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药可以根治糖尿病吗(中药可以根治糖尿病吗?会复发吗?)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中药降糖无副作用,中医能根治糖尿病?药师结合真实案例来辟谣

上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他的遭遇可能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也非常值得去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具体请往下看。

这位患者是56岁的中年男子吴某,1年前体检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吴某认为西药对身体副作用大,而且他一直以来都比较相信中医中药,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再加上听信了一些“江湖郎中”纯中药根治糖尿病的宣传,因此吴某拒绝了西医,一直服用中药来治疗糖尿病。

治疗之初的确有一定的效果,吴某的血糖比发现时有所下降,但这种效果只维持了一两个月,之后血糖又再次升高了。一天前吴某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明显加重,并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于是家人赶紧将吴某送到医院来治疗。入院后检查最后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说幸好送院及时,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中药能够根治糖尿病吗?

在医院里为糖尿病患者宣教时提到中药不能根治糖尿病,常常会被患者反驳,患者说中成药消渴丸就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消渴丸其实并非纯中药制剂,它的主要成分除了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等中药以外,还有一种叫格列本脲的成分。

前几味中药具有生津止渴、清热凉血、清肝利胆和补气固表等功效,对于糖尿病的疗效如何咱不好说,但格列本脲却是实实在在的具有降糖作用的西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现已很少使用。回过头来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如果说中药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的话,消渴丸里面为何还要添加西药呢?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中西医结合嘛,但即便如此,中药也根本无法根治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

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影响且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确诊,几乎需要终身用药,哪怕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也只能采取药物治疗,却无法根治。

中药真的无副作用吗?

许多人认为,中药来源于动植物加工而成,无副作用。但其实近年来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除了27种毒性中药以外,诸如关木通会引起马兜铃酸性急性肾损伤,雷公藤、山豆根、苍耳子等中药会导致肝损害等早有报道,国家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力度监测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见中药并非无副作用,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罢了,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资讯的发达,会有越来越多中药的副作用被发现并报道,能够让那些过分迷信中药的人们擦亮双眼。

总之,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以西医为主,中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只能充当配角,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调换了角色,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谣零零计划# #南方健康# @头条健康 @南方健康

为什么中医可以治愈糖尿病,你能明白吗?

中医可以治愈糖尿病
  •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是以中医三消辩证、阴阳辩证、八纲辨证理论精华为基础,辨证施治、对症治疗,它可以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去修复、激活那些已经老化、坏死的胰岛β细胞,使他重新开始分泌胰岛素,另外还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活性,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消除胰岛素的抵抗,加快体内葡萄糖的分解速度,患者通过中药调理治疗,就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摆脱终身服药的历史,没有了后顾之忧。
  1. 整体辩证,个体施治,驱邪扶正,提升胰岛细胞再生能力。
  2. 清楚毒素对胰体损伤,把高血糖毒性对胰岛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 消除胰岛素抵抗,是自体分泌的胰岛素或者外源补给性胰岛素充分利用到最大化。
  4. 效果明显,不需要长期服药,无依赖性。
  5. 增强身体代偿功能,短期内消除乏力、四肢麻木、皮肤瘙痒、视物不清等糖尿病病症。
  6. 完全有效防治各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7. 使人体脏器调和、阴阳平衡,恢复良性循环。
西药控糖如同杀鸡取卵
  • 糖尿病早期症状完全隐匿,患者几乎没有不适感,往往当确诊时,胰岛功能就已经几乎丧失,甚至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已经确诊的患者往往是采用一些降糖药来控制高血糖的表面症状,没有从获病机理上解决病源;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抵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胰岛B细胞的功能已经衰竭,只好用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 患者就陷入了被动治疗,被动用药的僵局,殊不知很多降糖西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对身体的肝肾,脾胃,乃至神经系统都有化学性的侵害,甚至有的药物是通过其药理作用刺激胰脏,过度透支残存的胰岛功能来达到暂时控制血糖的目的,长此以往无疑是“杀鸡取卵”。
治疗糖尿病要恢复胰岛功能
  • 对于胰岛素,虽然能立竿见影的控制高血糖,有效治疗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使胰岛功能得到短暂的修整,但长期使用胰岛素会出现自体胰岛功能的惰性,胰岛素抵抗持续,造成患者加大剂量使用胰岛素,血糖也控制不稳定,最终各种慢性并发症接踵而来,患者就陷入了病入膏肓的境地;患者治疗信心严重受挫,病情治疗没有明确方向,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往往失去了最后的治疗机会。
  • 由此可见,治疗的关键还是要消除胰岛素抵抗,修复保护好自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才能战胜糖尿病
  • 糖尿病早起初发的时候,可以根据病情通过饮食运动的干预,或者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使已经病变的,疲惫不堪的胰岛得已休养,胰岛细胞因高血糖导致的损伤得已恢复,在病情控制的基础上,我们再给以中药辨证论治,因为中药有一个整体调节糖脂代谢的优势,它也能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也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把高血糖毒性对胰岛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使患者在之后的恢复期内仅仅用生活方式调节,不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在平衡缓和中,恢复自体胰岛功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标本兼治优势突出

  • 中医认识糖尿病在《黄帝内经》和司马迁的《史记·扁鹊见蔡恒公列传》这里面就有糖尿病的医案,《内经》对糖尿病也有非常系统的认识。应该说,长期以来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和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中药能够改变临床症状

  • 糖尿病的乏力疲倦、大便干燥、睡眠不好、肢体麻木、出虚汗,对这些症状,中药都具有从根本上改善的效果。通过中药调理,使人体各项机能重新焕发活力,脏器在平衡中自我调整。

中药有综合调节代谢的作用

  •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不仅仅是胰岛有病了,还与肝脏、脂肪组织、胰岛、大脑、胃、肠、肾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中药是一个整体的调节的过程。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位是脾胃肝肾,与脾胃、肝肾都有关系。所以,通过总结调整、综合治疗,能够让血糖相对稳定、血脂稳定、胰岛抵抗得到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有综合调理的优势。

中药有效防治并发症的优势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木、疼痛,单纯的西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无论是皮肤顽固性的溃疡,还是已经发生坏疽了,中药外治、内治相结合都有明显的疗效。
  • 中医疗法具有滋阴降火、健脾消渴,益气补肾、活血化瘀,疏肝平肝、降脂降糖等功效,可直接修复胰岛功能,调节糖代谢,恢复胰岛功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可达到平衡脏腑、调节气血的作用。3-6个月基本康复!!!!

免责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

中医能治愈糖尿病?逆转糖尿病前期,看中医如何“治愈”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值正常发展为血糖值高于正常水 平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疾病。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前 期人群中约 70% 会发展为糖尿病。而糖尿病前期也是治愈糖尿病的最后时机。

脾瘅-糖尿病前期

中医学中并无糖尿病前期这一病名,但随着中医学与现 代医学的逐渐契合,现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前期可归于中医 学中“脾瘅”的范畴。中医把其归为“脾瘅”范畴,脾瘅的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常致肥胖,现代医学同样认为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发病机制。中满内热使脾胃气机郁遏,土雍木郁,肝气郁滞又可导致脾不升清,胃失和降,浊阴留滞体内,反生痰浊,郁而化热,形成脾瘅。有人认为糖耐量降低病机转归的关键在于数食肥甘,超过了脾之散精功能,这与西医所说的胰岛素抵抗致肝糖输出增多并且同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非常相似。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 20 岁以上人群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为 15.5%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 50.1%。若不及时干预,糖尿病前期极易进展为糖尿病,进而产生多种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因此,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给予早期干预,可有效减缓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的进程。

食疗第一位

中医认为消渴病多由于饮食肥甘油腻、辛辣醇酒厚味等而产生内热,内热伤阴,阴虚燥热,从而引起消渴、口渴多饮。日久阴虚及气,气阴两虚,而产生肺燥、胃热、肾虚、脾虚等证。因此,对于糖尿病来说,食疗极为重要,而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中医食疗除了重视营养以外,更多的是关注食疗的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脏腑归经等,自成体系。菠菜(带根茎)、芹菜、洋葱、南瓜、兔肉、田螺、蚕蛹、桑叶、冬瓜皮等都有利于消渴病患者,可以适当选择。还可根据病情在煮粥、煲汤、炖肉时适量放入黄芪、当归、三七、麦冬、银花、薏米、茯苓、何首乌、西洋参、人参等作用平和的中药,做成药膳,具有补气健脾、补肾、养肝、活血、清热、养阴等功效。

坚持运动,增强体质

先天不足是糖尿病易感人群的内在因素,有临床研究发现,痰湿和湿热是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重要特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坚持运动,调动脏腑气血,促使全身气机通畅,加快代谢,从而不易内生痰湿瘀。因此应坚持适当的运动,改善自身的体质。每天早晨进行跑步,慢跑,至少进行每周四次大步走,慢跑及三次散步的运动锻炼方法。

六点起床后用三十分钟大步快走及再慢跑交替进行,距离2500~3000米,再用30~40分钟散步2500~3000米,下午可以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如门球及散步,主要的是坚持,定时,定量,定速运动,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流动,增强呼吸的功能,对于消耗体内蓄积的糖原,分解体内的脂肪,降低血糖,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起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