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又有贫血怎么办(糖尿病又有贫血要怎么去补血)

内分泌胡逢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容易贫血,哪些补血食品,适合糖友吃呢?

糖尿病,并发症多而严重,提到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多数人比较了解的有糖尿病并发心脏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但其实,糖尿病还有一种隐藏的病症,容易被忽视,那就是贫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贫血的患病率大约为20%~45%,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贫血的情况。

贫血,因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下降,会让人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低下等种种问题。糖尿病患者贫血,还在增加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贫血呢?

普通人发生贫血的原因主要铁元素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消化吸收障碍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可以与以下原因有关。

1、药物影响

二甲双胍的是临床降糖一线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应用很广泛。但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除了二甲双胍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常用的有阿卡波糖,这类药物会影响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导致贫血。

还有一些降糖药会导致骨髓抑制,引起贫血。

2、饮食控制不当

部分糖友饮食控制过度,纯吃素,缺乏蛋白质和肉类摄入,导致贫血。

3、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贫血

糖尿病患者如合并有肝肾疾病,也会引发贫血。

应对贫血,糖尿病患者怎么做?

1、更换药物或加用其他药物

如降糖药物引起的贫血,严重的可更换药物。服用二甲双胍患者可以加用维生素B12。

2、饮食上,适量增加补血食品的摄入

首先,糖友日常的饮食安排,切不可矫枉过正。虽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是如果控制过度了反而增加伤害。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在控制好总热量基础上,增加食品种类,力争营养均衡。富含优质蛋白的蛋奶、瘦肉、鱼虾类也要适量摄入。

动物性食品是铁的优质来源,动物性食品中的铁也更容易吸收,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瘦肉是铁的良好来源,不建议糖友吃动物肝脏类,但是可以偶尔吃点鸭血、猪血和瘦肉。尤其是鸭血、热量很低但是含铁丰富。

其他富含铁的食物有蛋、奶、海带、紫菜、黑木耳、香菇、豆类等。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是谷物类及蔬菜,可适量增加蛋奶、绿叶蔬菜的摄入。

3、药物治疗

贫血情况严重,靠饮食无法及时弥补,可遵医嘱给予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叶酸维生素B12、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哆咖医生超能团##慢性病那些事#

为何糖友会出现贫血症状?别太担心,做好这些事可有效缓解!

提到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因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的危害性不光在于它会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适宜变化等症状,还会引起并发症以及其他的健康问题,比如贫血。

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贫血的发生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饮食控制过于严格,其次是肾脏损伤。

因为肾脏可以释放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而若是肾脏功能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量减少,于是患者就会有贫血的症状。这种情况下不用过于担心,建议尝试以下几个方法,或许能够得到缓解。

  1.科学饮食

糖尿病患者有贫血的原因包括饮食过于严格,所以我们就得针对性的从饮食入手,科学饮食。

虽然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确要远离一些饮食禁忌,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吃,只有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才能防患于未然。尤其是要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贫血。

当然,如果必要,大家还可以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补充铁剂。此外还要提醒大家,不要一开始就补充特别多的剂量,否则人体无法完全吸收,只会给器官增加负担,建议每天补充180毫克的铁质,才能事半功倍。

  2.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数据显示,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贫血的问题,尤其是二甲双胍,虽然它的效果比较好,应用也很广泛,但若是长期服用,就会使得体内缺乏维生素B12,由此便容易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另外还有磺脲类的药物,它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人体造血的功能,然而使得患者容易被溶血性贫血或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所困扰。

  避免贫血威胁健康,做好预防的措施至关重要。

  1.补充营养

要想预防贫血,糖尿病人群还得针对性的补充营养,比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能帮人体吸收铁质。其次是正确的补钙,建议最好不要再补充铁质的同时服用钙片,因为钙会阻碍铁的吸收。

  2.控制血糖和血压

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发生与肾病有关,所以要想防止肾脏功能下降,必须得严格的控制血压和血糖,首先是远离高盐分,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

其次是做适量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最后一点就是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由此一来,不仅能降低肾病发病的风险,同样也可以防止贫血问题出现。

总而言之,过上文内容的讲述,我们已经大概的了解了,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有贫血的问题,其实跟肾功能下降和饮食控制过于严格,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想防范于未然,大家就得及时的补充营养以及控制血压和血糖。

另外,假如在患糖尿病的同时,莫名的有了头晕,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症状,有可能是贫血了,此时建议参考上文中提到的两个方法来缓解。

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在输血治疗基础上,可以试试中药治疗!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面对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影响,还可能要遇到一些伴发疾病,这些疾病常常与降糖治疗相互影响,其发生可在糖尿病发病之前,也可在糖尿病发病之后。

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这些伴发病方面往往存在特有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新近发布的一些指南或共识,讨论一些糖尿病患者常见伴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缺铁性贫血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能因维生素B12缺乏而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除此之外,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发生,特别是那些过度限制饮食或饮食控制不合理的患者。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贫血,属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以孕妇和儿童为高发人群。来自我国的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约10%,女性患病率为20%,孕妇患病率高达35%,城市儿童患病率为12.3%,农村儿童患病率为26.7%。

因缺铁性贫血病理机制明确,即机体铁缺乏所致,所以补充铁剂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危害性了解不足,加之铁剂治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使多数患者不能坚持常规治疗,或由于病因未能有效根除,导致缺铁性贫血迁延不愈,并加剧了患者心理负担。

类似缺铁性贫血症状的中医描述始起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病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指出:“病者萎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因此,缺铁性贫血被归入“萎黄病”范畴。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萎黄病”与矿物质缺乏有关,并喜用含铁矿物质治疗,有效而无不良反应是其特色和优势。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在饮食预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根据形象化类比原理,可食用下列食品预防缺铁。

①动物血: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而且是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不容易被食物中的草酸等物质干扰。因此,吃动物的血液来补充血液是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疗方式。可选用“以血补血”的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食品预防。

②动物肝脏:基于中医脏象理论“肝主藏血”,肝脏能调节血量,食用动物肝脏对缺铁性贫血有效。

③食用菌:许多菌类食品如木耳、地耳、银耳、猴头菌、灵芝、平菇、香菇、草菇、竹荪中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

④水果及干果:红色或紫色的水果及干果也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如红枣、枸杞、樱桃、李、葡萄干、花生红衣、芝麻(包括芝麻酱)等。而且,补铁时与维生素C或含量高的食物、水果、蔬菜同服,可更好地促进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一体化专家共识》指出,鉴于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与康复优势,以病因病机与临床证候为依据,以辨证施治为总则,轻、中度贫血单纯中药治疗即可,重度和极重度贫血宜在输血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大量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缺铁性贫血不仅具有与铁剂相等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更重要的是除能有效补铁外,还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因缺铁性贫血总体为虚,虚在脾胃与气血,因此治疗原则以健脾和胃、双补气血为主,同时还要针对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对应治疗,并适当补充有利于血液化生的中药或具有现代补铁效果的血肉有情之品,如血红素铁、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尽管口服汤剂能够针对患者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善相关症状,如疲乏无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等,但长期服用的依从性较差,临床上宜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鉴于缺铁性贫血从预防、治疗到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服药时间相对较长,在对因治疗的前提下,中成药在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中更具优势,如依从性好、便于携带、服用简单、有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等。

①益气维血胶囊(颗粒、片),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贫血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者。

②益中生血胶囊(片),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而出现面色萎黄、头晕、纳差、心悸气短、食后腹胀等症的缺铁性贫血患者。

③生血宝合剂,适用于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而致神疲乏力、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的缺铁性贫血患者。④其他中成药,对于产品说明书上标有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成药,结合当地医保实际,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如复方皂矾丸、健脾生血颗粒、生血宁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