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糖尿病辨证施治(中医糖尿病辩证论治)
糖尿病、血糖高?中医教你辨证论治,平稳降血糖远离并发症
你是不是经常饿得快吃得多、口干喝水多、上厕所排小便多、但体重却越来越轻,这就是典型的“三多一少”,一检查发现血糖高了,然后上网一搜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真多真可怕啊,又听说西药一吃就是一辈子,一时间就慌神了不知道该咋办。今天刘医生就来教你用中医的方法平稳降血糖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就相当于中医上所说的“消渴病”,其原理就是阴虚燥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我们的饮食不节制、还有经常的生气、房事过多劳欲过度等这些原因导致我们体内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简单来说就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并且二者还可以互为因果,阴越虚则燥热越盛,燥热越盛则阴就越虚。所涉及的脏腑有肺、胃、肾,其中以肾最为关键,但糖尿病的发病其实不是单一脏腑的病变,往往是多个脏腑互相影响的结果。
如果你口干口渴的程度很重、想喝水并且喝水很多、很容易饿吃的多、大便干燥,伸出舌头一看会发现舌质很红、舌苔又黄又干燥,这就是肺胃热盛,并且热邪已经把我们体内的津液给伤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把肺胃里面的火给清除出去,并且呢,还要把体内耗伤的津液给补上来,可以参考一个中成药银翘白虎汤,是由白虎汤加金银花和连翘组成,它可以很好的清除我们阳明经的热邪,还可以很好的养阴生津润燥。
如果你平常咽干口渴,总是大口大口的喝水、还是感觉不解渴,还经常自汗盗汗、耳鸣、腰酸腰痛、下肢无力,伸出舌头会发现舌红、舌苔少又干,这就是肺肾阴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滋肾养肺,可以参考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是在地黄丸基础上加麦冬、五味子,它就可以很好的滋养我们的肺肾之阴。
如果说你平常总是头痛目眩,两胁胀痛,咽干口渴,感觉身上没劲、倦怠乏力,平常还会有出汗很多的情况,肚子也是胀胀的,大便呢是不成形很稀的,这种就是肝郁脾虚引起的了,那就需要疏肝健脾、滋阴养血,可以参考逍遥丸,它就可以很好的梳理肝气、补益脾气、又养血润燥。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尤以中老年发病较多。其并发症常常损伤患者劳动力严重的可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早期发现、尽早治疗、生活规律、饮食控制、及早防治各种并发症。
中医分析糖尿病:五型辨证施治,中医古方助你降糖!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常见的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全球地图》显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预计到未来几十年内还将继续增长。同时,中国作为糖尿病大国,其糖尿病患者人数也位居全球前列,并且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呢?先说说西医对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简言之,就是体内糖分代谢紊乱导致的血糖升高一类疾病。
在中医里,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病”,这一名称来源于它的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当然是得辨证论治了!这里给大家分享5个治糖尿病证型的治法以及中药。
1.肺热津伤证
表现:口干舌燥、烦渴欲饮、尿频量多、烦热多汗。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丸。
2.胃热炽盛证
表现: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结。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
3.气阴两虚证
表现:口渴多饮、多食、便溏、精神不振、浑身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七味白术散。
4.肾阴亏虚证
表现: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
5.阴阳两虚证
表现: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怕冷、男性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主要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如果用药之前不太确定自己的类型,最好还是咨询专业医生看看,不要盲目跟风用药。
今天的分享到这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血糖控制不佳,又添并发症中医辨证施治有助改善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彬
李阿姨今年60岁,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多年,血糖控制欠佳,近期总感觉口渴多饮,胸闷心悸,想寻求中医治疗。后来,家人带她找到在郑州张仲景国医馆河医门诊坐诊的主任中医师、张仲景国医馆特聘专家牛攀东问诊。
牛攀东对李阿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得知她口渴多饮,胸闷心悸,自汗,便溏,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脉左寸弱,关弦尺沉,右寸浮,关弱尺沉,日常服用降糖类药物。过经一番望闻问切,综合辨证为消渴,胸痹(气阴两虚,心脉瘀滞);通俗来讲,就是II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应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遂开具处方:生脉饮合丹参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7服,水煎服,日1服,早晚两次分服。
经过四诊,不断调方,李阿姨餐前血糖降至5.8mmol/L,血糖整体平稳。
牛攀东介绍,临床数据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果,李阿姨就是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并伴有心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时间长,治疗难度大,经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