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下载(糖尿病吃什么下降快一点)
糖尿病患者也能有口福:肉、水果、主食,你关心的都能吃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确实需要特别注意,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维持整体健康。糖尿病人应禁忌食用甜品、高脂肪食物,还要避免吃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另外还要避免饮酒等,但是有的患者道听途说,刻意忌口,陷入误区,最后却造成了营养不良,以下是糖尿病人普遍出现的误区。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肉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肉,但需要注意选择低脂肪的肉类,控制分量,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法。在吃肉的时候,可以选择瘦肉,红肉类如牛羊肉,应选择瘦肉部分,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白肉如鸡肉,需要去皮后食用,因为皮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鱼类可以适当吃,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三文鱼、鲭鱼)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避免吃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因为这些食品通常含有较高的钠和添加剂。烹饪方法要选择低脂烹饪,可以使用烤、煮、蒸、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避免油炸,减少盐和糖的使用。糖尿病人吃肉要控制总量,一般建议每餐肉类摄入量为手掌大小或约100克左右。
总之,在控制总能量的同时,保证肉、蛋、奶、豆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合理搭配饮食,才能获得均衡营养。
少量多餐血糖就不会高了吗?
糖尿病人可以将每天的食物热量总摄入分成5-6餐,每餐的分量不宜过多,这样可以避免血糖突然升高。但是,少量多餐是指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不变的前提下,将进食餐次增加,千万不要是次数增加了,每餐的能量却没有控制。每一餐都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确实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水果种类以及控制摄入的分量。水果是营养的重要来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在两餐之间,可适量吃含糖量相对低及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比如蓝莓、草莓、樱桃、苹果、柚子、树莓等,每次控制在150克左右。吃水果要注意,将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计入每日总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中,即多吃一份水果,就少吃一份主食,确保整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超标。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主食?
糖尿病患者不需要完全不吃主食,而是要选择合适的类型、控制合理的分量,并通过整体的饮食管理来维持血糖的稳定。主食(如米饭、面条、面包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而碳水化合物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完全不摄入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和低血糖等问题,严重的还会诱发酮症酸中毒。因此,糖尿病人要选择合适的主食类型并控制分量。
相比精制的白米和白面,更推荐糖尿病人吃全谷物类主食,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消化吸收较慢,有助于平稳血糖。还有豆类,如黑豆、红豆、绿豆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速度。此外,还可以将根茎类蔬菜作为主食,如红薯、芋头等,它们富含淀粉,也含有更多的纤维和营养素,有利于血糖稳定。
糖尿病人怎么吃?(食谱来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但是所谓的富贵病也接踵而来,糖尿病就是典型的富贵病、吃出来的毛病。这种在古代只有在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中流行的病,现在已经悄悄走进我们每一个人。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且患病率呈倍数增长,但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达标率都很低。
《糖友厨房》是专门为无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糖友设计的一日三餐搭配参考图,并列出了一些通俗、易操作的搭配方法,旨在让糖友对于自己该怎么搭配食物一目了然。
注意:图片为饮食种类参考,具体饮食量应根据身高体重以及每日活动量来决定。
糖尿病饮食即健康饮食,所以此菜谱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家人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样适用。而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详细咨询主管医师或营养师以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说明:本菜单中所提及的食物重量均为生重。
- 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提供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 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应多吃一些大豆类蛋白
- 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讲究粗细搭配,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的食物
- 高纤维膳食,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菌藻类及魔芋食品等。多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坚持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 减少食盐摄入,每天最好在5克以下,做汤、做菜尽量少放或不放盐
- 坚持少食多餐,进餐定时定量,还要细嚼慢咽,交替进餐,间断进餐
- 多饮水,限制饮酒
- 尽量选择鱼、禽或瘦肉,减少不可见的脂肪摄入
- 腊肉、香肠、火腿应仅用一点来调节口味,因此类食品中的能量很高
- 烹调肉类等含油食物时尽可能少用油
- 在选择奶制品时,应该选用脱脂、低脂或低乳糖产品
-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用粗粮代替一半细粮,可以让富含纤维富含纤维的食物与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混用。
主食
粗细搭配,每餐必食,3至8两(因人而异),七八分饱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每日主食量不能低于3两
注:因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莲藕等蔬菜淀粉含量较多,故归入主食类,大约2 ~3两此类食物 = 半两主食。
蔬菜
推荐每天食用1-1.5斤蔬菜
早晨3两
中午“3-2-1原则”
3两叶类蔬菜, 2两瓜类蔬菜, 1两菌藻类
晚餐食物内容可参考午餐
叶类蔬菜
白菜、菠菜、芹菜、韭菜、圆白菜、油麦、生菜、茼蒿、紫甘蓝、空心菜、豌豆苗、芥蓝、莼菜、菠菜、苋菜、芹菜等
瓜类蔬菜
绿豆芽、柿子椒、苦瓜、蒜薹、芦笋、菜花、西兰花、黄豆芽、茭白、冬笋、茄子、西红柿、黄瓜、洋葱、丝瓜、西葫芦、冬瓜、莴笋等含糖低的食物;
菌藻类
香菇、金针菇、蘑菇、木耳、海带、裙带菜、紫菜等
蛋白质
肉
推荐每日食用1~3两瘦肉
各类肉类推荐排名
兔肉>鱼虾>去皮鸡鸭鹅>牛羊>猪肉>排骨>火腿
蛋
煮鸡蛋1个/天或者蛋清2个
奶
脱脂/低脂牛奶1杯或豆浆一杯或酸奶一小杯
豆制品
豆腐1~2两/天(不吃油炸豆腐泡)
水果
每日4两/一个拳头大小
在血糖平稳时,两餐之间食用,
选择水分大的水果
调味品
油
25g(小瓷勺2.5勺,如吃一小把坚果则去一勺油,不吃油煎油炸等含油多食物)
盐
<6g(炒菜最后放盐,不吃咸菜及腌制品)
生熟食物换算方法1两大米:生重50克,熟重(米饭)130克;
1两面粉:生重50克,熟重(馒头)75克;市售馒头100克是指实际用面粉100克(2两)
1两肉食:生重50克,熟重35克;
60克带壳鸡蛋(1个大)=50克豆腐干=100克(2两)豆腐=20克无糖奶粉;
50克瘦肉(1两)切成肉片(20片)、肉丝(50丝)、肉块做熟后大约4-5块;
10克油大约1小瓷勺;
6克盐大约1啤酒瓶盖;
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08:2-42.
2.陈灏珠 林果为. (2013). 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向红丁.(2012). 糖尿病怎么吃. 青岛:青岛出版社
4.陈伟. (2003). 糖尿病一日三餐巧搭配.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 于康 李宁 马方 陈伟. (2008).临床营养治疗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糖尿病人饮食宝典
糖尿病人对于饮食是最纠结的,甜的食物不敢吃,含淀粉多的不敢吃,含油脂多的也不敢吃。
那么糖尿病人应该怎样判断一种食物能不能吃?和如何吃?
主要看这两个指标:血糖生成指数(GI)
和血糖负荷(GL)这两个参数!
血糖生成指数(GI)GI是表示某种含有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50g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
GI>70即为高GI食物;
GI在55~70的为中GI食物;
GI<55即为低GI食物。
- 尽量选择“低加工”食物
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的胃肠通过速度而减低GI。随加工程度的增加,往往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纤维破坏,因而加工程度对于食物GI存在较大影响。同样的水果,整颗水果比榨成果汁的GI来的要低(橙子<橙汁);同是燕麦,加工程度越低GI越低(整颗煮熟燕麦<速溶燕麦)。
- GI对于实际饮食应用参考价值不足
GI未考虑食物实际碳水化合物含量,因而数据会脱离实际应用。简单以南瓜为例,南瓜的GI为75,属于高GI的红灯食物,可是实际上南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高,每100g南瓜仅含碳水化合物5g,需要2斤南瓜才达到测试的50g碳水化合物标准,而2斤南瓜是大部分人日常饮食不会达到的量。
基于GI以50g碳水化合物为评估标准,而不考虑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低的问题,专家学者又在GI基础上引入了碳水化合物含量,提出了GL新概念。
血糖负荷(GL)GL就是100g食物中可吸收碳水化合物含量乘以血糖生成指数(GI),代表了单位重量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
还是以南瓜为例,南瓜的GI为75,每100g南瓜含碳水化合物5g,因此南瓜的GL=75×5/100=3.75。
GL将单位重量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数值化显示,对日常应用参考价值更大,GI区间具体分类为:
GL>20为高GL食物;
GL在10~20的为中GL食物;
GL<10为低GL食物。
- 低GL≠可以随便吃
注意饮食的份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虽然西瓜是低GL食物,但是很多人吃西瓜是半个大西瓜起步的,那就至少2-3斤,这样吃肯定会引起血糖波动!
- 选择食物不能只看GL
不管是GI还是GL,米、面等主食类总能妥妥的位于中、高位置,就算认为是健康食品的糙米、燕麦也未能栖身低GI/GL食品之列,莫非得了糖尿病就所有的主食都不能吃了吗?
当然不是!
我们日常饮食往往是“混合饮食”,胃肠排空、消化的时间较单一食物延长,血糖的波动也减低。
以面粉为例,作为单一食物时,GI为88,GL为12,是妥妥的高GI、中GL食物。而加入肉馅、蔬菜,包成饺子之后,GI就变成了28,GL变成了6,摇身一变成了低GI低GL的食物好选择。
所以,饮食搭配很重要,应该放首位。
选自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