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小便多是糖尿病(血糖高小便多是什么原因)

中医高鲁东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多饮多尿,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代表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多饮多尿啊,是糖尿病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喝水多了,尿也多,所以很多糖尿病人啊,为了不频繁跑厕所,都选择忍着不喝水。那么喝水多、排尿多,这种现象到底是好是坏呢?是不是说明肾脏“受伤”了?

俗话说凡事都有利弊,我们先来说说排尿增多的好处。如果糖尿病人在饮水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多尿的表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往往也说明了机体水湿津液的代谢比较通畅。而且,对于本来身体就出现了水肿,水湿内停的糖尿病人来说,排尿增多了是好现象,能够帮助消肿。

但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多饮多尿往往是身体状况不健康的表现。首先,很多糖尿病人呢,在多饮多尿的同时啊,还有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表现,这往往是机体阴虚燥热,热邪过度地耗损阴津的结果。

而且,多饮多尿啊,也是肾气亏虚的表现。如果糖尿病人夜尿多,晚上频繁起夜,往往说明肾的固摄和气化能力失常,这个时候,糖尿病人不光血糖升高,血糖的控制难度加大,还得警惕肾脏病变的到来。

阴虚体质、肾阴虚的糖尿病人呢,口渴了要及时地喝水,因为这类患者,机体水分的消耗量非常大,如果不喝水,血液的粘稠度也会增加,这样反而会让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速并发症的到来。

糖尿病人想要从根源上改善多饮多尿的问题,第一步啊,就是得养阴清热,身体里的热邪清除了,水液的消耗量也就减少了。第二步呢,就是得从脾肾这两大脏腑入手治疗。因为中医讲肾主水、脾主运化,脾肾功能提升了,水湿津液的代谢能力也会提升,水液代谢能够维持平衡,多饮多尿的现象自然会得到改善。

我门诊上存在多饮多尿现象的糖尿病人啊,也非常多。我之前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呢,就是口干口渴、多饮多尿的现象非常困扰他,而且晚上频繁起夜,睡眠质量非常差,血糖逐渐也控制不住了,就诊当天空腹血糖高达12点多。患者舌干绛、脉滑数,他其实是典型的阴虚了,口渴多尿也反映出肾气不足的现象。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我在方子里用到了天花粉、生地黄、玄参等养阴清热的药材,还用到了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枸杞子等药材,补肾气,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啊,多饮多尿、夜尿频繁的问题逐渐改善,血糖呢,也逐渐地降下来了。

糖尿病人一定要关注自身的一些小症状,在出现后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情一步步加重。

这些可能是糖尿病的发病“信号”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很多糖尿病人在发病前都出现过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发展成了糖尿病。今天我们请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聊聊糖尿病问题,看看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诱发因素和发病前的身体“信号”。

义诊活动现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给老人看病。供图

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健康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错综复杂,通常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紧密相关。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这四大类型。

瞿博主任表示:“一般说起糖尿病症状,大家都知道‘三多一少’,即饮水多、饮食多、小便多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也可能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症状,如易疲劳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反复感染、泡沫尿、四肢麻木或刺痛以及餐前低血糖等。”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乳酸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慢性并发症则包括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风险增加等。

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信号”

除了肥胖和遗传这些广为人知的因素外,瞿博主任特别提醒,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生理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糖尿病发病,需要大家格外留意:

1、餐前低血糖:出现餐前低血糖,很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出的预警信号。胰岛素抵抗会干扰身体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长此以往,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2、皮肤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会使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导致皮肤感染后伤口愈合变得困难。如果发现皮肤伤口总是迟迟不愈,一定要提高警惕。

3、腋窝和腹股沟黑棘皮改变: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黑棘皮改变,很可能意味着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这也是糖尿病发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4、泡沫尿:正常尿液中很少会有泡沫,如果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这可能是肾脏功能受到影响的表现。糖尿病容易引发肾脏病变,所以泡沫尿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要点

瞿博主任强调,预防糖尿病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定期体检必不可少,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或高危人群,每年都要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上,选择低GI(葡萄糖指数)饮食,用全谷物、豆类代替精制米面,同时注意控制进食顺序,先吃蔬菜、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运动方面,每周保证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2次抗阻训练,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活动。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多样且隐匿。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能够更敏锐地察觉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瞿博主任呼吁大家务必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牢牢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实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糖尿病反复出现尿频尿急症状,一定要小心这种并发症?医生讲清楚

之前,张医生就一直到和朋友们说,糖尿病是三高之中对健康威胁最大的一个。很多朋友会说,不对呀,张医生,你不是说高血压是导致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单一因素吗?怎么还敢说糖尿病对健康威胁最大呢?

这里涉及一个看事情的角度问题,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死亡率高,所以,成为导致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单一因素,而糖尿病之所以对健康威胁大,是因为它引发的并发症非常非常多的,心梗、脑梗、肾衰竭、失明等是朋友们都比较熟悉的。

但除了这些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并发症之外,还有很多并发症朋友们是闻所未闻的,有的并发症甚至都已经发生了,朋友们还不知道这是糖尿病惹的祸。今天,张医生就和朋友们聊一种容易被朋友们轻视,更容易被医生误诊的并发症,叫做糖尿病膀胱过度活动症。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糖尿病有那么多症状张医生不去聊,为何要聊这种不为人知,朋友们更不会关心的问题呢?这是因为最近张医生接诊了一位这样的病人,她已经快70岁了,主要症状就是尿频尿急,本以为是血糖没有控制好导致的,谁知一化验才发现,各项指标都已经达标了。最后,内分泌医生为她定的就是这种疾病。

朋友们可不要小看这种疾病,患病的朋友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她说她现在不敢出门,怕找不到厕所,坐车只敢坐火车,平日里都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因为尿频,她的睡眠质量是非常差的,已经好久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张医生在接触她的过程中,也发现她的状态是非常差的。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病人忽视,更容易被医生误诊的糖尿病并发症。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糖尿病朋友出现类似症状的时候,大多数想到的都是三多一少症状,或者是肾病的早期症状。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糖尿病还会直接引发膀胱功能障碍。

聊到这里,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糖尿病是如何引发这种并发症的呢?这种膀胱症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所导致的膀胱功能紊乱或障碍,包含膀胱感觉异常,膀胱过度活动,以及逼尿肌收缩乏力等问题。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这种并发症其实并不少见,只不过大多数人把它当作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而被误诊了。

在所有的相关问题中,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发生较早且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临床以突然出现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忍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尿失禁的症状。大多数病人会被误诊为三多一少症状,确诊的时候,往往已经进入了病程的晚期,再想恢复正常,已经非常困难了。

聊到这里,咱们稍微科普一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所谓的三多一少症状,是糖尿病病人因为血糖控制差,导致的一种多饮、多食、多尿,而体重却明显减轻的症状。三多一少症状是糖尿病病人常见的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基础知识咱就先讲到这里,让我们回到今天的正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这种糖尿病并发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了解了发生的原因,就可以对号入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即使张医生不说,朋友们也猜得到。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使病人支配膀胱的神经组织发生病理性的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果往更深层次讨论,会涉及到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等很多晦涩难懂的概念,所以,咱们就不在这里浪费过多的时间了。

张医生想提醒朋友们的是,这种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只不过因为容易被误诊,所以,朋友们并不太熟悉。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糖尿病病人存在膀胱功能障碍,虽然大家都不说,但并不代表这种并发症就不存在。我们不能掩耳盗铃,假装看不见。在所有的功能障碍中,膀胱过度活动症出现较早,发病率较高,还有研究指出,这类疾病的整体患病率在39%~61%之间。

2002年国际尿控协会提出,如果糖尿病病人出现了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症状,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常有尿频和夜尿增多,同时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其他确切的病理病变,就可以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

朋友们可不要小看这种并发症,它会增加患病朋友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膀胱过度活动症起病缓慢且隐匿,容易被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多尿掩盖,因此大部分病人难以发现膀胱功能变化。只有接近38%的病人会主动求医,目前,相较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这种并发症较少引起朋友们的重视。

张医生总和朋友们说,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其实比什么都重要,研究表明,男性糖尿病朋友,如果连续9年,它的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9%,那么,他就非常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血糖控制不佳更容易发生这种并发症。老龄化也会增加这种并发症可能,因为衰老过程本身就会引起膀胱功能障碍,且随着年龄增长,夜尿症和尿潴留比例增加,再合并一点血糖问题,无疑会雪上加霜。

还有医生发现,肥胖也与这种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其中既涉及了机械相关因素,也有内分泌方面的影响。正因如此,2型糖尿病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降糖,控制体重,适度功能锻炼是避免此类并发症发生的主要策略。

聊到这里,最后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面对这么讨厌的并发症,我们该如何治疗呢?由于时间关系,咱们把相关内容留到讨论的时候分享,如果朋友们比较关心,张医生也可以单独创作一篇作品,为朋友们详细描述。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头条首发大赛##夏日生活打卡季##万能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