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糖尿病发病年龄(遗传糖尿病发病前的抗体是什么)
糖尿病会传给下一代吗,你想知道的糖尿病遗传概率
很多朋友注意到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现象,常有传言说,父母得了糖尿病,子女就容易患病,不少糖友和家属担心会不会遗传给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系,但糖尿病本身不遗传,遗传的是易感性,父母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比普通人高。
我查了相关中外文献及科普资料,看到以下数据【1】:
2型糖尿病:1、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50-70%
2、妈妈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5.34-42.6%
3、爸爸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4-37.7%
4、同卵双胞胎有一个是糖尿病,另一个患病概率约为90%
1型糖尿病1、爸爸是1型糖尿病,一直依赖胰岛素或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5.8%
2、妈妈是1型糖尿病,生孩子时不满25岁,子女患病概率约为4%
3、妈妈是1型糖尿病,满25岁后生的孩子,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
4、父母双方都是1型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5%
1型糖尿病的可能病因中,有些与遗传易感性无关,如病毒感染,或化学因素,或污染的环境引起等。
请注意:以上讲的是遗传易感性患病概率,而非遗传患病概率。
下面的类型就是遗传患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型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一般25岁前发病,是单基因突变的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糖尿病。
假设父亲是MODY型糖尿病,母亲没有糖尿病,子女患MODY的概率约50%。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遗传易感性,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文献,可以帮助我们直观了解它。
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后代的线粒体活性受损【2】
研究结论
基于一种假设,骨骼肌中胰岛素抵抗的“糖二代”易感体质,可能是由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遗传缺陷带来的。
二、另一项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发现,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糖二代”,胰岛素刺激的线粒体ATP合成速率降低了,肌肉中胰岛素刺激的磷酸盐转运受损,线粒体可能存在缺陷。【3】
糖尿病有家族聚集和遗传易感性倾向,如果家人有糖尿病,自己迟早会患病吗?
不是的。
遗传易感性提高了患病几率,并不会单独致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父母都没糖尿病,有的子女是糖尿病;父母都是糖尿病人,不少后人没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即饮食营养、运动作息、情绪嗜好等生活方式。
高血压也有家族聚集现象,我帮助过一家四口(父母,一儿一女)高血压,分析原因发现,家里“掌勺”的妈妈口味重,喜欢吃咸,每次炒菜都把盐给的很多,长期高盐饮食产生四个高血压。
我们没法改变遗传易感性,但可以储备糖尿病知识,采取合理预防措施,调整好饮食、营养、运动、作息、睡眠、情绪等生活方式,避免超重肥胖不利因素,是不容易患糖尿病的。
文 | 仙客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专注糖尿病健康管理与体重管理领域。
【参考资料】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988445747098934&wfr=spider&for=pc
[2]Petersen,KF,Dufour,S.,Befroy,D.,Garcia,R.,& Shulman,GI (2004)。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后代的线粒体活性受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50 (7),664–671。https://doi.org/10.1056/NEJMoa031314
[3]Petersen KF,DufourS,Shulman GI.Decreased insulin-stimulated ATP synthesis and phosphate transport in muscle of insulin-resistant offspring of type 2 diabetic parents. PLoS Med.2005 Sep;2(9):e233.doi:10.1371/journal.pmed.0020233.Epub 2005 Aug 16.PMID: 16089501;PMCID: PMC1184227.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有遗传“易感性”的。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机会就更大。我们临床实践中也看到,很多糖尿病患者家中,几代人都患有糖尿病的这种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很重要。有遗传高危因素者,努力去改善环境因素,通过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via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儿童糖尿病高发年龄段解析,以及患病因素有哪些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疾病。
- 遗传因素:
儿童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或多个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患上糖尿病。
存在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儿童,也容易患病。
- 自身免疫反应:
儿童糖尿病的一种类型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释放不足或完全停止。
如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也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
- 环境因素:
孕期和早期生活环境的因素,如接触化学物质、营养状况、感染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病毒感染,如感染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会影响到胰岛的功能,容易使得血糖升高,多会患有1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异常也会影响血糖水平,小孩肠道内的菌群异常,容易影响到消化、吸收功能,使得血糖升高。
-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等,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高糖饮食会增加儿童患病的风险,如果胰岛不能将糖分分解掉,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肥胖也是儿童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肥胖会使人体的胰岛素产生拮抗,间接使其效力降低,从而使血糖升高。
- 特殊类型糖尿病:
某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如胰岛素基因缺陷、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等。
妊娠期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儿童身上,主要是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引起的。
儿童患糖尿病的年龄范围相对广泛,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然而,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有几个特定的年龄段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期:
- 出生后至三岁:
虽然这个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有可能出现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这可能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有关,一般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
- 四至六岁:
这个年龄段是儿童糖尿病的一个高发期,尤其是1型糖尿病。这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儿童可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
- 十至十四岁:
另一个儿童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是十至十四岁,这个年龄段同样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也可能出现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见于儿童由于肥胖、高血压、感染等因素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血糖升高。
此外,5岁到7岁以及10岁到13岁的儿童也属于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年龄小的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在大幅增长,这可能与病毒感染、人工喂养以及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儿童患糖尿病的年龄并不固定,但有几个特定的年龄段是高发期。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如果孩子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治疗。#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奕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