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症糖尿病的治疗(肥胖行糖尿病怎么治疗)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该怎么治疗?有什么注意事项?

#秋日生活打卡季#

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发生心梗和脑梗的风险很高,应该怎么治疗和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呢?

1,首先,要强调健康生活习惯,例如要合理饮食(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含糖量太多的食物、不要吃太咸、不要吃太肥腻的食物、多吃蔬菜等)、增加运动、把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病)、不要大量喝酒、努力戒烟等。这是降低血压血糖的安全有效的措施。

2,第二,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好好控制血压,糖尿病人的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 mmol/L以下。该用药时就要用药,并且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要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拒绝用药,更不要等出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去吃药,那个时候吃药就晚了。

降压药应该重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这两类药物能够有效降压、保护心脑肾、并且还可能对血糖产生有益的影响。

3,第三,谨遵医嘱好好控制血糖,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更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4,第四,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所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脂,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1.8 mmol/L就应该应用他汀,努力把胆固醇降得更低一些。

简单地讲,预防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建议40岁以上的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的人吃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 mmol/L之内。

上面这四个方面,只要长期坚持做到,就能够把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糖尿病科普#

糖尿病遇上肥胖,如何摆脱甜蜜的负担?(附11月14日义诊预告)

谈及糖尿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您听说过“糖胖病”吗?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甜蜜”,但实际上却让人头疼的问题。

别紧张,糖胖病不是一个新奇的疾病,而是糖尿病和肥胖这两个老朋友“联手”作怪后的结果。

什么是糖胖病?

顾名思义,糖胖病是糖尿病加上肥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现,肥胖会导致人体唯一的降糖激素——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肝脏和肌肉等对胰岛素的利用率大幅降低,逐渐出现血糖升高,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非肥胖人群的2倍以上。当肥胖遇上糖尿病,糖胖病一词就此诞生。

当时肥胖人群较少,这个词也就没有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肥胖人群数量快速增长,糖胖病患者不断增多。在我国,10个糖尿病患者中有6个是糖胖病或是接近糖胖病的状态。

糖尿病 肥胖对身体的危害可不是简简单单的1 1=2,它会大大增加患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如果糖尿病患者摆脱肥胖这一绊脚石,可以带来血糖改善、降糖药使用减少,甚至是糖尿病缓解,可谓是益处多多。

如何判断是不是得了糖胖病?

糖胖病的诊断主要有2个条件,首先,是否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其次,测量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

BMI

BMI=体重(kg)/身高(m)2

BMI≥24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腰围

正常站立,双脚分开25~30cm,测量第12肋骨下缘与髂骨上缘的中点,通常是腰最细的地方。

男性

腰围≥85cm为超重,≥90cm为肥胖

女性

腰围≥80cm为超重,≥85cm为肥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BMI或腰围有一项达到肥胖的标准(BMI≥28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就可以诊断为糖胖病。

得了糖胖病该怎么办?

吃得聪明

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要记住,不是不吃肉,而是要适量,建议选择瘦肉和鱼类。

动起来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跑步、游泳或者骑自行车。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让你的身体动起来,燃烧多余的卡路里。

监测血糖和体重

定期测血糖,看看自己的血糖水平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也要保持对体重的关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的综合管理。

科学治疗

如果确诊了糖胖病,应到医院专业的减重门诊和糖尿病门诊就诊,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近年来,各类减重药物问世,不少降糖药物因具备良好的减重效果,而被当成“减肥药”“健美药”抢购。既然糖胖病是“糖尿病 肥胖”,是否可以使用药物辅助减肥呢?要提醒大家,切忌自行用药,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吃药,定期检查。

心态要好,生活要美

最后,别忘了保持好心情。虽然糖胖病是个挑战,但积极面对糖胖病,通过科学的治疗,患者可以回归健康、美好的生活。

每年11月14日

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

“糖尿病与幸福感”

11月14日

北医三院内分泌科

将通过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

“北医三院”APP

开展线上义诊

线上义诊时间

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8:00-17:00

线上义诊使用说明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下载,完成注册后即可开始使用。

1.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北医三院”

iOS用户:App Store下载APP

Android用户:应用宝、华为、小米、OPPO应用市场下载

2.二维码扫描

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注:免费义诊截止时间为11月14日17:00。由于医生将利用正常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进行线上义诊服务,可能无法实时回复患者,医生将在48小时内进行回复。

参考文献

1. Michaelidou M, Pappachan JM, Jeeyavudeen MS. Management of diabesity: Current concepts. World J Diabetes. 2023 Apr 15;14(4):396-411.

2. 杨雁,陈颖,张惠杰,等.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9):959-971.

3. Dining out, Diabetes Canada, https://www.diabetes.ca/nutrition-fitness/dining-out.

4. 国家卫健委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410/ae3948b3fc9444feb2ecd26fb2daa111.shtml

文字 |内分泌科 唐溶崧(主管护师) 乐云逸(主治医师)

审核 | 内分泌科 杨进(副主任医师)

编辑 | 宣传中心 张轩烨

“3+N”多学科精准诊疗,粤医院为糖尿病与肥胖症患者带来新方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11月22至23日,第八届羊城糖尿病与肥胖论坛在广州举行。会上,《实用肥胖症治疗学——“3 N”多学科精准诊疗》新书发布,探索构建“3 N”多学科精准诊疗创新模式,为糖尿病与肥胖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用肥胖症治疗学——“3 N”多学科精准诊疗》新书发布。主办方供图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10月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显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超过50%。按照绝对人口数来计算,全国超重和肥胖的人数高居全球第一。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由此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部分肿瘤等。此次论坛设立了糖尿病肥胖前沿论坛主会场,以及临床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会议、青年人才专场(糖尿病肥胖转化热点)、华南体重管理学术论坛、糖尿病与肥胖护理专场4个分会场。

据透露,肥胖带来的危害显著,但在推动体重管理的进程中仍有不少阻碍。如社会层面上的减重管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减重诊疗标准缺失,居民对肥胖的防控意识不足,医保对减重药物的报销力度不够,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对肥胖防控知识的储备相对欠缺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带头人、减重中心主任陈燕铭教授介绍,中山三院减重中心组建减重联合团队,采用“3 N”多学科联合精准诊疗模式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肥胖症。“3 N”诊疗模式即以内分泌学科为主导,“3”是在传统的营养 运动 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N”即西药、中医药、针灸或者微创减重手术等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自2020年开诊以来,中山三院已诊治千余名肥胖患者。

当天,代谢病-医工融合前沿学术会议、华南体重管理学术论坛同期开展,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体重管理分会成立。中山三院减重中心副主任陈图锋主任医师介绍,该学会将通过跨学科联合,探讨制订行业及地方标准,形成治疗指南,使肥胖症的治疗规范化标准化,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肥胖症体重管理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让肥胖患者少走弯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