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肝疼(糖尿病患者肝疼是因为什么)

文汇 0
文章目录:

11岁女孩感冒,因2天被喂7种药引发肝功能受损!医生提醒,家长再急也别“乱”用药

秋冬换季,昼夜温差较大,稍微不注意孩子就容易感冒。

近日,又有一名孩子因为家长“乱”用药出了问题!

10月11日,话题#女孩感冒家长2天喂7种药致其肝损害#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不久前在湖南长沙,因为气温骤降,11岁女孩果果(化名)受凉后出现咽痛等感冒症状,家长给果果喂了自行购买的止痛药、消炎药、感冒药、咽炎药4种药物后,果果出现呕吐、腹痛。家长认为前面服用的药物没有效果,就又另外购买了抗病毒感冒药、胃药等3种药让果果吃,可症状仍未好转遂就医。医生综合判断,果果是因服多种药物出现了严重肝功能损害,马上让其住院治疗,予以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孩子仍在进一步治疗观察。

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表示,感冒药中大多含对乙酰氨基酚,自行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冒药,会使得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超标,从而造成急性肝损害。

感冒有哪几种类型?

感冒药有几种常见的成分?

到底能不能混在一起吃?

……

提醒各位家长

因为感冒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不同的分类应该使用不同的药物,不能乱吃药,否则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所以,孩子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建议还是去医院就诊,确定之后由医生开药再进行服用。

所以即便是普通感冒,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掌握药物用量,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切勿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

感冒药的5类成分

市面上治疗感冒的西药种类很多,但成分大致可分为5类:

抗过敏类

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成分,主要用来缓解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等症状。

该类药物可引起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者慎用。

解热镇痛类

包括对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成分,主要用来缓解发烧、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较为常用,但应注意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肾损伤,甚至肝坏死、肾衰竭。

减轻鼻黏膜充血类

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等成分,主要针对鼻塞、鼻黏膜充血等症状。

该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但一般连用不宜超过7天。

镇咳类

成分包括右美沙芬等,主要针对咳嗽症状。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大脑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中枢性镇咳药会抑制痰液排出,痰量多者慎用。

祛痰类

包括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愈创甘油醚、羧甲司坦等,主要针对痰液多、不易咳出的感冒症状。

如果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过量时容易造成急性肝肾损伤。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或在一些特殊状态下,如腹泻脱水、应激状态、同时用多种药物的时候,发生急性肝肾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感冒药混搭变“毒药”

个别家长认为,孩子感冒了,多喝几种药会好得更快。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

感冒药“混搭”,会重复使用含相同成分的药物,从而导致服用药物过量。以下几种错误搭配最常见,家长们赶快来看看:

扑热息痛 止痛药

可能引起肝脏损害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不止存在于泰诺、白加黑等感冒药中,也是散利痛等止痛药的重要成分,最好避免同时用含该成分的两类药。

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引起肝脏损害。一般说明书会提示成人一天最大剂量为4克,单次最多不超过1克,且每次服药至少间隔4~6小时。

伪麻黄碱 麻黄素

影响血压

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本身对血压的影响较小。

但要避免将它过量使用,或与麻黄素等其他缩血管药物合用,以免出现类似“过量”的效果,影响血压。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右美沙芬 止咳药

过量影响呼吸

一些复方感冒药和止咳药中均含有右美沙芬。它是种中枢止咳药,尤其适用于干咳。在正常剂量内使用它较为安全,但重复使用时可能引起意识模糊、影响呼吸。

扑尔敏 过敏药

嗜睡、口渴、多尿、心悸

作为一种老牌抗过敏药,它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疹或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也常用于复方感冒药中,缓解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本品过量服用,或与含苯海拉明等成分的抗组胺药,含颠茄、阿托品等成分的抗胆碱药同服时,易诱发或加重嗜睡、口渴、多尿、心悸等症状。

除了感冒药不要“混搭”外,在给孩子服用时,也要注意,果汁尽量不要和药物同时服用。

果汁中最出名的就是西柚汁了,会大大影响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升高药物浓度,增加毒性;此外,果汁中的维生素C、酸性物质等也会对药物制剂造成破坏。

还有就是,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

最后,还是想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建议还是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随意增加服用剂量或次数。

编辑:储舒婷

综合:首都教育、生命时报、潇湘晨报、科学家庭育儿、中国中医药报、新浪微博等

“气得我肝疼!”是怎么回事?肝病专家聊哪些危险信号要警惕,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2022年7月28日是第12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治肝炎,健康你我”。

常常听人说:“气得我肝疼!”这是怎么回事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席专家、中西医结合会诊中心主任李秀惠今天和您从中医的角度说说这个问题。

李秀惠

肝的疏散宣泄功能叫“疏泄”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五种物质组成,即金、木、水、火、土。在这五种物质中,唯有木承载生命,具有春发夏长冬藏的能力。人体的五脏与自然浑为一体,肝脏与木相通,具有木生发耿直的秉性。

中医的肝脏,不仅仅是西医解刨位置的肝,还有很多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看不见的功能,肝气就是如此。肝主疏泄就是肝气的具体功能表现,肝的疏散宣泄功能叫“疏泄” 。肝的疏泄主要关系人体气的运动,叫“肝主气机” 。古人用木气生发调达之象,形容肝疏泄的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即非抑郁,也不亢奋。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精气神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调节人的情志,维持人正常的精气神。如果肝气抑郁,就可能出现胸肋胀满,郁郁不乐,多疑善虑,闷闷欲哭。如果肝气亢奋,就可能出现急躁易怒,头胀头痛,目眩头晕,失眠多梦。另外,胆附着于肝,内有胆汁。

气得我肝疼,是因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原因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提出胆主决断,是说胆气的盛衰与人的勇敢、怯懦、惊悸等情志变化有关。

人们常说:气得我肝疼,这是因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原因。

有人被称为“贼大胆”,不是这人一定“胆大” ,而是肝气旺盛,胆气充足罢了。

为什么有人一生气后就不想吃饭?

肝主疏泄的另一个作用是协助人的消化功能。肝气助力脾气上升和胃气下降,促进胆汁排泌。如果肝的疏泄失常,肝气犯胃,胃气不降,气向上冲,就出现嗳气、恶心、呕吐等;肝脾不和,脾气不升,气向下陷或气不运行,就会出现腹泻、腹胀;肝胆气逆或者肝胆湿热,胆汁排泄不畅,就出现胆结石、黄疸、口苦等。

所以,有人一生气后就不想吃饭了,这也是肝失疏泄的原因。

肝血不足,肝气出现问题怎么办?

肝脏还有其他功能,如肝开窍于目,肝主人之筋,也依赖肝主疏泄的功能维持正常。

有人眼睛干涩、腿抽筋,这是肝血不足,也是肝气出现了问题。治疗肝气不疏,轻症的可以用菊花3克,玫瑰花3克,车前草5克,白茅根5克代茶饮。也可以选择肝俞穴、太冲穴、足三里穴、期门穴等穴位按摩。重症的需要找医生辨证论治了。

肝脏亮灯,专家提示乙肝患者出现危险信号要警惕

慢性乙型肝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伴随终身,目前尚无快速治愈的方法,但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可以安享天年,并非是都要经过所谓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不断提高,部分患者已经可以实现治愈。只要接受科学的系统诊治,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可以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杨华升提醒,对于乙肝患者,如果出现以下几个危险信号,建议必须马上就医,不要贻误病情。

杨华升

信号一:出现特异性症状

乙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特异性症状的,一旦出现以下问题值得警惕:明显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最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往往提示肝功能失代偿,不可忽视。面色变暗,体重下降、下肢浮肿往往是重症肝病的危险信号,更需要加强重视。

信号二: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化验异常

1.血常规化验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常常提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2.转氨酶的升高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的炎症活动,如果不及时治疗肝脏损害会进行性加重。GGT(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有时提示肝癌。

3.甲胎蛋白、CA19-9,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往往提示肝癌或肝癌前病变,万万不可疏忽。

杨华升主任强调,以上这些指标是常见的危险信号,一旦出现往往是肝脏亮起了红灯,慎重起见,乙肝患者必须定期接受专科检查,建议每年两次为好。

是药三分毒,专家教您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发达国家的DILI发病率介于1/10,0000---20/10,0000或更低,我国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为24/10,0000。

是药三分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部兼日间手术病房主任、感染性疾病学教研室主任于红卫,教您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于红卫

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呢?

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传统中药(TCM)等。

有100余种草药相关药剂存在肝毒性,证据最强的是含吡咯生物碱的草药、石蚕属植物、欧苍术、含薄荷油的植物、麻黄、小柴胡汤、何首乌、灵芝、八角莲属、番泻叶等。除此之外,a)某些中草药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如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雷公藤等;b)不合理炮制可能增加中草药肝损伤的风险:如生首乌或不规范炮制何首乌,易发生肝损伤;c)外源性有害物质污染:草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导致中草药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毒素等严重超标等。

怎么知道得了药物性肝损伤?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肝损伤,其次排除其他肝病,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肝损伤和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炎的症状比较,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短可1日至数日,长可达数月。化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或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

怎么避免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高风险人群服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如:a)老年人群:老年人药物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理论上更易发生DILI;b)性别:女性对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肝毒性的易感性仍然值得关注。且研究提示女性发生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的风险更高;c)饮酒:有研究提示酒精可能是异烟肼、甲氨蝶呤和氟烷等少数特定药物所致DILI的风险因素;d)基础疾病:超重、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可能是甲氨蝶呤相关药物性肝病的风险因素。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251期

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乐健康 |“气得我肝疼!”是怎么回事?肝病专家聊哪些危险信号要警惕,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2022年7月28日是第12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治肝炎,健康你我”。

常常听人说:“气得我肝疼!”这是怎么回事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席专家、中西医结合会诊中心主任李秀惠今天和您从中医的角度说说这个问题。

李秀惠

肝的疏散宣泄功能叫“疏泄”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五种物质组成,即金、木、水、火、土。在这五种物质中,唯有木承载生命,具有春发夏长冬藏的能力。人体的五脏与自然浑为一体,肝脏与木相通,具有木生发耿直的秉性。

中医的肝脏,不仅仅是西医解刨位置的肝,还有很多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看不见的功能,肝气就是如此。肝主疏泄就是肝气的具体功能表现,肝的疏散宣泄功能叫“疏泄” 。肝的疏泄主要关系人体气的运动,叫“肝主气机” 。古人用木气生发调达之象,形容肝疏泄的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即非抑郁,也不亢奋。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精气神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调节人的情志,维持人正常的精气神。如果肝气抑郁,就可能出现胸肋胀满,郁郁不乐,多疑善虑,闷闷欲哭。如果肝气亢奋,就可能出现急躁易怒,头胀头痛,目眩头晕,失眠多梦。另外,胆附着于肝,内有胆汁。

气得我肝疼,是因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原因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提出胆主决断,是说胆气的盛衰与人的勇敢、怯懦、惊悸等情志变化有关。

人们常说:气得我肝疼,这是因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原因。

有人被称为“贼大胆”,不是这人一定“胆大” ,而是肝气旺盛,胆气充足罢了。

为什么有人一生气后就不想吃饭?

肝主疏泄的另一个作用是协助人的消化功能。肝气助力脾气上升和胃气下降,促进胆汁排泌。如果肝的疏泄失常,肝气犯胃,胃气不降,气向上冲,就出现嗳气、恶心、呕吐等;肝脾不和,脾气不升,气向下陷或气不运行,就会出现腹泻、腹胀;肝胆气逆或者肝胆湿热,胆汁排泄不畅,就出现胆结石、黄疸、口苦等。

所以,有人一生气后就不想吃饭了,这也是肝失疏泄的原因。

肝血不足,肝气出现问题怎么办?

肝脏还有其他功能,如肝开窍于目,肝主人之筋,也依赖肝主疏泄的功能维持正常。

有人眼睛干涩、腿抽筋,这是肝血不足,也是肝气出现了问题。治疗肝气不疏,轻症的可以用菊花3克,玫瑰花3克,车前草5克,白茅根5克代茶饮。也可以选择肝俞穴、太冲穴、足三里穴、期门穴等穴位按摩。重症的需要找医生辨证论治了。

肝脏亮灯,专家提示乙肝患者出现危险信号要警惕

慢性乙型肝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伴随终身,目前尚无快速治愈的方法,但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可以安享天年,并非是都要经过所谓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不断提高,部分患者已经可以实现治愈。只要接受科学的系统诊治,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可以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杨华升提醒,对于乙肝患者,如果出现以下几个危险信号,建议必须马上就医,不要贻误病情。

杨华升

信号一:出现特异性症状

乙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特异性症状的,一旦出现以下问题值得警惕:明显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最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往往提示肝功能失代偿,不可忽视。面色变暗,体重下降、下肢浮肿往往是重症肝病的危险信号,更需要加强重视。

信号二: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化验异常

1.血常规化验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常常提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2.转氨酶的升高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的炎症活动,如果不及时治疗肝脏损害会进行性加重。GGT(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有时提示肝癌。

3.甲胎蛋白、CA19-9,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往往提示肝癌或肝癌前病变,万万不可疏忽。

杨华升主任强调,以上这些指标是常见的危险信号,一旦出现往往是肝脏亮起了红灯,慎重起见,乙肝患者必须定期接受专科检查,建议每年两次为好。

是药三分毒,专家教您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发达国家的DILI发病率介于1/10,0000---20/10,0000或更低,我国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为24/10,0000。

是药三分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部兼日间手术病房主任、感染性疾病学教研室主任于红卫,教您如何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于红卫

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呢?

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传统中药(TCM)等。

有100余种草药相关药剂存在肝毒性,证据最强的是含吡咯生物碱的草药、石蚕属植物、欧苍术、含薄荷油的植物、麻黄、小柴胡汤、何首乌、灵芝、八角莲属、番泻叶等。除此之外,a)某些中草药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如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雷公藤等;b)不合理炮制可能增加中草药肝损伤的风险:如生首乌或不规范炮制何首乌,易发生肝损伤;c)外源性有害物质污染:草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导致中草药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毒素等严重超标等。

怎么知道得了药物性肝损伤?

目前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肝损伤,其次排除其他肝病,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肝损伤和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炎的症状比较,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短可1日至数日,长可达数月。化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或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

怎么避免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高风险人群服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如:a)老年人群:老年人药物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理论上更易发生DILI;b)性别:女性对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肝毒性的易感性仍然值得关注。且研究提示女性发生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的风险更高;c)饮酒:有研究提示酒精可能是异烟肼、甲氨蝶呤和氟烷等少数特定药物所致DILI的风险因素;d)基础疾病:超重、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可能是甲氨蝶呤相关药物性肝病的风险因素。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251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本期编辑:成露 窦小涛

(关注工人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