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糖尿病(蓝海糖尿病医院电话)
- 1、糖尿病“逆转”会是下一个蓝海吗?
- 2、糖尿病患者有了“随便吃”的米饭!历经20年科研与转化,上海原创“优糖稻”即将走上百姓餐桌
- 3、36氪首发 | 开发糖尿病创新疗法,「银诺医药」获1.2亿美元A轮融资
糖尿病“逆转”会是下一个蓝海吗?
中国是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总体患病率达到12.8%,患病人群接近1.3亿。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35.2%,约3.6亿人存在高风险。长期以来,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进展性疾病。但随着医学对于糖尿病的研究深入,糖尿病可以“逆转”的声音渐起,各类糖尿病逆转中心也应声而起,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
近日,一场“糖尿病逆转与肠道特异菌群研究中期成果发布会”在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深”)黄宪达教授在会上介绍,肠道菌群与糖尿病逆转互为因果已被各界专家证实,港中深与合康谱中期研究成果已经找到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胰岛功能异常及糖尿病逆转效果的相关特异菌群,个性化肠道菌群调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早日实现逆转及维持逆转周期。目前合康谱已进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未来双方将在更多糖尿病逆转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合康谱是国内首家基因检测上市公司达安基因与核心成员企业合谐医疗2017年联合推出的精准医疗品牌。官网资料显示,合康谱在2021年对外推出“糖尿病逆转6G计划”,瞄准糖尿病管理蓝海市场。
天眼查资料显示,搜索“糖尿病逆转”字样,仅广东就有至少5家公司在近一两年内新注册成立。
如何看待糖尿病“逆转”市场的热度?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宏教授指出,首先,糖尿病“逆转”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即发布共识声明,定义了糖尿病“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201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加斯林糖尿病研究中心发表《逆转糖尿病》一书。2018年,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欧洲研究显示,减重后,2型糖尿病可实现逆转。
2021年9月,《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对糖尿病可缓解(逆转)提出清晰界定及说明,同时指出需要内分泌、营养医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共管,将个性化专业营养、运动处方等融入日常管理中帮助过更多患者实现缓解(逆转)。共识明确目前没有2型糖尿病被治愈的证据。
据悉,这份专家共识在5月份定稿会上曾用了“逆转”的字样,但正式发布改为“缓解”。陈宏教授认为,糖尿病逆转,大众很容易理解成“治愈”或“根治”,这是一种误解。专家共识明确,糖尿病逆转的定义是“无药缓解”,即不打针不吃药可以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并非简单的血糖降低或者减少药物使用。
并非所有糖尿病人都可以“逆转”。陈宏教授指出,逆转主要针对两类病人,一类是病程在5年内、糖毒性特别高,可以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等方式恢复胰岛素功能,达到缓解状态,这类病人数量并不多。另一类是肥胖的糖尿病人,通过减重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实现糖尿病的长期缓解。这一人群数量庞大。
专家提醒,目前关于糖尿病逆转的研究,很多都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资本助推下,市场出现急功近利的表现,有的公司宣传百分百可以逆转糖尿病,以包干的方式一次性收费,最终达不到逆转效果惹上纠纷官司也不在少数,需要引起大众警惕。
【记者】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健康生活圈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糖尿病患者有了“随便吃”的米饭!历经20年科研与转化,上海原创“优糖稻”即将走上百姓餐桌
pixabay.com
日益攀升的糖尿病发病率,让我国超10%的人坐在饭桌前就发愁:吃饭吧,主食中的淀粉含糖,是“雷区”;不吃饭,长期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体内胰岛素功能下降。
今天(6月24日),记者从由上海市农科院与与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联手举行“优糖稻”科研成果转化发布会上了解到,历经20年科研与转化,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抗性淀粉粳稻新品种进入大规模育种阶段,即将走上百姓餐桌。
破解糖尿病患者的吃饭难题
普通白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GI)能够达到80以上,GI低于55的都是低生糖食品。而“优糖稻”的GI只有48.53,这个数字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感到惊讶。
另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数字是13.2%,这是“优糖稻”的抗性淀粉含量。所谓抗性淀粉是不溶性膳食纤维中含有的淀粉成分,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都较慢。但是和膳食纤维相比,它仍保留着许多功能性转化,对人体有着优越的生理功能。
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优糖稻”能破解糖尿病患者的吃饭难题。“吃普通米饭,病人的胰腺受不了,分泌不出那么多胰岛素,吃优糖稻对胰岛就像一种安抚、抚摸、不需要它分泌那么多,胰岛的压力就降低了。”厉曙光说。
据介绍,除了糖尿病患者,“优糖稻”还适用于减肥人群,甚至有人一个月减10斤。
中国人原创的功能性水稻
优糖稻的品种来自于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朴钟泽,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研修期间,他第一次记住了“功能水稻”这一名词——原来水稻除了满足口粮需要,还可以研发各种保健功能。回国后,在育种生涯中,他在田间收集了10000个外观发生突变的水稻植株,这些籽粒包含了500个种类,他把它们分别装进种子袋,带在身边。
在这种种子资源中,他发现了膳食纤维含量高达5-7%的品种,而一般功能性水稻的膳食纤维含量,也只有0.5-1%。于是,他带领团队将这些资源繁育、固定,2006年“降糖稻1号”基本定型。2017年“调节餐后血糖的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年的品种,为何今年才走通成果转化之路?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瑞芳表示:“当时市民对功能性水稻的了解还不够多,高昂的价格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暂时的受挫并没有打消这个团队继续研究的热情。他们进一步优化技术,比如以前抗性淀粉检测和育种过程非常复杂且不确定,课题组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找到了控制该性状的具体突变基因,开发了功能标记,加快了育种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2019年5月,抗病性更强的“降糖稻2号”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2020年,产量比“降糖稻2号”又增产10%的“降糖稻3号”也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据悉,新品种优糖稻的价格是原来的一半,加上大众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走通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国应加强特殊膳食食品研究
与市农科院联手开发优糖稻的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君表示,今年“优糖稻”已经在祝桥镇种植了1000亩种源基地,年生产加工能力预计可达4万吨“优糖稻”稻米。
除米饭外,该公司还在开发“优糖稻”米粉、蛋糕、饼干等系列,也可作为代餐粉的主要配料。
“优糖稻”的科技成果转化开启了产学合作,研发特殊膳食食品的先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潘迎捷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膳食食品产业还是一片蓝海,目前90%被国外垄断,食品企业对产品的科研投入偏低,总体不到1%,而如雀巢、百事可乐等跨国企业,普遍投入在5-10%左右。他呼吁中国食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走好产学研合作之路,加速在功能性食品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沈湫莎
图片:除注明外为沈湫莎摄
36氪首发 | 开发糖尿病创新疗法,「银诺医药」获1.2亿美元A轮融资
36氪获悉,创新药企上海银诺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诺医药”)已完成1.2亿美元A轮融资,由优山资本领投、华创资本共同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源星资本(V Star Capital )、朗玛峰创投、德屹资本、光大控股、晓池资本、国科嘉和、浦东投控跟投,老股东兰亭资本,同创伟业持续加注。
本轮融资将用于苏帕鲁肽的全球三期临床及多个First-in-Class管线产品的推进、cGMP生产基地的建设等。
银诺医药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国际化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专注于糖尿病、代谢病的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公司拥有生物药基因工程重组蛋白技术制作和生产的技术平台,有多项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糖尿病代谢病治疗新药和新技术。
根据此前介绍,银诺医药首个产品为糖尿病创新药——苏帕鲁肽(长效人源GLP-1)目前正在开展临床3期研究,它也是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据银诺医药董事长兼CEO王庆华教授介绍,不同于一般的降糖药,苏帕鲁肽注射液的特色在于:不仅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还能促进β细胞再生、提升β细胞质量,是治疗糖尿病标本兼顾的策略。
从原理上来看,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肠促效用减弱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GLP-1分泌减少是导致β细胞敏感性降低、功能减退的重要因素之一。GLP-1作为一种既是肠促胰素、也是神经递质的肽类激素,在体内发挥多重作用。
图片来源:IC Photo
据悉,美国和欧洲糖尿病学会发布的《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已经将GLP-1受体激动剂列为一线注射治疗用药,中国糖尿病学会也已达成专家共识。
需求端,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3亿人,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是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近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从平均0.67%上升至12.8%。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年化进程的加速,预计我国未来10年糖尿病患病率依然会保持在11%-12%。
在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王庆华教授表示,作为最新一代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苏帕鲁肽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国产人源长效GLP-1药物,进入数百亿销售规模的新一代糖尿病药物蓝海。
而从市场供给来看,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目前,全球与GLP-1/GLP-1R相关的专利申请量约有两万件,美国是主要的技术来源国,相关专利申请量为7000多件,中国相关专利申请量约为1200件。在该领域,全球排名靠前的企业有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等。
其中,诺和诺德产品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于2021年获中国药监局批准,该产品已在全球52个国家上市,2020年全球销售额较2019年增长88.8%,达到34.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GLP-1/GLP-1R全球市场规模可以超过300亿美元。
团队指出,相较来说,作为中国药监局批准的,在国内以1-2周注射一次进入临床阶段的降糖药,苏帕鲁肽注射液与其他同类进口制剂相比,具有更好的人类同源性和临床适用性,且其安全窗口大药效良好,拥有本地化生产的成本优势。
延伸阅读
36氪首发 | 自主研发新一代降糖药,「银诺医药」获新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