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血糖高是糖尿病吗(单纯血糖高有哪些症状)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医生,我怀孕28周,有次早晨测空腹血糖是6.0,不会是妊娠糖尿病吧?我应该怎么办啊?是不是我水果吃的太多了。”
35岁的晓雯是个高龄产妇,繁忙的工作让晓雯和她的爱人推迟了生孩子的计划,35岁才怀上第一个宝宝,夫妻俩也十分重视这个还未出世的宝宝,晓雯的爱人经常给晓雯买来各种水果,补品,在一次孕检中查出来空腹血糖6.0,这让夫妻俩十分紧张。
“一次空腹血糖的升高是不能确诊为糖尿病的,一过性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就比如说你水果吃了太多,或者是情绪激动,紧张也会对测量的结果产生影响,不要太过担心。”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么?很多人都容易走进这个误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也困扰着很多家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血糖,甚至一些家庭自己会准备血糖仪来监测血糖,但是并不是血糖高就是糖尿病的,糖尿病的确诊首先需要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但体重却减少,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多一少”,其次也要多次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尿糖才可以确诊,所以说单纯的血糖升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我们要结合一些临床症状来确诊。糖尿病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呢?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空腹八小时的血糖要达到6.2以上,其次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要达到11以上,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还要检查一下尿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患者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医生是根据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相结合来判定是否为糖尿病的。
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哪些?1,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也越来越多样化,很多人喜欢去餐厅就餐,但是外面的食物大多都是高油,高盐,高热量,高糖的食物,经常食用这类不健康的食物就会导致我们血糖升高。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增大,很多人的作息并不规律,还经常会暴饮暴食,熬夜加班,吃宵夜等,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造成血糖升高,还有一些人吃饭的速度过快,当我们的大脑接受到饱了的信号时已经吃撑了,这样很不利于我们控制体内的热量,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的症状。
2, 情绪激动,紧张
情绪因素也会造成血糖升高,情绪激动时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最终导致血糖升高,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大起大落,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如果要测量血糖,一定要选择心情比较放松的时候去测量。
3, 睡眠不足,质量差
生活中睡眠不足或者质量差的人比比皆是,睡眠不足会影响机体代谢率,引起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血糖升高,但睡眠不足引起的血糖升高往往只是短暂性的,如果是持续性血糖升高就要警惕是不是患有糖尿病了,值得一提的是高血糖也会造成睡眠质量差,或者失眠,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是先睡眠不足还是先血糖升高。
4, 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很多人都没听过,但在很多危重症科室,危重患者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什么是应激性高血糖呢?顾名思义,应激性高血糖就是在严重创伤后或者危重病情下产生的血糖升高。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还是很好区分的,只需要检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判断出来,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三个月内血糖的平均值。但患上了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大多预后较差。
5, 甲亢引起的高血糖
甲亢全名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同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引起糖代谢紊乱,甲亢的患者通常食欲很大,食物摄入量增大就会导致体内糖份吸收量增大,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要想血糖稳,做好这三样1, 坚持运动
运动是稳定血糖的好方法,很多血糖高的患者也会通过运动降糖。运动可以提高机体代谢率,促进睡眠,正所谓“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坚持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保持身材,血糖高和肥胖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2, 合理饮食
控糖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饮食习惯,健康饮食,一定要按时吃饭,切忌暴饮暴食,晚上八点以后做好不要再进餐,吃的太晚不仅加重胃肠道负担还会造成血糖升高,在生活中要远离垃圾食品,快餐类食品,特别是奶茶这种反式脂肪酸含量超标的饮品,要多吃一些高膳食纤维素的食物,还可以多吃一些粗粮谷物来替代米饭这类高淀粉的食物,水果的选择上也要以含糖量低为标准。
3, 规律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拒绝一切疾病的前提,睡眠不足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的异常,从而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对我们人体尤为重要,尽量不要熬夜,熬夜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4, 多喝水
在初春这个季节,也是很容易上火的,多喝水
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可以稀释血液中的糖份,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可以喝一些蒲公英茶,据研究表示蒲公英对控制血糖有着很明显的效果。
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不需要太过紧张,也不要草木皆兵,更不要盲目的吃降糖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但如果我们身体出现了血糖高的症状,也要重视起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时期的血糖标准是和正常标准不一样的,提醒大家,当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单纯的血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这4种情况也会诱发血糖升高
很多人发现自己患上糖尿病是从检查出血糖过高开始的,因此就会对于糖尿病产生一种误会,认为血糖高就等于患上了糖尿病,因此就严格的控制糖分的摄入,反而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健康不利。
其实有很多情况都可能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单纯的血糖升高也并不是患上糖尿病的表现,以下四种都是常见的血糖升高的诱因,了解它们有助于正确的认识高血糖和糖尿病。
一、应激反应
当人体出现应激反应的时候就会导致出现血糖明显升高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身体受伤出血或者处于情绪波动时,就很容易出现血糖的升高情况;
对于这种表现不用过多的在意,随着身体逐渐恢复正常,血糖也会回落到平时的状态,因此与患上糖尿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甜食过量摄入
正常的摄入甜食是不会导致血糖上升的,但是如果已经超过了胰岛素能够分解的限度,身体已经没法把多余的葡萄糖分解并且代谢出去;
这些糖分滞留在血液之中就会表现血糖的上升,因此如果一次性的大量摄入了含糖量非常高的食物,就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一定会是患上糖尿病所导致的高血糖。
三、甲状腺疾病
如果患有某些甲状腺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血糖明显上升的情况,例如甲亢就会导致身体分泌很多甲状腺激素,因此导致血糖出现一定的波动,这种情况是甲亢导致的常见现象;
一旦甲亢得以治愈,就能够使血糖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因此这种血糖升高也是与患上糖尿病没有关系的。
四、睡眠问题
熬夜是现代人的通病,由于生活压力大或者内分泌失调,经常有人会长时间的失眠,而睡眠时间的不足也会导致血糖出现明显上升的情况;
而且同时还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的问题,导致身体的代谢因此下降,进一步的导致血糖明显上升,不过这种情况往往随着充足的休息就能够改善或者甩出,因此也不是患上糖尿病所导致的。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以血糖升高都是糖尿病所导致的,如果是身体受伤出血应激反应、短时间内吃了大量甜食、甲状腺出现了功能亢进或者长时间的失眠,都有可能会导致血糖出现升高的情况;
不过随着症状的消除,或者身体的休息和适应,这样的高血糖也会逐渐消退,所以不用太过于担心或者紧张这些情况的发生。
但是如果经过调整之后血糖也没有改善,同时还感觉到自己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情况,并且逐渐出现“三多一少”情况,就很有可能是患上糖尿病了;
这时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尽早的确定是否患上糖尿病,有助于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因为越早发现就越能够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空腹血糖正常,却被查出糖尿病?内分泌专家教你认识血糖“真面目”
河南商报记者 王蒙 通讯员 安志伟
最近,50岁的王先生因肝部不适去医院就诊,却意外被查出患有糖尿病。
“这是怎么回事?我年年体检空腹血糖都正常啊”,王先生很是疑惑。对此,内分泌专家表示,实际上,在临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认识血糖,不只是只看空腹血糖那么简单,从专业角度上,对血糖的评估要从多个维度来看。
【空腹血糖正常,就能完全放心了吗?】
你的血糖正常吗?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空腹血糖水平在5mmol/L到6mmol/L之间的人会自信地回答,“我的血糖没问题!”
“这还真不一定,只看空腹血糖是对血糖的片面认知”,郑大二附院上街院区副院长,内分泌专业主任医师田晨光指出,像王先生这样,空腹血糖不高,不代表真的安全了。从检查结果推测,他的糖尿病至少已经隐匿了5至7年,并不是突然发生的。
空腹血糖受进食、应激等因素的影响甚微,能较客观地反应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但在糖尿病早期阶段,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还能满足空腹状态下糖代谢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进餐以后,由于储备功能不足,不能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在糖尿病的早期,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人群只占到血糖异常人群的约20%;单纯餐后升高的约占40%;还有约40%是两个时间点的血糖同步一起升高。田晨光强调,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为监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皆不可忽视。
【别忽视了餐后血糖,它与大血管损害关系更紧密】
“空腹血糖不高,不代表真的安全了”,田晨光表示,有糖尿病家族史、高龄、肥胖的人,最好在体检时增加餐后血糖的检测。
其实,关于血糖的认知,医生也是在不断探索的。田晨光介绍,早些年由于测定血糖只能通过静脉血化验,且检验结果时间较长,在大多数研究中,统计分析的血糖数据也都是空腹血糖与并发症相关的。但随着指尖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对血糖认识的深入,逐渐引入餐后血糖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发生损害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糖尿病患者常听的糖化血红蛋白,究竟是个啥?】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也是血糖控制重要的长期评价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被糖化的部分,因为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所以,这个指标能反映大概3个月周期内血糖变化的大致情况。”田晨光说,“糖化”会导致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功能的丧失,是高血糖对红细胞的一种伤害。实际上身体内有更多的蛋白质,也同样会因被“糖化”而导致功能异常,这样的情况下怎么会健康呢? “就像高楼大厦的筋骨被酸碱损害了一样,威楼最终将成为危楼。”他比喻道。
那么,HbA1c达标就没事了吧?
且慢!田晨光解释道,当动态血糖测定方法应用之后,医生们发现,HbA1c控制水平相近的人,血糖的稳定性却相差悬殊。有些人低血糖频发而不自知,有些人高低变化的像坐过山车,在一天当中,血糖忽高忽低地变化,幅度令人咂舌。由此诱发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加剧,加速了细胞的凋亡,也带来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一次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降糖“成果”功亏一篑】
最近,TIR(Time in range)又成为一个新的控糖评价指标。它是指全天24小时内,葡萄糖在允许的目标范围内时间占多少比例,要求血糖至少在70%的时间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才比较满意。
田晨光讲解道,比如,设定空腹不低于4.4mmol/L(不高于7.2 mmol/L),饭后不超过10mmol/L(接近8mmol/L更好),允许患者的血糖在这个范围内波动(波动幅度小于4mmol/L更好),超出范围的时间越少越好。
当然,调节血糖,尽可能避免降得太低,小于3.9mmol/L就是低血糖,它的危害更大,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危及生命,多年降糖的“成果”就此功亏一篑。因此,低血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一个关键且重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