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怎么控制(糖尿病早期怎么发现)
如何在糖尿病前期踩好“刹车”?
【来源:岳阳晚报】
本报记者 罗凯
没事就躺着、报复性熬夜、实现“奶茶自由”……这些行为在年轻人群体中司空见惯,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还需警惕慢性病找上门。
糖尿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质量的四大慢性病之一。虽然大多数人对于糖尿病有一定认知,但许多人对于糖尿病前期尚未引起重视。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提醒,我们可以在前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医学干预,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又称为前驱糖尿病或血糖调节受损,是指人体在发展为糖尿病之前,已经出现一些相关症状和指标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具有和糖尿病相当的预后风险,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糖尿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身体反应
频繁口渴。因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产生口渴的感觉,促使患者大量饮水。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饮水量明显增加,并且依然感觉口渴,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信号。
多尿。血糖升高后,肾脏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导致尿中糖分增多,渗透压升高,带走大量水分,从而引起尿量增多。
容易疲劳。机体代谢紊乱,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的症状。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在作祟。
视力模糊。高血糖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进而影响视力。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要考虑是不是处于糖尿病前期。
体重变化
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身体将更多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体重下降。尽管食欲增加,但由于身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逐渐减轻。
血糖变化
做血糖测试。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如果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提示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建议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糖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过去2—3个月(也有说法是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在5.7%—6.4%之间,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
如何预防糖尿病前期?
饮食控制。戒烟戒酒,保持饮食的均衡性,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增加。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规律运动。定期运动,避免肥胖,保持健康。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空腹血糖。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空腹血糖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
关注症状。如果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糖尿病前期距离糖尿病仅仅一步之遥,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约90%的患者最终将发展成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阶段,通过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了解并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至关重要,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警惕“糖尿病前期”,三招帮您守好血糖健康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一般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测两个血糖。
空腹血糖
指早餐前,空腹状态测的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时要求前一天晚上要吃晚饭,晚餐后夜间不要再进食,否则会影响空腹血糖的测定。
餐后两小时血糖
指从进食开始算,餐后两小时监测血糖。如果空腹血糖>6.1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7.8,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
处于糖尿病前期者每天都可能变成新的糖尿患者,因此“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人群。
糖尿病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3%-65%的患者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肿瘤、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如何控制疾病发展?
糖尿病前期患者通常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通过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
合理膳食
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注重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同时也要保证营养丰富。多吃粗粮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少盐少糖,少吃高油脂的食物,采用植物油烹饪,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控制不理想时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同时不建议吸烟与饮酒,酒的热量也算入总热量。
适度运动
增加日常活动量,超重及肥胖患者一定要减轻体重。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跑步、游泳、自行车、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且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特别是长期在办公室的人,要减少静坐时间,间隔放松一下。
定期检测
糖尿病前期患者也应该定期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如果经过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然没有变化,可能还需要药物的介入。
同时,专家还建议,体形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对糖尿病早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将糖尿病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预防糖尿病前期 把握四大措施
【来源:大河健康报】
《 大河健康报 》( 2024年11月07日 第 A06 版)
□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养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其发生和发展通常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的过渡。
糖尿病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口渴多饮、食欲增加、频繁排尿和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身体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导致代谢紊乱,以及血糖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和肾脏滤出葡萄糖增多所致。
糖尿病前期虽然症状较轻,但其危害不容小觑。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展为糖尿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糖尿病前期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代谢综合征,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预防糖尿病前期的关键措施:
均衡膳食 确保日常饮食的多样性与均衡性,增加蔬菜、全谷物及富含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消耗量。过量摄入糖分不仅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
规律运动 定期参加体育活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消耗多余热量,维持或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损害胰岛细胞,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与功能,是糖尿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定期监测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通过早期发现并控制血糖异常,可以延缓糖尿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的管理,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控制 进一步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饱腹。
运动疗法 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消耗。根据个人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计划,并长期坚持。
控制体重 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即使减轻5%~10%的体重,也可以带来明显的好处。
药物治疗 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如果血糖水平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评估患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