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区别(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受损哪个严重)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胰岛素抵抗,等于糖尿病吗?

门诊经常有病人尤其是超重肥胖的病人,常常查到血胰岛素水平增加就问我:胰岛素抵抗等于糖尿病吗?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01

胰岛素抵抗等于糖尿病吗?

首先说结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但不等同于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或)胰岛素反应性下降的状态。

如果患者仅有胰岛素抵抗而没有血糖升高,不认为患有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功能下降产生胰岛素不足,加之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机制,导致血糖升高,才能被定义为糖尿病。

02

胰岛素抵抗,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胰岛素抵抗并不能判断为患有糖尿病,但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

身体有胰岛素抵抗,说明同样的胰岛素并不能产生同样的降血糖效果,为了降低血糖身体只能加大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这往往还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通俗说:兵多不打仗,好吃懒做,再高的胰岛素有什么用了,它不降血糖啊。

高胰岛素血症→肥胖→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减退→2型糖尿病,如果不在源头上初期及时纠正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患者将一路走向糖尿病的不归路

03

查出有胰岛素抵抗,怎么办?

1.适当减肥

当前,肥胖是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而中国人群中内脏肥胖的比例较高,中国人细胳膊、细腿,但满肚子的油,腰粗

体质指数相同但中国人群比西方人群内脏脂肪更多,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25岁的成年人中,胰岛素抵抗的标化患病率约为30%。

因此,减肥可能是延缓糖尿病进展的关键。

2.控制饮食

①减少总能量:就是少吃点,嘴巴管紧点。建议胰岛素抵抗患者每日热卡减少12%以上(消瘦者除外),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建议每日热卡减少20%~30%以使体重降低5%以上。

②增加不饱和脂肪,降低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有一定的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建议将膳食饱和脂肪所占能量控制到总能量的10%以下。

③控制碳水化合物:建议胰岛素抵抗患者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到总能量的50%左右,其中全谷类至少占总碳水化合物的一半,严格控制添加糖的摄入,减少高升糖指数食物。也就是说,精米、精面、甜的少吃点,主食配点杂粮、豆类等。

④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显著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建议成人每日补充15克膳食纤维,或将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到35克/天。

3.规律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①每周至少150分钟(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②每周做2次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做仰卧起坐及俯卧撑、负重深蹲、臀桥等,糖友自己在家做做弹力操也是很不错的。

总之,临床上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首先考虑减重,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方法改善胰岛素抵抗,必要时再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佩文工作室 刘佩文

央小新小百科|糖尿病的1型、2型和并发症

据统计

2021年,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大约90%为2型糖尿病

你知道糖尿病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吗?

糖尿病容易引起哪些不良后果与并发症?

《央小新小百科》下集

带你一探究竟!

戳视频↓

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get了吗?↓↓↓

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靠的“外援”是什么?

糖尿病复杂多样的并发症有哪些?

据统计

2021年,全球糖尿病导致大约670万成年人死亡

平均每5秒钟

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

第二大“健康杀手”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要早早提上我们的健康日程

远离“甜蜜负担”

共同面对这场全人类的

抗“糖”挑战!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策划丨何芊漪

编导丨陈毅

脚本|周佳艺

分镜设计丨周佳艺 朱灵萌

动画合成|郑瑞

统筹|刘莹 戴广宇 武贺

顾问|武曦蔼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关系不一般,4点要注意

李阿姨带着满心的疑惑,找到了内分泌科的张主任。她最近被诊断出患有胰岛素抵抗,对于这个陌生的名词,她既恐惧又好奇。

“张主任,我听说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前身’,是真的吗?我这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李阿姨焦急地问道。

张主任微笑着安抚道:“李阿姨,别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任务是将血液中的糖转移到细胞内,给细胞提供能量,并降低血糖水平。但是,如果我们长期摄入高糖分,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就会变弱,糖就不能有效地转运到细胞内。这时,胰腺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就会被迫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就是胰岛素抵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IR。”

李阿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接着问道:“那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张主任耐心地解释道:“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的根本病理生理机制。长期过量分泌胰岛素,会让胰腺劳损,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最终演变成糖尿病。所以,我们可以说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刺客’,它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作案’,引发糖尿病。”

这时,旁边的年轻医生小王插话道:“张主任,那胰岛素抵抗除了引发糖尿病外,还有哪些危害呢?”

张主任看了看小王,笑着考问道:“小王,你来说说看,胰岛素抵抗还有哪些危害?”

小王想了想,回答道:“胰岛素抵抗还会引起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问题。而且,它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胰岛素抵抗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肿瘤、阿尔兹海默症等多种疾病有关。”

“说得很好。”张主任赞许地点点头,“看来你对胰岛素抵抗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那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如何评估和管理胰岛素抵抗吧。”

李阿姨一听,赶紧问道:“张主任,那我该怎么评估自己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呢?”

张主任解释道:“评估胰岛素抵抗,我们可以通过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方法。这些试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你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和胰岛素抵抗程度。”

“那管理胰岛素抵抗有什么办法呢?”李阿姨迫不及待地追问。

张主任看了看李阿姨,又看了看小王,说道:“管理胰岛素抵抗,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干预。比如,保持健康膳食,增加运动,消除精神应激,戒烟限酒,保持正常的睡眠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你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小王补充道:“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对于部分人群,药物治疗也是有效的。比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TZD)等药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

李阿姨一听要吃药,有些担心地问道:“那吃药会不会有副作用啊?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伤害?”

张主任安慰道:“李阿姨,别担心。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只要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的。而且,对于没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才考虑使用减重药物。所以,你不用担心药物治疗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

这时,小王又问道:“张主任,那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管理胰岛素抵抗吗?”

张主任想了想,回答道:“对于部分严重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代谢手术。但是,手术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所以,在选择手术治疗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和获益,术后也要定期随访,给患者必要的健康指导及营养评估。”

李阿姨听后,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原来管理胰岛素抵抗有这么多方法啊!那我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

张主任笑着点点头,说道:“李阿姨,你说得对。管理胰岛素抵抗,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接着,张主任又详细地向李阿姨和小王介绍了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TZD)、西格列他钠等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他还特别强调,药物治疗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用药或自行停药。

李阿姨听后,对胰岛素抵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表示一定会按照医生的指导,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努力战胜这个糖尿病“刺客”。

这场医患间的智慧交锋,不仅让李阿姨对胰岛素抵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小王等年轻医生对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最后,张主任总结道:“胰岛素抵抗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它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异常。但是,只要我们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等措施,是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和管理,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注:本文为虚构情节,旨在科普知识,实际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