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中医如何应对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病者多消瘦。糖尿病初期,因患病症状不明显,多被患者所忽视,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发现并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那么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
1、严重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血糖高渗状态。
2、急性感染性并发症,如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真菌性阴道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肾盂肾炎以及膀胱炎等。
慢性并发症有:
1、大血管的病变,如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等。
2、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胃轻瘫等。
4、糖尿病足等。
中医是如何有效应对糖尿病?
今天科普的一款中医类药物叫做津力达颗粒,官方说明书介绍其可以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用于II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也在增加,想必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此外,降糖药也是对于糖尿病很好的药物,目前 ,临床中津力达颗粒是款针对2型糖尿病不错的药物 ,那么,津力达颗粒是修复胰岛功能还是降血糖。
津力达颗粒的药理作用是本品能够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 应激、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抵抗 ,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现代药学研究 证实,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胰岛 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疗效显著。大多数的患者在使用津力达颗粒后,不仅能有效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同时对于胰岛功能也有很好的优化作用。
但是官方说明书介绍本款药物孕妇慎用,如果要使用药物需要定期复查血糖。并且必须谨遵遵医嘱,仔细阅读说明书。因为其很可能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用药必须谨慎且科学。
(本文仅作为药物科普使用,并不具备任何诊疗价值,请慎重选择)
参考来源津力达颗粒官方说明书。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如果说糖尿病是甜蜜的杀手,糖尿病并发症则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一旦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各种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威胁生命。
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脏、肾脏、大脑、周围神经、眼睛、足部等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 大血管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即糖尿病足;
● 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等。
3类并发症的表现症状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工作年龄段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早期眼部可以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如何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
2型糖尿病在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和其他方面的眼科检查。
而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筛查。
妊娠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后应尽早行眼底检查,在整个孕期内每3个月以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底复查。
2.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
临床表现:早期走路可出现脚痛,足部发凉麻木、刺痛感等感觉异常,后期可出现脚部变形,足弓变高,脚部肌肉萎缩,足部出现红肿破皮现象并逐渐加重,严重时伤口久不愈合,出现溃烂,脚趾发黑,甚至坏死、截肢!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比较容易识别,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
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应进行定期检查,包括足部有没有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的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有否感觉异常及跟腱反射是否减弱等。
如果有上述症状,则应进行预防性足部护理,包括戒烟、穿舒适宽松的鞋子、不赤足行走、仔细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损伤、洗脚前测试水温避免烫伤、每日更换袜子,并保持足部清洁等。
如果一旦足部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足溃疡会明显地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尿液里泡沫多,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或降低,逐渐会出现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如何筛查:一般1型糖尿病患者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所以,如确诊 2 型糖尿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
如何预防并发症
1.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饮食须保持营养均衡,进餐定时定量。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及升糖快的食物,多喝水、少吃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经常锻炼,以有氧运动最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
2.监测血糖: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般空腹血糖 5~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具体需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和合并症情况而定。
即使是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患者也应该保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对血糖波动很大或血糖过高的病人应该每日监测7次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
3.定期查血压、血脂: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并发心脏病的风险,每次就诊时应该监测血压,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和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4.定期检查视力: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去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定期检查肾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以便确定肾功能情况。如果总出现腿肿或脚肿,一定要注意,很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征兆。
6.观察足部变化:对于足部的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不要剪破周围皮肤。
除上述之外,要提防一些特殊情况,如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
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规律用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才能真正预防并发症,才是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的最佳策略噢!
来源: 吉林12320
糖尿病的这个并发症,你可能没听过!治疗方法更是出乎意料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摄影记者 王永胜
视频剪辑 彭影
通讯员 胡梦 文娜
“没想到啊,折磨我们这么久的问题,病因竟然是糖尿病;更没想到,用这么出乎意料的方法,症状明显好转!”日前,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两位患者先后通过粪菌移植,改善了糖尿病胃轻瘫症状。
胡运莲主任正在给患者做治疗
65岁的黄女士,最近总是恶心呕吐,吃不下饭;58岁的女士,这几年总是被拉肚子和便秘交替折磨。两人四处求医,但病情总是时好时坏,很是痛苦。最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通过几次粪菌移植治疗,她们不仅症状得到缓解,就连长期控制不佳的血糖也逐渐正常。
治腹泻,没想到连血糖也给控制住了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主任胡运莲
65岁的黄女士患糖尿病20多年,因为平时不在意,血糖控制得不算好。近段时间,黄女士隔一阵子就会吃不下饭,一吃东西就恶心、想吐,并且间断地伴有腹胀、腹痛、体重减轻或者便秘,这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无独有偶,58岁的朱女士也是一名“糖友”,近年来也总被排便困扰,有时一天要去十余次厕所,大便质稀色黄,排便前没有腹痛、腹胀,但排便很急迫,甚至还没来得及去厕所就发生了尴尬状况,但有时拉完好几天又会便秘。朱女士也曾在各个医院就诊,口服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的效果欠佳。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女士的女儿听说湖北省中医院的“粪菌移植”技术可以治疗腹泻,于是带着母亲找到了该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主任胡运莲。胡运莲详细分析病情后,诊断朱女士为糖尿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可通过粪菌移植技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的同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于是,朱女士在接受了2次洗涤菌群移植后的第二天,腹泻情况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至每天1至2次。很快,医生们还发现,朱女士的血糖也控制住了,并且胰岛素的用量也在逐步降低。
菌群移植,糖尿病胃轻瘫治疗新手段
“很多糖友或许不知道,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即糖尿病胃轻瘫,这是‘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胡运莲介绍,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患者表现主要为肢端麻木感、针刺感,有的表现为感觉减退,四肢好像戴上了手套、袜套;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很容易被忽视。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亚型之一,包括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腹泻、糖尿病性便秘等,症状多为早期饱腹感、反流、便秘、腹痛、恶心,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传统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便秘患者给予通便药物(乳果糖等)及口服益生菌治疗等,但效果不甚理想。
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备制粪菌液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胃肠动力障碍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长期高糖刺激下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除了对肠道黏膜、神经、免疫等影响,还会通过血液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人的脑部神经系统及胃肠自主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产生腹泻、腹胀等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因此,“菌群移植”技术成为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新手段。
工作人员准备转运备制好的菌液
胡运莲介绍,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即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经过实验室洗涤后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因此,当糖尿病患者通过常规药物治疗,血糖依旧控制不好,尤其是当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呕吐、腹泻时可尝试粪菌移植,对治疗胃轻瘫所致的呕吐、顽固性腹泻有较好的效果。”胡运莲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