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肾病的表现)

如此肾好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合并肾病越来越常见?医生提醒饮食习惯正在悄悄加速肾损伤

“医生,我血糖控制得挺好,为什么肾功能还是在变差?”

门诊中,这句话我听了不下几十次。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只要控制好血糖,肾脏就不会出问题。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醒我们:饮食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其实正在悄悄推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饮食方式正在默默“伤肾”,以及如何及时纠偏。


一、不是高血糖最危险,而是错误饮食更“隐形”

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数据显示,超过40%的2型糖尿病人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而加速这一进程的“幕后推手”,往往藏在我们每天的饭桌上——高盐、腌制、过量蛋白、不合理控糖这些饮食习惯,会让肾脏在不知不觉中负担加重。

很多人甚至自认为“吃得很清淡”,但日常却习惯性摄入重口味调料、腌菜或夜宵肉食,这些行为,比高血糖本身更难被警觉


二、为什么这些饮食习惯会伤肾?医生通俗讲讲原理

肾脏像是身体的“过滤网”,而错误饮食就像是往滤网里灌进沙子和油,时间一长,滤网就会堵塞甚至破裂。

  1.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腌制品、酱油、火锅底料等,会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本身是肾脏血管损伤的主要推手
  2. 高蛋白饮食:过度食用肉类、蛋白粉,会让肾脏承担更多“排废”的任务,加快肾小球“劳损”速度
  3. 高嘌呤饮食(导致尿酸升高):如海鲜、动物内脏、啤酒等,会提升尿酸水平,诱发肾小管结晶、慢性炎症反应。
  4. 精致碳水 高脂肪组合: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间接加重肾脏炎症与代谢负担

三、研究怎么说?这些饮食习惯真的会加速肾损伤
  1. 台湾研究:腌制食品摄入与肾功能快速下降显著相关
    在2797名糖尿病患者中,那些摄入腌制食品频率高的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40%的风险显著升高 (Lin et al., 2020)。
  2. 欧洲大型队列研究:整体饮食质量越差,肾病进展越快
    5年随访发现,饮食不健康(高盐高脂低蔬果)者,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升高20%以上 (Dunkler et al., 2015)。
  3. 膳食炎症指数研究:饮食“越发炎”,肾脏损伤越严重
    饮食炎症指数高的人群(常吃煎炸、腌制、加工肉),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明显上升 (Rui et al., 2024)。
  4. 素食与肾保护:糖尿病患者中,素食者肾病发病率更低
    台湾研究发现,素食者肾病患病率比普通饮食者低近30%,尤其在控制尿酸和体重方面更有优势 (Hou et al., 2022)。

四、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这样吃,更护肾
  1. 少盐控腌
    控制每日盐摄入在5克以内,避免常吃咸菜、火腿肠、泡面调料。
  2. 适量优质蛋白
    优先选择鸡蛋、鱼肉、豆腐这类“优质蛋白”,避免摄入过量红肉。
  3. 多蔬果、少精制碳水
    建议每日摄入蔬果各300克以上,主食以粗粮、杂粮替代精白米面。
  4. 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少吃内脏、贝壳类海鲜、浓汤;多饮水有助尿酸排出。
  5. 定期监测指标
    每3-6个月复查一次尿蛋白、尿酸和肾功能指标。

五、饮食不能靠“自觉”,肾病常常悄无声息

很多人以为自己吃得“挺健康”,却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肾病风险。

作为肾内科医生,我想提醒大家:真正的“隐形杀手”,不是高血糖,而是错误饮食和掉以轻心。

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尿酸偏高的朋友,请务必重视“餐桌上的细节”。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的饮食习惯?有没有踩过“隐形地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来帮你分析!


参考文献:

Lin, C.-W. et al. Association of unhealthy dietary behaviors with renal function declin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

Dunkler, D. et al. Dietary risk factors for incidence or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Rui, Y. et al. Association of the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with complicate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cta Diabetologica

Hou, Y. et al. Vegetarian diet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 Frontiers in Nutrition


你身边有没有“吃得健康却肾出问题”的例子?留言分享,让更多人看清风险,早做预防!

糖尿病合并肾病,如何自救?医生解读:依帕列净的护肾真相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清晨的菜市场,人来人往,张大爷拎着刚买的蔬菜,站在摊位前和老伙计聊了起来:“哎,你听说没?老李又去医院了,这次医生说他肾脏快不行了,可能要透析了!”老伙计叹了口气:“哎,糖尿病这病,真是拖不起啊……”

这句话,怕是很多人心里的真实写照。糖尿病,本就像个“温柔的杀手”,不痛不痒地一点点蚕食健康,可一旦“盯上”肾脏,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数据显示,约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成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近50%最终会走向透析的道路。这意味着,每两个糖尿病肾病患者,就有一个逃不过透析的命运。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饮食控制控制,吃点降糖药就行了。可事实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从来不是血糖高,而是它对全身血管和器官的“悄悄渗透”,而肾脏,往往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糖尿病肾病:沉默的“收割者”

你可能不知道,肾脏是人体最“沉默”的器官之一,哪怕已经损伤严重,它也不会轻易“喊疼”。很多糖友在早期根本没有任何不适,直到常规体检发现尿蛋白升高,才猛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其实是一个“慢刀子割肉”的过程。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毛细血管会像被“糖水泡软”一样,逐渐丧失过滤功能。起初,只是尿液里蛋白质悄悄漏出;接着,肾小球压力增加,肾功能一点点下降;等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情况已经很棘手了。如果不加干预,最终只能走向尿毒症,透析或换肾成了唯一的选择。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血糖控制得好,肾脏还是会受损?原因很简单,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更是一种“全身血管病”。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的微血管,导致肾脏供血供氧不足。同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因素叠加,简直是对肾脏的“致命连击”。

依帕列净:降糖还能护肾?

好消息是,近几年,科学家们在降糖药物的研究上,发现了一种“意外之喜”SGLT-2抑制剂,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依帕列净。

依帕列净原本是一种降糖药,但研究发现,它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远超人们的预期。它的工作原理很特别: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让多余的糖分直接排出体外。这样一来,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减少肾脏的“负担”,减少尿蛋白的漏出,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更重要的是,依帕列净还能降低肾小球的压力,让肾脏在高血糖环境下“喘口气”。这一点,已经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依帕列净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风险,甚至能减少透析的发生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于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依帕列净不仅是降糖药,更像是一道“防火墙”,帮肾脏争取更多时间。

真的能延缓透析吗?

很多人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既然依帕列净对肾有保护作用,那是不是吃了就能避免透析?答案是:它确实能延缓透析的时间,但无法逆转已经不可逆的肾损伤

如果肾功能已经严重下降,比如血肌酐飙升、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毫升/min,那依帕列净的效果就比较有限了。但如果在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介入,依帕列净确实能有效减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甚至让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减少,病情趋于稳定。

换句话说,它不是“救命药”,但却是“拖延战”的利器。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依帕列净能帮你多争取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让透析的日子尽可能往后推。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自救指南”

当然,光靠一款药物远远不够,想要真正护住肾,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关键。

第一,控糖要稳,而不是追求“速降”。血糖忽高忽低,对肾脏的伤害更大。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建议控制在6.5%-7.0%之间,过于严格反而可能引发低血糖风险。

第二,警惕“隐形盐”。很多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而高盐饮食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除了少吃咸菜、腌制食品,火腿、豆腐干、酱油、方便面调料包这些“隐形盐”也要少碰。

第三,蛋白质要“适量”,而不是“猛补”。很多人以为补充蛋白质能增强体质,但糖尿病肾病患者,过量摄入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日常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牛奶)为主,每天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体重。

第四,定期监测肾功能,不要等到症状明显才去检查。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需要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特别是尿微量白蛋白,它是糖尿病肾病的“预警信号”。

第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肾毒性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对肾脏都有潜在损害,糖尿病患者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结语: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拖”

说到底,糖尿病并不是绝症,可怕的是掉以轻心,等到肾脏受损才后悔莫及依帕列净的出现,让糖尿病肾病患者看到了“延缓透析”的希望,但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干预

如果你或家人是糖尿病患者,请记住:控制血糖不是最终目的,保护血管、保护肾脏,才是远离透析的关键。健康,从来不是靠药物“救”回来的,而是靠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养”出来的。

新标题:糖尿病肾病如何自救?依帕列净的护肾真相,透析真的能推迟吗?

参考文献

1.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2015年。

2. 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糖尿病合并肾病?非奈利酮,使用时多留心3点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糖尿病本身就够让人头疼了,一旦再合并肾病,麻烦事可就接连不断。

血糖得控着,血压不能忽视,蛋白尿一多,肾脏的负担立马加重。现在,非奈利酮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被不少医生用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人群中,用意是减缓肾功能的恶化。

不过药虽好,怎么用、用多久、注意啥,咱得弄明白。身边不少人一听“新药”,就跟着风跑,可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有些事,咱们得提前说清楚——药物用不好,不光花冤枉钱,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非奈利酮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非奈利酮是一种选择性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听着拗口,其实咱可以理解成,它是专门拦住一种叫“醛固酮”的激素在身体里作怪的药。

这个醛固酮,如果分泌过多,会让身体保钠排钾,结果血压升高,肾脏就跟着受累,出现蛋白尿、炎症反应,慢慢地肾功能就垮了。

过去用的螺内酯和依普利酮虽然也能阻断醛固酮,但它们会导致乳腺发育、性欲下降、电解质紊乱这些副作用。

非奈利酮比它们更“精准”,副作用也更小,特别适合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这类人群,尤其是尿蛋白偏多但还没到透析那一步的人。

根据多个大型临床试验,非奈利酮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合并高血压、心衰的糖尿病人群,也是个加分项。

使用非奈利酮时要注意哪3点

药效好不等于能乱吃。用非奈利酮这药,有3点必须注意,不然很容易出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血钾。这个药可能会让血钾升高,如果原本肾功能就不太好,或者合并用了利尿剂、钾补充剂,血钾升得更快。

血钾高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心脏节律,严重时还会猝死。定期查血钾非常关键,一般建议在服药初期一周后检查,之后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监测。

第二个注意点是肾功能的基础状态。非奈利酮虽然是保护肾的药,但如果肾功能太差,比如肾小球滤过率(GFR)已经低于25毫升/分钟,那就要慎用了。

这类人群用药后,代谢慢,容易在体内堆积,反而加重肾负担。所以,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评估肾功能,咱们自己也要配合检查。

第三个重点是不能跟某些药一块吃。有些降压药、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会影响非奈利酮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加大副作用风险。

特别是某些抑制肝脏酶代谢的药物,可能让非奈利酮在体内滞留得更久。咱们在就诊时要主动告诉医生,自己还有哪些药在吃,这点非常重要。

从日常生活上做好配合更关键

单靠一片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非奈利酮虽然能减缓病情,但要真正控制住糖尿病肾病,生活习惯必须配合。很多人误以为药吃着,病就能压住了,实际上,生活方式如果不改,该出问题还是会出问题。

血糖控制是第一位。长期血糖高,会让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进而出现蛋白尿。想办法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让药物的效果更明显。

低糖饮食要掌握基本原则,别走极端,也别只靠药物。

血压也不能放松。肾病人群常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反过来又加重肾损伤。

要么用ARB、ACEI,要么加上钙通道阻滞剂,根据血压波动及时调整用药。每天下午固定时间量一次血压,养成这个习惯,有问题就早知道。

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盐、适当控蛋白。不少人喜欢重口味,但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影响药效。蛋白质摄入也得讲究质量,过量摄入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

可以适当吃点优质蛋白,比如鸡蛋清、豆腐、鱼类等,但不要过量。

中医的调养方式也别忽视

西药控制是主力,中医调养是辅助,二者相辅相成,能让身体更稳。

糖尿病肾病多属“消渴”“肾痿”范畴,常见的病机是脾肾两虚、阴阳失调、湿热内蕴。调理方法不在于用多贵的药,而是日常养护做到位。

饮食上推荐多吃赤小豆、玉米须、冬瓜、薏仁等利水渗湿的食材,帮助身体排湿降肿。少吃肥腻油炸之物,不要熬夜,保持心情平稳。

中医常用的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也能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用来滋阴降火、改善尿频和乏力。针灸、艾灸、泡脚也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肾气。

当然,这些方法不能替代西药,但能作为补充,让身体更有底子去承受药物治疗。

药再新,生活习惯才是关键

非奈利酮确实是个新希望,它为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咱们得明白,药是用来控制病情的,不是解决根源的。

最根本的,还是得从饮食、运动、睡眠、情绪这些日常细节上去下功夫。

早预防、早控制,不但能避免吃更多药、住更多院,还能把生活质量保持住。不管年纪多大,只要能坚持科学管理,肾脏也能陪咱们更久。

个体体质差异大,以上观点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王伟,李建平. 非奈利酮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5):389-394.

【2】张杰,刘志红. 非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3):275-279.

【3】陈涛,黄诚. 非奈利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探讨[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12):96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