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歌诀(糖尿病123456口诀)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联合国糖尿病日将至 切记六字抗“糖”口诀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专家表示,应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预防糖尿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表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可以总结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目前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等。他说,2型糖尿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趋势,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活动量减少使得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肖新华表示,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特别是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包括健康饮食、保持规律运动和减重。“因此,最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运动习惯。”

肖新华表示,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和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具备任一因素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应注意预防管理。

肖新华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糖尿病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另外,如果通过家庭血糖检测仪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糖耐量测试等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预防糖尿病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其简单来讲就是‘管住嘴、放开腿’。很多得糖尿病的人是高脂、高热卡食物吃太多,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所致,应适度减少高热卡、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规律的锻炼和减重。”肖新华表示。(王秉阳)

来源: 科技日报

糖尿病防治数字口诀,做到这6条,包您血糖稳稳的~

来源:【夕阳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二区主任王世东介绍糖尿病人饮食控制方法,教大家简单好记的糖尿病防治口诀。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管理糖尿病的口诀就这16个字,看看你懂了吗

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离不开这16个字:吃动平衡,测糖验证、药糖匹配,动态调整。

具体什么意思呢,本文为您一一讲解。

吃动平衡

吃与动挂钩,吃由动拉动。消耗大就多吃,消耗小就少吃。吃动要平衡才是,既不能吃多动少,也不能吃少动多。吃多动少会供大于求,能量过剩,血糖可能会“上九天揽月”;吃少动多会供不应求,能量不足,血糖可能会“下五洋捉鳖”。

饮食箴言

少细多粗、少单多杂;

少稀多干、少荤多素;

少畜多鱼、少盐多醋;

少酒多水、少量多餐;

少猜多测、少吃多动。

运动箴言

锻炼身体靠毅力,一周至少三五趟;

出汗多少不重要,持之以恒是关键;

有氧运动不能拖,变化多样乐趣多。

清早空腹不晨练,黄昏抬腿快步行;

年老不必挣第一,结伴运动真开心;

盲从蛮干不科学,正确运动要自觉。

测糖验证

吃动是否平衡?通过测糖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无非有二:一是已经平衡,那就保持;二是尚未平衡,那就调整。通过调整,使吃动由不平衡达到平衡。

监测箴言

血糖监测是基础,千万勿跟感觉走,

一次半次无大用,长期坚持有良效。

规律监测明病情,空腹餐后全纪录;

运动生病应激时,更应了解血糖数。

试纸针头和技巧,注意事项要明了;

监测优化控血糖,力争达标保健康。

药糖匹配

当吃动平衡已经调整到位,但血糖仍不达标(注意,这里的标是你自己的标,个体化的标),咋办?

那就借助外援,辅以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但所用外援的品种和剂量必须与你的血糖匹配,匹配效果应再次通过测糖进行验证,直至达标。

选择外援的原则是:充分个体化,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而定。

使用外援的要求是:发力精准,疗效确切。

使用外援的关键是: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用药箴言

药物治疗有利弊,正确认识需努力;

用药不能听病友,没有去根特效方;

血糖正常不停药,规律用药是关键;

贵药未必一定好,适合你的才是好;

用药时间记清楚,血糖高时要调药;

用药不能如儿戏,调整药物请就医。

动态调整

控糖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都在不断的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只要有变化,尤其是大的变化,原有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必须通过调整建立新的平衡。

由于变化是绝对的、持续的、不断发生的,调整也应是绝对的、持续的、不断进行的,是一个“变化-调整-再变化-再调整”的过程,因此调整是动态的,故称之为动态调整。

除上述16个字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到:

理念要正确,知识要学习;目标要适宜,方案要靠谱。

技能要掌握,方法要得当;习惯要养成,素养要提高。

吃动要平衡,粗细要搭配;膳食要均衡,营养要支持。

比例要适当,油盐要限制;运动要坚持,劳逸要结合。

药物要对路,用药要按时;剂量要适当,二峰要匹配。

检查要定期,测糖要规范;低糖要防范,波动要减小。

压力要释放,包袱要卸掉;心态要平和,每天要快乐。

陋习要戒除,烟酒要戒掉;睡眠要充足,生活要规律。

目标要达到,效果要可靠;经验要总结,成果要保持。

注:二峰是指血糖高峰和胰岛素分泌高峰,二者要同步达峰,不能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做到这些,控制好血糖还难吗?

作者:马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