制在130以下的人群中影响更明显(Takao et al., 2017)。

结论就是:控制好平均血糖不够,还要减少血糖波动幅度!

3. 高血糖 高血压,加速眼底微血管破裂

国内动态血糖监测研究指出,血糖波动指标(如MAGE、SDBG)与糖网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即便平均血糖值一致,波动大的组病情更严重(Weng, 2013)。


三、这4类糖尿病肾病人,眼底病变风险最高

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人,请务必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眼底照相或OCT)

  1. 糖尿病超过5年,未规律复查
  2. 已有尿蛋白或肾功能下降
  3. 血压控制不稳定(忽高忽低)
  4. 糖化血红蛋白波动大于1%以上

特别提醒:肾功能越差,视网膜出血后恢复也越差,视力下降常常不可逆。


四、想保护眼睛,就要从“血糖 血压稳定”做起

医生总结的4点建议,帮你同时护肾护眼:

  1. 控制血糖波动
  2. 避免暴饮暴食;
  3. 少吃高升糖指数食物(如白米饭、糖果);
  4. 规律用药,避免“吃一阵停一阵”。
  5. 平稳控制血压
  6. 避免自行停药或隔天服药;
  7. 建议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
  8. 每周至少3次家庭血压监测,记录早晚值。
  9. 定期眼底检查
  10. 无症状也不能忽视;
  11. 建议每年1次眼底照相,发现早期出血点及时处理。
  12. 联合管理血脂、肾功能
  13. 高血脂同样损伤微血管;
  14. 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蛋白),协助评估全身小血管健康状况。

五、眼睛模糊不是老了,是病情“打信号”

糖尿病肾病不是只查血糖、尿蛋白这么简单。

眼底,是肾脏之外最早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地方。

很多患者就是从“眼花”开始才重视并发症,结果却已晚一步。

作为医生,我想提醒你:

“眼底模糊”≠老花,是身体提醒你“糖 压”控制还不够稳。

如果你也有类似症状,欢迎留言,我来帮你判断是不是需要眼底检查!

你是否有糖尿病肾病 视力模糊的困扰?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 Sohn et al. Visit-to-visi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17
  • Takao et al. Predictive ability of visit-to-visit variability in HbA1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albuminuria and retinopathy.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7
  • Weng Xiaogang.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