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光凝(糖尿病光凝手术后眼睛还有黑点怎么办)

眼科博士钟潇健 0
文章目录:

家人患有糖尿病,视力下降的非常厉害,怎么办?

不得不说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是全球第四大失明原因之一了。

很多人不理解,糖尿病听起来像是因为摄入了太多碳水糖类才得的疾病,平时也是需要注意饮食可能会损害视力呢?

我来简单来解释一下,首先不得不说到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泵出胰岛素的胰腺会处理摄入食物中的血糖并将其运送到身体的细胞。当内部运输服务顺利运行时,血糖成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但是,如果有太多多余的血糖或行动迟缓的胰腺葡萄糖就会在血液中驻扎而不是到达细胞。过多的血糖会损害身体最小的血管并损害血液流动,从而使毛细血管供给的组织挨饿,这会导致血管渗漏、肿胀和其他并发症。

同时,液体泄漏会改变眼睛晶状体的形状和大小,导致白内障。这些泄漏还会损害形成视觉图像的视网膜。糖尿病会在视网膜中产生出血 (出血)和水肿 (过多的液体),这会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

正常眼底 糖尿病性眼底病变

如果一个人糖尿病管理不善达 20 年,他就会有 90% 的机会患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又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尽管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可以手术,但严重的视力丧失可能是永久性的。

正常眼的黄斑 黄斑水肿眼

视网膜肿胀,称为黄斑水肿,可发生在糖尿病的任何阶段,这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同时枯竭的毛细血管也会助长青光眼。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没有视觉症状的,他们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波浪形或视力下降的情况,但不会意识到这些是很严重的问题,很多都选择拖延治疗,最后失去了本可以挽回的视力。

定期检查很重要

毫无疑问,眼科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这些疾病,以免导致长期、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或失明。除了OCT等其他仪器检查外,最常见的是散瞳后由专业医生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查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两个主要阶段: 早期 (非增殖性)和高级阶段(增殖期)

早期 (非增殖性)

视网膜中的血管壁变弱并隆起,形成小袋(肉眼无法察觉,眼科医生在进行眼底检查时可以)。这些小袋会渗出血液和其他液体,这会导致称为黄斑部的视网膜部分肿胀 (黄斑水肿) 并扭曲视力。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大约一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会出现黄斑水肿。

高级阶段 (增殖期)

在这个阶段,视网膜开始长出新的血管。这些新血管很脆弱,经常会渗入玻璃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轻微出血时,患者可能会看到一些漂浮在视野中的黑点。如果流血过多,视力之间的透明凝胶)可能会完全受阻。

再说一次,患者可能不会在早期注意到这些症状,哪怕有细微的变化很多也会被忽略。这就是为什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散瞳眼科检查的原因,才能在治疗最有效时间内及早发现问题

晚期阶段的症状一般包括:视力模糊,视野中的斑点或黑暗形状(飞蚊症),看不清颜色,视野中出现黑暗或空白区域,视力下降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修复眼睛的损伤,甚至可以防止大多数人失明。治疗可以在视力受到影响之前开始,有助于防止视力丧失:

1.激光疗法(也称为激光光凝术) 。这会形成一道疤痕组织屏障,减缓新血管的生长.

2.VEGF 抑制剂药物,可减缓或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切除全部或部分玻璃体 (玻璃体切除术)

4.视网膜复位(用于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

5.注射皮质类固醇的药物

注意!

如果被诊断出患有 2 型糖尿病,应该立即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患有 1 型糖尿病,应该在确诊后的 5 年内接受检查,然后定期做随访检查,通常每年一次。越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就越好。

如果发现视力发生变化,尤其是突然发生的变化,一定要及时上医院。其中变化可能包括: 模糊闪烁、盲点、失真等。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这几种眼底疾病,严重的可致失明!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我国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影响着全国1.4亿的患者。它是一个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除了糖尿病本身,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同样严重。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670万人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糖尿病相关眼病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致失明。近日,记者采访了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副主任马修彬,与大家探讨糖尿病相关眼部的问题。

女孩10岁确诊糖尿病,13年做了4次激光手术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我们接诊的有糖尿病相关眼病的患者中,年龄较小的仅有10岁。”马修彬告诉记者,安安(化名)今年23岁,10岁那年因眼部有炎症来就诊,经检查,发现是前葡萄膜炎。“这是一种免疫性的疾病,所以我当时推荐她去做一下免疫相关检查。后来她确诊有糖尿病,而且这些年血糖情况一直很不稳定,出现了糖尿病相关眼病,已经做了4次视网膜光凝术了。最近来就诊时,发现她眼睛有黄斑水肿,也要进一步治疗。”

马修彬表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已约有3700万人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史10年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约为50%,超过20年的患者患病率几乎为10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通常会引起患者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色、飞蚊症、夜视能力差、视觉中心出现黑点或空白点甚至突然失明等。这种病共分为6期,较轻的患者往往会有视网膜出血等情况,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以恢复的;但在4期以后的患者,往往会伴随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症状,不但难以恢复,控制发展也比较困难。”

那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如何治疗?马修彬表示,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玻璃体内注射药物,这种方法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水肿吸收。第二种方法是激光光凝治疗,它能降低视网膜氧耗,防止新生血管的增生,阻止病变范围扩大,延缓病情恶化。第三种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对于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膜、视网膜脱离等情况,需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做定期检查至关重要。而早发现、早治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好防控方式。”马修彬说。

把饮料当水喝,小心糖尿病性白内障找上你

马修彬表示,白内障也是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是指,我们眼球里的一个叫“晶状体”的结构发生了混浊。“我们眼睛中的晶状体,就如同是一架照相机的镜头,可以帮助人的眼睛调整焦点。如果晶状体出现了混浊,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正常人一般过了60岁,会有白内障的情况,但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时间通常会提前至45岁之前。相形之下,糖尿病性白内障,一般为双眼发病,而且发病相对迅速,数月、数周、乃至数天晶状体就会完全浑浊,多发生在血糖没有控制好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

马修彬表示,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把饮料当水喝,这会过度消耗身体的胰岛功能,引发糖尿病。“临床上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一般很难早期发现。而且不少年轻人自制能力差,哪怕发现了,也无法做到很好地控糖,所以糖尿病性白内障会发展得很快。如果白内障不及时治疗,第一是会增加手术难度;第二是白内障会影响眼底的检查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若不及时治疗眼底病变,视力会降低甚至于失明,而这种病情导致的结果是不可逆的。”马修彬说。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筛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

采访中,马修彬建议广大市民,Ⅰ型糖尿病患者,自发病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决定后期眼底复查时间或到眼科进一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定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筛查眼底病变,如果没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建议每年检查1次;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标准,缩短随访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马修彬建议市民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物;健康饮食,少吃油炸、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高蛋白食品;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眼健康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会失明?做好这4点,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展

55岁的刘阿姨,糖尿病病史在10年以上。最近刘阿姨发现自己视力下降非常明显,看东西老是模糊不清,于是她立刻前往眼科就诊。经过眼底照相和OCT检查,发现刘阿姨右眼黄斑区有大量渗出和微血管异常扩张,左眼黄斑区也有少量渗出。

刘阿姨的情况和她平时不按医嘱控制血糖,同时也没有进行规律的眼部检查有关。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眼部的微血管受损,形成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最终会导致视网膜疤痕和视力不可逆的损失。

刘阿姨虽然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日后多加注意,按时吃药,定期检测血糖来防止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一、糖尿病眼病的危害性

糖尿病眼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眼部血管和视网膜造成的损伤而引起的。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时间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引起如下几种情况: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变会影响视网膜里的微血管,使得血管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眼睛出血、渗液和视网膜缺血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会导致眼睛中的血管变得更脆弱,更容易被损坏。这些问题可能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2.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糖尿病黄斑水肿是一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视网膜黄斑区域内的渗出液体和水肿,使得视力下降。黄斑区域是人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这是我们的眼睛中最能分辨细节的部分,因此它的损伤会直接影响视力。

3. 糖尿病白内障:晶状体是眼睛中的一部分,它位于虹彩和玻璃体之间,能够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高,会对晶状体产生损害,使其变得模糊或不透明,遮挡视野,最终导致糖尿病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眼部血管和视网膜,导致糖尿病眼病。因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关键。

二、糖尿病患者必须了解的眼病风险

1. 视力损失: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的高血糖会导致眼部的微血管受损,形成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最终会导致视网膜疤痕和视力不可逆的损失。

2. 并发症风险增加:糖尿病眼病也可能预示着糖尿病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心脏病、中风等等。

3. 生活质量下降:视力受损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给糖尿病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4. 预防治疗难度大:由于糖尿病眼病的症状不明显,预防和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注意饮食、锻炼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善,以预防和避免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三、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激光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激光治疗又称为激光光凝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使用高能量的光束照射到眼睛后部,从而促使异常的血管闭合,减少液体泄漏,并防止进一步的视网膜病变。

通常,治疗过程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住院。治疗时间通常会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反馈来决定。术后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如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卫生等。虽然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眼病,但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病。

2. 注射药物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注射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种:

(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阿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视网膜上新生血管的生长,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缓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治疗期通常需要数月到一年不等,每个月注射一次或几次。

(2) 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渗出,从而改善视力和缓解病情。治疗期通常是3-6个月,每隔几周注射一次。

3. 手术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手术治疗通常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控制或改善眼部病变情况时进行的。

(1) 玻璃体切除手术:该手术通过去除眼球内部的玻璃体,以减轻视网膜牵拉和液体积聚等症状。

(2) 视网膜激光治疗:该手术通过在视网膜上用激光照射,从而促使异常的血管闭合,减少液体泄漏,并防止进一步的视网膜病变。

(3) 玻璃体注射:该手术常常与激光治疗结合使用。通过在眼部注射抗血管生长因子药物,以减缓或阻止新的异常血管生长。

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眼病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眼部状况,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等生活习惯。如果有任何视力变化或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四、如何减缓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要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作,需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眼病发作的方法:

1.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会影响视网膜细胞的功能,加速糖尿病眼病的发展。通过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减缓视网膜病变的进程。

2. 定期检查眼部情况: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接受至少一次眼科检查,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糖尿病眼病的早期症状,以便采取措施遏制或延缓其进展,以便及早发现任何视网膜病变。

3. 控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降低血压,可以减少眼部小血管的压力和损伤,从而减缓糖尿病眼病的进展。控制血脂也可以减缓糖尿病眼病的进展,通过降低血脂,可以减小眼部血管的损伤和出血的风险,有助于减缓糖尿病眼病的进展。

4. 注意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均衡的饮食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眼病发展的重要措施。患者应该遵循医嘱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多食用上述富含抗氧化剂、高纤维和低脂肪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和治疗,尽可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糖尿病眼病怎么治疗》.博禾医生.2019-02-21.

[2]《糖尿病眼病的一组文章(三)》.久久健康网.2009-11-27.

[3] 《中国肥胖日资讯:糖尿病血糖高竟能致盲?》.健康界.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