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角膜(糖尿病 角膜病变)
患糖尿病眼病别信偏方乱用药
问:我今年65岁患有糖尿病角膜病变,前段时间打听到了一个传说中包治眼病的偏方,用药物配成的眼药水自行点眼,这两天觉得有些恶化了,想问问专家是否真的有偏方治病这种说法?
李君(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血糖控制稳定可以避免很多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角膜病变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眼部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对角膜的多个结构造成损害,引起干眼症、角膜上皮损伤、角膜神经知觉减退、角膜水肿增厚等眼表症状,从而引起视功能障碍及眼部刺激症状。早期合理用药,适时佩戴绷带镜,及时羊膜移植手术干预,大多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传说中的包治百病的神眼药、偏方,基本都是骗人的,且由于这些神药、偏方的成分不明,贸然应用还可能引起药物性角膜炎、眼表化学伤等眼部疾病,加重病情进展,甚至继发不可逆的表损伤。一旦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充分评估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来源: 青岛早报
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累及包括角膜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各部位神经,分别导致糖尿病角膜神经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电生理神经传导研究、临床评分和皮肤活检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这些诊断方法在检测小纤维疾病方面的敏感性有限,因此不能准确反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状态。最近,角膜神经变化的分析已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有希望的替代标志物。从功能上讲,当糖尿病受试者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神经病残疾评分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时,中度和重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角膜敏感性明显更差。研究进一步证明角膜敏感性降低与神经病残疾评分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随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角膜神经指标会恶化,有助于确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程和严重程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显示出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糖尿病受试者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神经病变时,这种相关性是一致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和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在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之间显着降低,通过神经病残疾评分、振动感知阈值和神经传导研究评估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一项最新的横断面研究报告了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神经病变评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以及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运动神经轴突超兴奋性测量值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结合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体内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的最新发展表明,角膜神经状态的评估可以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传统诊断和监测方法的有前途的替代方案。
来自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的Yu-Chi Liu团队认为,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过程中分别影响 46-64% 和 50% 的糖尿病患者,造成显著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检测对于阻止使人衰弱的症状(例如疼痛和感觉障碍)以及晚期危及肢体的后遗症的进展至关重要。目前,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金标准仍然是通过详细的病史和感觉检查进行临床评估。许多研究已经验证了使用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评估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替代标记的用途。角膜神经纤维长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和角膜神经分支密度等角膜神经参数不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而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发展之前观察到这些参数已发生改变。与现有的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工具相比,体内共聚焦显微镜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扩展到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评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然进展和治疗效果相关。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 10月 10 期发表。
文章来源:So WZ, Wong NSQ, Tan HC, Lin MTY, Lee IXY, Mehta JS, Liu YC (2022) Diabetic corneal neuropathy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Neural Regen Res 17(10):2172-2178. doi.org/10.4103/1673-5374.327364
合众社:你的眼角膜出现问题了吗 那么你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
中国小康网9月26日讯 老马 新的研究表明,神经损伤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副作用,它可能在诊断出这种疾病之前就开始出现在眼睛中。
糖尿病可能引发眼角膜损伤
美国合众国际社UPI报道,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眼睛角膜中的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作为全身神经损伤的代表。
该研究包括近 3,500 人——21% 患有 2 型糖尿病,15% 患有糖尿病前期,64% 没有任何疾病——研究人员观察了所有三组的角膜神经。
研究人员发现,角膜神经受损程度与葡萄糖代谢受损程度同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