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糖尿病(少年得糖尿病的几率)
海口10岁男孩查出患糖尿病,脖子发黑,医生紧急提醒→
日前
“3岁女孩被爸妈喂养至70斤吃播赚钱”
引发广泛关注
网友们质疑父母过度喂养
近日
海口市一位10岁的男孩体重达150斤
出现脖子发黑
到医院就诊查出患糖尿病
目前正进行治疗
胖得可爱
真的可爱吗?
脖子腋窝发黑
10岁男孩查出糖尿病
“现在小孩肥胖的不少,会诊的孩子中,以患2型糖尿病的居多。”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符茂雄表示,由于小孩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如果父母控制不好或喂养观念不对,那孩子就可能肥胖。
除了先天性糖尿病患儿,目前符茂雄接诊的糖尿病患儿最小的10岁。“对那孩子印象太深了,过度肥胖,脖子有黑棘皮病。”符茂雄说,父母带着来看病,小孩很胖,身高1.3米体重达150斤,经查体发现小孩脖子和腋窝都发黑 ,进一步检查其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正常,确诊为青少年2型糖尿病。
通过心理指导和疏导,饮食指导,加强运动量,同时使用了针对小孩的给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血糖下来了,胰岛素下来了,黑棘皮慢慢变淡了。符茂雄表示,目前小孩的体重下降了20斤,现在还有130斤,家长很高兴,但还要继续努力,把小孩的体重再下降一点。
符茂雄表示,小胖墩已成为我们国家一大健康难题,广大家长也要了解该疾病,发现孩子肥胖,要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小胖墩是“吃出来的”
家长要警惕营养过剩
“我们通过临床的观察,2型糖尿病的儿童越来越多。”
符茂雄说
现在很多家长或老人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觉得孩子胖嘟嘟就很开心
这是不可取的
↓↓↓
他们的观念还停留下生活条件很差的时候,认为小胖墩好就是家庭条件好、养得好,这是一个养“胖娃”误区。
因为,肥胖可能造成小孩身体伤害,引起糖尿病的风险很大 。符茂雄建议,对于小胖墩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脖子和腋窝的皮肤变黑时,可能小孩的身体内已经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这在医学上被称作黑棘皮病;极可能出现血糖升高,要及时就诊,做相关检查,确定有没有糖尿病,若确定患糖尿病,要帮助小孩减肥减重,降低胰岛素水平,降血糖。
对于患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和疏导就很重要,血糖升高,对孩子身心健康和未来会产生的极大的影响。
“小胖墩大多是吃出来的,现在养小孩要警惕营养过剩。” 符茂雄说,如今生活好了,儿童的营养还是安排不好,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营养过剩,另外儿童保健要做好,以免出现儿童肥胖,造成不好的后果,留下很多后遗症。
对此,营养专家建议,孩子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每日膳食最好有荤有素,主食副食兼备,并尽量做到多样化,不要只吃米饭或面食,要吃菜也要喝汤,注意预防热能过剩;同时也要做适当的户外运动。
孩子胖不等于健康
养得好和养得胖不是一回事情
家长们注意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一起往下看吧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常用判断肥胖的指标有4种,包括体重指数、身高别体重、腰围、腰围身高比 。在临床上最简便的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BMI≥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数(P95)为肥胖,≥第85百分位数(P85)为超重。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是腰围身高比,女童≥0.46、男童≥0.48是中心性肥胖的筛查指标。
孩子胖乎乎的确实很可爱
但是如果过于肥胖家长就要注意了
总的来说
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赶紧行动起来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8岁高中生确诊糖尿病!妈妈后悔:他每天都喝,家长不能太宠了
"少年糖尿病"在中国正呈爆发式增长!许多家长还认为糖尿病是"老年病",殊不知当您纵容孩子每天饮用那些"看似无害"的含糖饮料时,糖尿病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2024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间,18岁以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了惊人的143%,其中含糖饮料是最大"隐形杀手"。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教授分析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每天饮用超过330ml含糖饮料的青少年,未来10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提高87%。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研究则揭示,全球约有2.1亿青少年正遭受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困扰,而中国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这些危险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不过是"血糖高"而已,只要少吃糖就能解决问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种看似"常识"的理解恰恰是最危险的误区。
糖尿病对青少年的破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而含糖饮料之所以成为最危险的"毒药",背后隐藏着一个几乎所有家长都不知道的秘密。
小赵今年刚满18岁,正是高三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然而一次偶然的体检却发现他已经是2型糖尿病患者。医生的诊断让全家人震惊不已—他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高达7.1%,远超正常范围的4%-6%。
"他从小学开始,每天必喝一瓶奶茶或可乐,我还以为这是对他学习压力的小小补偿。"小赵妈妈懊悔地说,"我以为年轻人新陈代谢好,怎么会得糖尿病呢?"这种认知在中国家长群体中极为普遍。2023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调查显示,76.3%的家长认为青少年不会患上糖尿病。
让人震惊的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4年1月的一项临床观察发现: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从确诊到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时间比成年患者缩短约40%。
这意味着,18岁确诊的小赵,可能在30岁就会面临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比65岁确诊的老年患者提前20-30年遭遇这些痛苦。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部分。2024年4月《中华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期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功能衰退速度是成年发病患者的2.1倍。这就像是一台全新的发动机,却以双倍速度磨损,最终导致治疗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现在,让我们揭开那个在第三段埋下的悬念:为什么含糖饮料对青少年来说如此危险?广东省疾控中心2023年的研究提供了答案:青少年期是胰岛素敏感性建立的关键窗口期,而含糖饮料中的"液态糖"比固态食物中的糖吸收速度快约4.2倍,对胰岛功能造成"高强度冲击"。
一杯500ml的奶茶含糖量约为65克,相当于16块方糖!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青少年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过量的糖分像洪水一样冲入血液,迫使胰腿疯狂分泌胰岛素,长此以往,胰岛功能疲惫不堪,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这正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机制。
"许多家长不知道的是,青少年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其'隐匿性'。"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医生解释道,"从首次出现胰岛素抵抗到临床确诊糖尿病,平均有7-10年的'沉默期',这期间看似无症状,实际上血管和器官已经遭受持续损伤。"
更为触目惊心的数据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202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14-18岁青少年中,有32.7%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其中89.3%的人及其家长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摄入添加糖超过45克,是推荐上限的近两倍。
糖尿病对青少年的伤害不仅是身体上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4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约61.5%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慢性病青少年患者。"疾病标签"和"终身治疗"的压力正在摧毁这些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的调查显示,一线城市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量是农村地区的2.7倍,但糖尿病健康认知水平仅高出0.4倍。
经济条件的改善并未带来相应的健康意识提升,反而因为过度"宠爱"和"补偿心理",让城市孩子面临更大风险。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青少年糖尿病防控面临独特挑战。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3年的跨文化研究显示,中国家长在孩子饮食选择上的干预强度比美国低约35%,但对学业表现的关注度高出42%。这种"重智轻体"的教育理念,正在用孩子的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学业成绩。
面对这一威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孩子?专家给出三点建议:
认知升级是第一道防线。家长必须摒弃"年轻人不会得糖尿病"的错误认知。青少年糖尿病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当前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2024年浙江省卫健委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可将青少年糖尿病风险降低高达71.3%。
饮食行为改变至关重要。替代含糖饮料的方法很多:白水中加入新鲜水果片、无糖茶饮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3年研究表明,将含糖饮料换成无糖替代品12周后,青少年胰岛素敏感性平均提升23.7%。这就像是给疲惫的发动机"减负",效果立竿见影。
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所2024年的实验证明,用积极体验而非食物奖励替代含糖饮料,如家庭活动时间、运动装备等,可以在16周内使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量减少67.4%,同时不影响心理满足感。
小赵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当前的生活环境中,含糖饮料如同"时尚标配",随处可见。正如广州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教授所言:"我们必须意识到,给孩子买含糖饮料不是爱,而是变相的伤害。这是一种需要全社会共同纠正的认知偏差。
别让甜蜜的饮料酿成苦涩的人生。当我们看到"18岁高中生确诊糖尿病"这样的新闻时,应该认识到: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正在蔓延的健康危机。通过科学认知和行为改变,我们完全可以扭转这一趋势,让孩子拥有真正健康的未来。
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如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青少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4
2. 《中华医学杂志》.《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退特点研究》.2024;4:178-185
3. 广东省疾控中心.《含糖饮料与青少年代谢健康关系研究》.2023
4.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14-18岁青少年胰岛素抵抗现状调查》.2023
长沙8岁男童确诊糖尿病,情况危急…这些习惯赶紧改
几天前,长沙八岁男孩浩浩(化名)因腹痛不止被家长送往医院检查,经医生确诊,浩浩患上了一型糖尿病,并已合并有酮症酸中毒,情况危急。
家长介绍,孩子在发病前一段时间开始出现大量喝水、频繁小便的情况,起初以为并无大碍,直到孩子出现呕吐、腹痛不止的症状,这才赶紧到医院检查。
“进来的时候,呼吸急促、精神很不好,四肢是冰凉的,测血糖有33,我们第一反应这个孩子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薛亦男表示。
所幸治疗及时,孩子已无生命危险,目前仍在进一步的治疗中。医生表示,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一型糖尿病为主,与遗传、环境以及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有关系。
医生提醒,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应规律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少熬夜、少吃高糖高油饮食、少喝饮料。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多饮多尿或突然消瘦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我们要定期检测,特别是小朋友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或者有腹痛、呕吐、尿频尿急、精神不好、意识障碍的时候,我们一定别忘了查血糖。”薛亦男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