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水果玉米(糖尿病水果玉米含糖量高不高)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玉米营养多多,糖尿病人能吃吗?医生:注意3个细节,放心吃

玉米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粗粮类作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尤其是维生素的含量,是小麦以及稻米的五到十倍。而且玉米当中含有非常多的核黄素、粗蛋白、纤维素等成分特别丰富,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好的保健效果。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不少人都喜欢吃一些玉米,包括糖尿病患者。但是,也有不少人担心,糖尿病患者吃玉米会导致血糖升高。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到底能不能吃玉米呢?

糖尿病可以吃玉米吗?

玉米当中含有的粗纤维、蛋白质、可溶性纤维以及维生素和各类矿物元素非常丰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能够起到促使体内糖代谢的作用。而且在玉米当中含有的皂苷类物质,有着一定的辅助降糖功效。另外,在玉米当中所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当中胆固醇含量,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玉米的。只要糖尿病患者在吃玉米的时候,记住以下三个细节,就不会使得血糖值升高。

糖尿病患者吃玉米要注意些什么?

一、当成主食食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一日三餐一定要控制好食物总热量的摄入。如果在进食之前,或者在进食之后,把玉米当成零食来食用,而在进食的时候依旧维持原来的量,就会导致进入机体内的总热量增加,从而影响到血糖值的稳定。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食用玉米,就要将主食的量减掉,才不会导致主食进食之后血糖上升的情况。

二、注意烹饪方法

肾病患者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水煮玉米,或者是将玉米与一些杂粮面混合,做成一些面饼或窝头食用。如果将玉米做成一些含糖或含盐零食,或者是与一些肉类搭配煲汤的话,这种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玉米热量非常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另外,也不要将玉米做成玉米粥。玉米粥很容易被肠道吸收,很容易出现进食之后血糖值快速升高的现象。

三、避免食用水果玉米

在水果玉米当中含有的糖分含量特别丰富,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糖分和淀粉进入糖尿病患者体内,就会导致血糖值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这种玉米当中的粗纤维含量比较低,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很容易被肠道吸收。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话,就会出现进食之后血糖值快速飙升不易控制的现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每天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玉米,但要记住以上三个细节,就不会导致血糖值升高,对于心脑血管还有着一定的保护功效,可以达到避免患上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吃玉米的时候,要适当搭配一些蔬菜食用,不要一次性大量进食玉米。否则,不但会导致血糖值不稳,还会导致体内缺乏一些营养元素,对健康反而不利。

来源: 健康周谈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玉米?专家:血糖最“喜欢”的,是这6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玉米”是个彻头彻尾的误区。真正让血糖失控的,不是玉米,而是你对食物的误解。

这话一说出来,肯定有人不信。不少糖友一看到玉米,第一反应就是“升糖快、不能吃”。但真相是:玉米不仅能吃,甚至还能帮助控血糖。

吃玉米真的会让血糖飙升吗?

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升糖指数(GI)和升糖负荷(GL)不是一回事。玉米的GI值中等偏上,但它的GL值并不高。什么意思?就是看似升糖快,其实影响不大。关键看你吃了多少、怎么吃。

煮玉米、蒸玉米、玉米糊,这三种方式升糖反应完全不同。整颗吃,升糖慢;打成糊,血糖蹭蹭蹭往上冲。《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显示,每100克蒸玉米含糖量约为14克,远低于白米饭。

只要不当主食猛吃,完全可以放心吃。真正该提防的,是你以为很“健康”的东西。很多糖友天天喝“无糖豆浆”,却忘了看看配料表。其实不少“无糖”豆浆,含有大量添加剂,照样影响血糖。

再比如“高纤维饼干”“粗粮面包”,听起来健康,里面却藏着精制糖、反式脂肪。这些才是真正的“血糖杀手”。玉米不是“坏人”,只是不该被当成万能主食。

血糖最“喜欢”的,是这6样

粗粮中的“王牌”:燕麦、玉米、荞麦。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推荐:糖尿病患者应以低GI、高纤维的全谷杂粮为主,替代部分精制主食。

玉米、燕麦、荞麦正是推荐食材。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减轻胰岛负担。但别煮成糊糊吃,也别当点心猛吃。

吃出“血糖刹车器”:绿叶蔬菜。菠菜、油菜、芹菜这类绿叶菜,热量低、纤维高,是天然的“血糖调节器”。餐前先吃蔬菜,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不少临床研究显示,餐序调整(先菜后饭)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蛋白质搭配,稳定血糖节奏。瘦肉、鸡蛋、豆腐、鱼虾,都是优质蛋白来源。蛋白质在胃里停留时间长,有助于延缓碳水吸收速度。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推荐:糖尿病患者应适量摄入蛋白质,总量控制在每日0.8~1.0克/公斤体重。

善用“健康脂肪”平稳血糖。不是所有脂肪都该拒绝。橄榄油、亚麻籽油、坚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反而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稳定血糖曲线。当然,控制量比选择品种更重要。

水果不禁吃,但要挑对时间和种类。别一提水果就摇头。真正该避的是果汁、糖渍水果,而不是苹果、猕猴桃、柚子这些低GI水果。建议在两餐之间吃水果,少量多次,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吃。

真正的“血糖伴侣”:时间和顺序。吃饭顺序调整、少食多餐、定时进食,比你吃什么更重要。规律稳定,是糖尿病管理的“底盘”。

玉米能吃,但你得会吃

玉米不是血糖“地雷”,但得掌握吃法。

第一,不要煮太软。越软越糊,升糖越快。整根煮熟吃,比玉米糊健康得多。

第二,不要当饭又当菜。一根玉米=一碗饭。你还吃米饭,就该少吃玉米。

第三,别和高糖食物混吃。和红薯、南瓜一起吃,会让碳水总量超标,血糖蹭蹭涨。

第四,控制总量。每天摄入主食类碳水化合物控制在200-300克范围内,玉米也得算进去。

别让“健康标签”骗了你,很多人信了“无糖=不升糖”的谣言。其实无糖≠无碳水。很多“无糖食品”,照样含有淀粉、麦芽糊精等碳水。

真正控糖,靠的是总碳水质量和进食节奏,而不是单靠谁“无糖”就放开吃。糖尿病不是“饿”出来的病,也不是靠“饿”就能治好的。合理吃,才是控糖的核心。

稳血糖,从认清“食物真相”开始

别再被“玉米不能吃”这种老观念绑住手脚。真正影响血糖的,从来不是一口玉米,而是你对它的误解。学会挑食材,看升糖负荷,控制总量,调整顺序,血糖自然会听话。

参考文献:

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②.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糖尿病患者宜补5种维生素

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是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微量有机物,但糖尿病患者却是不少维生素的“贫困户”。《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中提出,Ⅱ型糖尿病患者以B族维生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D、E缺乏较为常见。糖尿病消耗、饮食控制不合理、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等,常是这些维生素缺乏的诱因。

缺B族维生素,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作为关键酶的辅酶,B族维生素在糖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可减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冠心病发病率。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进行补充,包括酵母、全谷类食物、牛奶以及蔬果等。

缺β胡萝卜素,核性白内障风险增加 β胡萝卜素有较好的抗氧自由基能力,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如果缺乏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合成也会减少,可引发Ⅰ型糖尿病和胰岛细胞凋亡,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核性白内障的风险。补充β胡萝卜素可适当多吃红薯、小米、黄玉米、柑橘以及芒果等。

缺维生素C,不利于糖尿病控制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一般推荐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100-500毫克维生素C,可多吃菠菜、芥菜等深绿色蔬菜以及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缺维生素D,胰岛素分泌减少 除了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维生素D也可抑制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胰岛素抵抗,缺乏时则易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建议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升至800国际单位。生活中,可多吃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以及坚果等,尽量增加户外运动。

缺维生素E,加重糖代谢紊乱 维生素E是天然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缺乏时糖代谢紊乱会加重,促使或加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100-200毫克维生素E,麦胚油、大豆油、花生油及芝麻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维生素均可在食物中获得,但必要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剂。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