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20是糖尿病吗(血糖高二十几就是糖尿病吗)
提醒:血糖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真正的糖尿病有10种表现
当前糖尿病人数量不少,临床常见两种分类:有的是因为胰岛素先天不足引起,这属于1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10%左右;有的是因为后天健康维护不当引起,这属于2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90%。
糖尿病的诊断、确认、治疗有规范的实施方案,体现在各类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里,以2型糖尿病为例,通常有3条:
1、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或突然的体重下降,空腹静脉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随机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2、任意两次空腹血糖测量,如果大于等于7.0mmol/L。
3、任意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测量,大于等于11.1mmol/L。
这3条只要有一条确认,都可确诊糖尿病,尤其是经过糖耐测试确诊后,就成为“糖尿病大军”里的一员,很可能要长期药物控制。
3条硬性标准都有一个突出的因素——血糖,血糖一般是指血液里游离的葡萄糖,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一定是血糖异常的,相当于大量脏器长期“浸泡在糖水里”,肯定会出问题。
但反过来说,血糖异常,是不是代表着糖尿病?这个不一定。日常生活中,有6个因素通常会引起血糖异常,但不意味着就是糖尿病。
一是肝脏代谢异常,比如肝病,导致肝脏合成糖原能力下降,血糖上升。
二是出现急性感染、创伤、疼痛、梗塞等问题,身体大量分泌激素,抑制胰岛素分泌,血糖升高。
三是为了减肥乱节食和厌食,结果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就拉高了。
四是生活习惯不好,情绪压力大,经常吃甜食,引起身体内分泌异常,就诱使血糖升高。
五是某个时期过度兴奋,过度劳累,引起身体应激激素异常增加,就拉高血糖。
六是服用一些药物后,如利尿剂、降压药、中药糖浆、避孕药等,会增加血糖。
所以,血糖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真正的糖尿病来袭,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与各种异常指标作斗争,表现在3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尿病初期,通常是1—5年,此阶段糖代谢不稳定,如果及早发现改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可能会“改邪归正”,及时逆转止损,不过很多人忽略了,非常可惜。
第二阶段:糖尿病发病期,通常5—10年,胰腺持续受损,糖尿病发病对全身带来不同冲击,通常要用药才能控制。
第三阶段:糖尿病加重期,通常10—20年,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心、肾、肝、足、眼等表现突出,慢慢用药控制不住病情了,或出现肝肾严重损伤濒临报废。
所以,只有在第一阶段早发现、早介入、早应对、早干预,才能确保身体长治久安,可以通过检测发现,但大多数国人没有体检筛查习惯,错过了时机,但身体会通过一些异常信号反复示意。临床上有10个异常表现:
1、经常感到浑身没劲、疲乏,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需要由胰岛素充当“搬运工”,送到各个器官和细胞处,但由于糖尿病使胰岛素严重不足,细胞不能及时补充能量,就出现“饿像”,身体就感到没劲、疲惫。
2、经常感到口干,频繁喝水也缓解不了,主要是因为大量血糖不能及时由胰岛素搬运,供应给细胞,游离在血液里,浓度高于细胞,出现生理上的“体液高渗”现象,细胞里的水分反向流出血液,细胞缺水,身体就表现出口渴、口干。
3、频繁有排尿感,白天和夜间都如此,与上面第二条结合理解,血糖不能及时搬运引起“高渗现象”,加上因为口渴口干大量补水,多余的水分和尿糖急需排泄,就会频繁小便,如果某个时候夜尿增多,也可能是糖尿病早期。
4、老是感觉饥饿,进食一会又感觉饿了,虽然身体补充了养分,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利用,但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不能充分为身体所用,所以器官就向大脑发出“饿了”的信号,加上身体习惯了高血糖,只要血糖稍微下降也感到饥饿难耐。
5、进餐前出现低血糖,有不正常的饿感,糖尿病本质是代谢分泌异常的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该来不来,进食后血糖反而不能及时送到细胞,但餐后至下一餐前,胰岛素分泌量慢慢赶上来了,结果起到反作用,带来低血糖,饥饿感来了。
6、视力明显下降,视物模糊,表现在看不清、有重影,眼里好像有异物,动不动揉眼,眼睛出现炎症,这是血糖过高,改变了眼球晶状体的渗透压,引起折射屈度变化。
7、皮肤出现发黑、瘙痒问题,多见于后颈、腋窝、腹股沟、手肘、膝盖等处有黑斑,伴有明显的痒感,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体胖的人较常见。
8、突然间体重下降,在糖尿病早期比较明显,一个月减下去十多斤、二十几斤,有的人会窃喜以为减肥有效果,其实是糖尿病的“障眼法”和来临的信号,因为血糖不能充分利用引起。
9、手脚莫名刺痛、麻木,这是血糖偏高,引起全身代谢异常,并损害到神经系统的表现,手脚不受控地发麻、刺痛,而且越来越严重,意味着病情加深。
10、小伤口拖很久也难以愈合,这是高血糖干扰蛋白尿代谢引起的问题,如果胰岛素分泌异常,蛋白质分解变多,干扰免疫系统,不利于伤口的修复,而且患者会出现皮肤感染、尿路感染问题。
这10个现象,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只要有当中的3—4条以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排查,并遵医嘱做各种测试。总的来说,越早发现,越早改善,越能掌握逆转的主动权。
多吃水果血糖飙升到20mmol/l,糖尿病患者“阳了”怎么办?
“医生,我得新冠了,体温很高,血糖也高了,怎么办?”
“医生,我喉咙很痛,东西也吃不下,能喝点粥么?”
“医生,我这个退烧药、止咳药可以和降糖药一起吃吗?”
这段时间,女性糖尿病健康关爱项目专科门诊蔡玉群主任医师的诊室来了不少老人,她们的共同点是在该科室诊疗后已停用多种降糖药,血糖一直很好,因为感染新冠而再次血糖紊乱,合并症也多了起来。
新冠后多吃水果,血糖飙升
元旦假期后,65岁的张大妈(化名)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蔡玉群的专家门诊,一坐下就开始诉说最近的“遭遇”。
“感染新冠后,体温升高,想不到这血糖也跟着凑热闹。”张大妈说,自己这糖尿病有30年了,一直控制得很好,尤其是在参加了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女性糖尿病健康关爱”项目治疗后,也鲜少用药。最近感染了新冠,折腾了几天转阴了,可这血糖却“阳”了: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吃过饭后甚至超过了20mmol/l。
本身康复期就很不舒服,加上糖尿病复发让张大妈难上加难,心慌、恶心、出冷汗,整个人虚弱得不得了。“蔡主任,我是不是新冠重症了,需不需要住院啊?”张大妈焦急地询问。
“听说感染需要补充些维生素、碳水和蛋白质,我就稍微吃了一点水果,饭量也增加了。”张大妈表示,由于自己多年糖尿病,其实在吃上也很小心翼翼,但不吃又觉得营养不够,每一天都很焦虑。
在做了全面检查后,蔡玉群分析认为,张大妈的新冠感染已经转阴,并没有肺炎等情况,血糖改变是新冠感染期间不注意饮食,以及新冠病毒本身会对很多脏器有攻击作用,特别是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 心脏、胰腺有损伤性表现,所以感染期间更要注意用药及血糖管理。
“糖友”遇上新冠不要慌,其间加强血糖管理,糖尿病人在感染期间更容易血糖波动
一方面是因为感染可刺激机体分泌大量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因此血糖可能升高,严重者甚至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食欲下降、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患者进食量往往比平时少,这样又可能造成血糖下降。
此外,进餐及用药不规律等等也会对血糖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患病期间,患者血糖波动往往比较明显,有可能升高,也可能下降,需要加强监测。
对此,蔡玉群在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感染和康复三个阶段,提出了一些中西医结合的血糖管理的科学方法。
1 起居有常,监测血糖
对于没有感染新冠的患者,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可以防止病邪的侵袭。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规律的生活作息可以使人体免疫细胞得到及时的休整,有利于继续跟病邪作斗争。作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在感染阶段,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以让血糖适当偏高。比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遵循宽松原则: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10mmol/L以内,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控制在13.9mmol/L以内,但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2 对症治疗,合理用药
每个人感染后的症状是不同的,所以糖尿病患者切勿盲目用药、叠加用药,也不可“跟风”用药,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对于感染期间糖尿病的用药,要特别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比如二甲双胍,在高热脱水、严重感染情况下,容易发生乳酸中毒,需要暂停使用。长期打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感染期间进食量有所减少,就要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等。
3 调养生息,不妄作劳
感染新冠,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历了一次大战,虽然胜利了,但伤亡也很重,需要进行好好的休整。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就比较弱,更加需要好好恢复。同时,糖尿病患者切忌剧烈运动,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
| /
★
项目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71-85771620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是具有公募资质的5A级基金会,其业务主管单位为浙江省妇女联合会。基金会宗旨为“关爱妇女儿童疾苦,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成立四十余年,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致力于关爱妇女儿童,围绕家庭赋能、妇儿健康、教育助学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品牌公益项目,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出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基金会先后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浙江省人民政府等单位授予“中国妇女慈善奖之贡献奖”、“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第五届浙江慈善奖“慈善项目奖”、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慈善项目奖”和“慈善楷模奖”、第七届浙江慈善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等荣誉称号。
血糖到多少,说明糖尿病严重了
血糖到多少说明糖尿病严重了?
大家好,我是北京公立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郑琪。看糖尿病近20年,告诉大家几个血糖的数据,大家可以对照着分析一下,看看自己的糖尿病到了哪个程度。
·第一、如果血糖小于3.9,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到了低血糖的范围了。有些糖友对于低血糖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血糖一低马上就会出现饥饿、出汗、心慌等感觉。
·第二、空腹血糖的范围是4.4-7.0,餐后血糖数值小于10,这个血糖控制范围适合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
·第三、如果血糖大于13.9,这个时候体内的脂肪就开始分解了,尿液中就可能出现酮体,这说明血糖控制的很不好,要注意多喝水,并且要调整降糖方案。如果长期血糖超过13.9,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受损,并发症就慢慢长上来了。
·第四、血糖大于16.7,如果血糖超过16.7就有可能发生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机体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脱水,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第五、血糖大于33,如果血糖超过33,这个就是极其危险了,很容易导致高渗性的昏迷。这个时候机体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需要急诊处理,静脉输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严重和不严重的差别只在于血糖控制的好与不好,您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