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腿麻木(糖尿病腿麻木怎么缓解)
糖尿病双腿疼痛麻木凉,教你一个方法缓解
在糖尿病门诊,经常听到糖友反映,说总觉得鞋底不平,老跟隔了层东西似的,仔细检查鞋却并没有问题;或者双脚又凉又麻,甚至疼痛不已,到了晚上觉得两脚“无处安放”。其实,这些是糖尿病周围shen经变的表现。
中医讲,糖尿病日久,气血阴阳失调,下肢脉络瘀阻、气血不畅是导致双腿不适的关键原因。就好比河道堵塞,水流不能顺畅滋养两岸,双腿得不到充足气血濡养,自然就会疼痛麻木。
这个妙法,首先是中药泡脚。选用艾叶、红花、木瓜、桂枝,等药材。艾叶温经散寒;桂枝温通血脉;木瓜祛湿通络;红花活血化瘀。将这些药材煎水取汁,每晚睡前泡脚 20 - 30 分钟,水温以能耐受为度,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足部麻木、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与此同时,配合穴位按摩,效果更佳。重点按压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足三里为强壮身心的要穴,按摩它可健脾养胃,促进气血生化,为下肢提供源源不断的 “动力”;三阴交能调节三阴经气血,滋养肝肾,濡养下肢筋脉;阳陵泉是 “筋会”,刺激此穴可疏筋通络,改善双腿拘挛、麻木状况。每日空闲时,每个穴位按揉 3 - 5 分钟,以酸胀感为度。
日常还要注意适度运动,像散步、八段锦这类舒缓运动,能进一步推动气血流通。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损、水泡,洗脚后用柔软毛巾擦干,尤其是趾间;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摩擦;不过,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管控。
华西专家说,糖尿病患者双腿又麻又痛可以医,不用忍!
说起当下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糖尿病绝对是其中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发布的《2021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4亿,也就是说,中国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给全身的身体机能都会带来各种问题,比如血糖忽高忽低、比如眼底疾病、比如皮肤症状,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双腿的不适了。
“医生,最近我这两条腿经常感觉又麻又痛,听说很多糖尿病人都有这个情况,只有忍到起啊?”
糖尿病患者出现双腿又麻又痛,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痛,是有治疗办法的,完全没必要忍!
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叶菱副主任医师及张学广主治医师就来讲一讲,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以及如何防治等等。
一 | 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1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血糖代谢紊乱,大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周围神经损伤,有2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类似的神经痛,表现为双腿的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等不适感,而且这些症状会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加重。
然而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没有及时就诊,延误治疗。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特点
这种痛一般是双脚多见,然后逐渐到双腿和手部,患者常常晚上感觉更严重;
部分患者感觉双脚、双腿、双手麻木和迟钝,像是穿了袜子或是戴了手套,触摸物品时分辨不清楚,走路时有轻微的脚踩棉花感;
这种痛主要为持续性或者间断发作的针刺样、火烧样、撕裂样或电击样疼痛;
当皮肤遇到刺激时,会感觉比平常痛得更明显,甚至擦碰衣服也会引起疼痛;
当血糖升高或者血糖波动较大的时候,疼痛和感觉异常会比平时加重。
如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反复发作、长期存在,会导致睡眠变差、食欲不佳、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继而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
二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预防
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痛会逐渐加重,但如果能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其实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延缓神经损伤进程的。
1 控制血糖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血糖,不仅要控制血糖水平,还要避免血糖波动较大,早期的疼痛只需要控制血糖便可减轻。
2 药物缓解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缓解神经痛、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药物。
3 健康生活
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少食多餐,戒烟限酒等习惯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和血脂,还能有助于减轻神经和血管损伤。
4 适度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合参加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血糖稳定,增加四肢血液循环,改善不良情绪,同时能够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5 保护肢体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感觉减退而更容易受伤,经常出现下肢溃疡创面(俗称“老烂腿”),建议患者穿舒适的鞋子,剪掉过长的指甲,在生活中注意保护肢体少受损伤。
三 | 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三种方式。
药物治疗的方式是首选,但当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进一步选择微创介入手术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目前,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腰交感神经调节和脊髓电刺激两种方式。
1 腰交感神经调节治疗
腰交感神经掌管下肢血管收缩和舒张,当被阻滞或毁损后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下肢溃疡创面的愈合。
2 脊髓电刺激治疗
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将一根电极放入椎管内的硬膜外腔,对神经给予一定频率刺激,相当于给神经做“spa”,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微创介入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方便、经济、创伤小,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外,还可以缓解多种顽固的疼痛疾病。不过,最终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还是必须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来判断。这里还要再强调一句,长期的慢性疼痛千万不要忍,要积极到医院就诊,万一耽误治疗而加重病情才是大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 16(5):496-511.
3. 施晴璐,罗宇家,郑思遥,等.脊髓电刺激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4):478-482.
4. 薛朝霞,武百山,杨桂姣,等.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5):590-605.
本文作者
【滕福斌】教你分辨腿上麻木是受糖尿病影响,还是单纯血脉不通?
最近,不少患者向滕福斌医生询问:“腿老是发麻,又患有糖尿病,十分担心这是引起了并发症”
腿麻看似是小问题,背后的原因却大有讲究。如果是糖尿病引发的腿麻,忽视不管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若是单纯血脉不通,调理不及时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今天,就跟着滕福斌医生一起学习如何分辨腿麻的“真相”,找准症结,科学应对。
腿容易发麻的几类常见情况1. 姿势性腿麻
这是最常见的腿麻原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比如久坐、久站、翘二郎腿,会压迫腿部血管和神经,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短暂性腿麻。这种麻木通常在改变姿势、活动腿部后,几分钟内就能缓解。
比如,上班族连续伏案工作几小时后起身,会感觉双腿发麻,稍微走动一下,麻木感便逐渐消失。
2. 腰椎疾病导致的腿麻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腰椎疾病,会压迫支配腿部的神经,引发腿麻。这类腿麻往往伴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且麻木感多从腰部向下放射至腿部。
比如,患者在弯腰、久坐后,腿麻症状会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3. 血脉不通引起的腿麻
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痹阻,会导致肢体麻木。长时间受寒、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都可能造成血脉不通。这种腿麻通常表现为腿部发凉、麻木,有时还伴有刺痛感,尤其是在天气寒冷或夜间时症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腿部皮肤颜色变深、汗毛脱落等情况。
4. 糖尿病引发的腿麻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发腿麻的重要原因。
如何分辨糖尿病引发的腿麻?糖尿病引发的腿麻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
对称性麻木:一般从下肢远端开始出现,呈对称性,即双腿同时出现麻木症状,且两侧麻木程度相似。早期可能表现为脚部麻木,随后逐渐向上发展至小腿、大腿。
感觉异常:除了麻木感,还会伴有蚁行感(像蚂蚁在皮肤上爬行)、刺痛感、灼烧感等多种异常感觉。有些患者描述,就像腿部被戴上了紧绷的“无形枷锁”,十分难受。
夜间加重:在夜间休息时,腿麻症状通常会加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不少患者表示,晚上睡觉时,腿麻得难以入睡,即便睡着了也会被麻醒。
进展性:如果不加以控制,麻木症状会逐渐加重,从偶尔出现发展为持续存在,还可能伴随下肢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截肢。
腿麻看似普通,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通过滕福斌医生分享的分辨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准确判断腿麻的原因,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果对腿麻症状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守护腿部健康,从重视每一次麻木开始!
#糖尿病##腿麻##中医##滕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