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克星地骨皮(糖尿病患者的克星)

心血管专家罗继红 0
文章目录:

一味中药:地骨皮,煮一煮,代茶饮,能清热滋阴,可辅助降血糖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医如何用药调理降血糖的事儿。

糖尿病患者如何降血糖?

遵医嘱正确服用降糖药物,是最为必要的手段。

另外,控制好自己的饮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也很重要。

在医院的内分泌科病房里,糖尿病人会被告知一份清晰、严明、量化的降血糖生活作息要求。这些,都体现出现代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时的精微细致。

今天,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妙用一味中药来降血糖的经验办法。它是现代医学语境下中药应用的杰出代表。这就是地骨皮。

方法如下:

准备中药地骨皮50,加水适量,慢火煎煮一段时间,放在瓶中,少量代茶饮,频频服用即可。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呢?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刊发的时间是1984年。在调治的过程中,若能配合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效果会更好。

这个方法一出,在中医治疗糖尿病领域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它是单味中药降血糖的典型应用,在很多中药学著作里面,都把它收录进去,作为地骨皮单方应用的宝贵经验,详加记述。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地骨皮

地骨皮,性味甘、寒,入肺经、肝经和肾经。为什么叫地骨皮?《中华药海》说得好:“本品乃枸杞之根皮,入土极深,皮亦极厚,力能至骨,故名”。

也就是说,由于地骨皮生长的地方深入泥土,而且皮质坚硬厚实,因此药性直接深入骨髓。对这一点《本草新编》给出了应和。

这部书说到:“地骨皮……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泄肾而伤胃,凉骨反益肾而生髓……”。

地骨皮的功效,首先可以治疗盗汗。

这是它可以清虚热的功能决定的。地骨皮善于清肺热,所以肺热咳嗽的人,用它合适。地骨皮能够凉血。所以因为血热妄行而导致出血的人,可以用它来止血。

当然,地骨皮可以用于治疗内热消渴。什么是消渴?消渴者,今之糖尿病也。

其实,地骨皮治疗消渴,在古代是有先例的。

比如说《医心方》里面的枸杞汤,就是用地骨皮、石膏、小麦来配伍。《圣济总录》里面的地骨皮饮,就是用地骨皮和天花粉、芦根、麦冬来同用。

说到这里,咱们得聊一聊,中国传统医学是如何看待“消渴”这个病的。

消渴,中医内科学给它的解释是“指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导致肺、胃(脾)、肾功能失调,出现阴虚燥热、久则气阴、阴阳两虚或兼血淤所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

这些就和我们常说的糖尿病十分类似了。

其实,早在《素问》、《灵枢》、《金匮要略》里面,这消渴就有提及。

消渴的病因,往往被归纳为“饮食不节、积热伤阴”、“情志失调、郁火伤阴”,以及“过用温燥、耗伤阴津”、“房劳过度、肾精亏虚”、“禀赋不足,五脏虚弱”等等。

总而言之,大多时候离不开一个“燥”字。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

所以中医就说,糖尿病是一个“燥”病。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人会经常感觉口渴、口干

既然如此,滋阴、清虚热,就成了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一大法门。恰好,这地骨皮有清热滋阴的作用,本为根,甘淡而寒,专入阴分,能够益阴泻火,因此是治疗消渴病的“尖兵”。

另外,现代药理学对地骨皮的研究也发现,地骨皮水煎液给家兔灌胃,出现了显著的血糖下降。它对胰岛β细胞的形态结构损害,也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可见,地骨皮降血糖是千真万确了。

但是,地骨皮性味寒凉。所以外感风寒发热的人,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能用。

而且和现代正规用药控制血糖相比,中药地骨皮降糖,也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病情复杂的糖尿病人,需综合治疗,单用地骨皮未必适宜。

好了,关于地骨皮降血糖的事情,我就说到这里。

地骨皮,怎么用效果最佳?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山西、河南产量最大,以江苏、浙江产品质量最优。

01

重剂效验

一、李孔定教授为四川名医,善用地骨皮治疗糖尿病,降糖效果甚佳。

李教授认为阴虚燥热为糖尿病基本病理特点,重用地骨皮方可除热泻火,气血两清。(《方药传真》)

按语:地骨皮甘淡微寒,深得补阴退热润燥之义,为治消渴之专药。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骨皮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解热之效。然其味轻清,用之量小则难奏殊功,临证宜适当加大剂量。

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用地骨皮煎剂(地骨皮,徐长卿)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药疹、过敏性紫瘢、接触性皮炎等取得一定疗效。

其认为地骨皮是一种有效而几无副作用的抗过敏药,且对皮肤黏膜的过敏性损害较对内脏过敏性损害的治疗有效。[医学情况交流,1975,(8):10]

按语:《本草分经》言,地骨皮“甘淡而寒,凉血清三焦,降肺中伏火,除肝肾虚火,治在表无定之风邪。”

盖其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即是该药用途的一种发展,是“治在表无定之风邪”的引申。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骨皮有抗炎、解热、抑制IgE产生的作用。

三、傅美青医生用地骨皮,煎水代茶饮,治疗牙痛,每获良效。[江西中医药,1995,26(1):63]

四、陈茂梧先生是江西名医,在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疼痛时,常在辨证方中加用地骨皮,怀牛膝,以达补肾软坚,除骨中伏热之功。(《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

五、周维骥主任医师常用地骨皮治疗急、慢性肾炎,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临床配白蔻仁、连翘,治急性肾炎;配白蔻仁、黄芪、枣肉,治慢性肾炎;配白蔻仁、白芥子,治甲亢。周医师认为体会地骨皮善清虚火,但有碍胃气,故常配白蔻仁之微温,以减低其副作用。(《方药传真》)

六、陈士铎先生认为阴虚则火旺,此火旺乃阴火而非阳火,故常用地骨皮、丹皮之属以泻肺、肝、肾之伏火及骨中之内热,使清肃之气能下济于肾内。(《辨证奇闻》)

七、黄和医师常用地骨皮治疗阴虚火盛之消渴、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紫瘢、间质性肺炎等病证。

临证常配石膏,清热解肌;配忍冬藤,消热痹红肿疼痛;配丹皮,清泻伏热,治过敏性紫癜效佳;配青蒿,清散浮游之邪而退热;配桑白皮、白鲜皮,治痤疮、皮炎等。

02

评 析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清散之剂也,兼能益阴,有凉血退蒸,清肺降火之功效。

善能入肺降火,平其咳喘;入肝凉血,息其风热;入肾凉骨,退其有汗骨蒸;入脾凉肌,除肌肉潮热周痹;入心宁神,滋阴除烦。

两清气血,达表走里,浮沉上下,消浮游之邪,清内伏之热。

主治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内热消渴等。

常用量:煎服。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胃虚寒便溏者不宜用。

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具有解热、抗炎、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减慢心率、抑制IgE产生、抗菌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所举7例,反映了地骨皮治疗消渴、牙痛、跟痛症、慢性荨麻疹、药疹、过敏性紫瘢、接触性皮炎、急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间质性肺炎等病证之应用经验。

地骨皮甘淡轻清,凉而不峻,欲除浮邪伏热,非大剂难以为功。

#健康一夏##健康明星计划#

糖尿病就是身体太燥了!一把地骨皮泡水喝,上可降糖下能降火

地骨皮,在中医中常被用于清热凉血的草药,泡水喝不仅能够辅助降低血糖,还能缓解体内燥热症状

糖尿病常见的不适症状有:持续的口渴、多尿、体重下降、易疲劳等。

这些症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有关

但在中医理论中,这些症状往往被视为体内“燥热”过盛的表现,与“气”和“津液”的失衡紧密相关。

《黄帝内经》有云:“津液者,所以濡养筋骨、肌肉、皮毛者也。”

当体内燥热过盛,津液受损,无法有效滋养身体各部分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的症状。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清热润燥,恢复津液的平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适量使用,就可以辅助降低血糖,缓解燥热症状。

组成:地骨皮、天花粉、麦冬。这些中药都具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饮用。

我们结合一个医案看一下。

52岁的李女士,糖尿病5年了,一直用二甲双胍辅助降糖。但是最近半年总感觉口渴,一天要喝好多水,排尿频繁,体重下降了20斤,看诊当天的空腹血糖12,餐后15。

她还时常觉得心烦意乱,晚上睡不好觉,白天也没精神

经过仔细询问和舌诊,发现李女士的舌头红、舌苔少、脉象细数,最终辨证李女士是体内燥热过盛导致的。

针对李女士的症状和病型,我给她开了一个以清热润燥为主的方子:

地骨皮、生石膏、知母、天花粉、麦冬、葛根、生甘草等。一段时间后,李女士说口渴和尿频的症状减轻了,起夜的次数也减少了,不适的症状也基本消失。

这个方子是怎么起到作用的呢?

其中地骨皮是清热润燥的良药,它能够帮助降低血糖,缓解口渴和尿频的症状;

和知母则能够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天花粉和麦冬则能够养阴生津,润燥止渴;

葛根则能够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生甘草则能够调和诸药,增强药效。

整个方子以清热润燥为主,兼顾养阴生津,非常适合李女士这种体内燥热过盛导致的糖尿病。

结语:我一直告诉门诊的患者,糖尿病是慢病,光靠降糖药是无法达到好的效果。中药调理体内失衡的阴阳,让长期受损的五脏六腑回归正常功能,从而血糖自然就降了。

但是接下来是需要需要长期自我管理,一定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对付慢病的合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