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味中药治好糖尿病(中药治愈糖尿病的例子)
糖尿病,给你两味中药,对血糖有好处,快来了解一下吧?
说起糖尿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与高血压、高血脂合并称“三高”,也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当然这也是令人头疼的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需终生控制。因此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三高”之一的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很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超过了肾的糖阈值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障碍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在中医里,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阴虚燥热,五脏虚弱而导致的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逐渐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
那糖尿病是因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过服温热药物等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在刘完素《三消论》中记载:“故三消渴者,皆由久嗜咸物,恣食炙煿,饮酒过度。”因长期过度饮酒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而发为糖尿病。
2、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刘完素《三消论》中记载:“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所以长期过度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亦可以导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随之而起发糖尿病。
说到这里,那我们不得不提糖尿病的症状了。在中医里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个病变阶段来治疗。上消是指口干喝水多但不解渴;中消是指多食犹饥,身体消瘦;下消是喝多少尿多少,小便频繁。因此中医里是根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以益气生津、清热润燥为主。
今天给大家科普两味可以降低血糖的中药—人参、知母
人参 是比较名贵的中药材,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脾、心经,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入脾、肺、心、肾经。所以我们常说,人参可以补一身之气。在中医中认为消渴症是中气不足的表现,需要补气。一些热病伤津的人,不仅会有身热烦渴,口干舌燥之感,常常还会有汗多,脉大无力的症状。因此对消渴症来说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知母 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草药,性微寒、凉。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以及肠燥便秘等等。对于三高人群来说,知母是很适合的一种中药材。
今天介绍的两味中药是以生津止渴为主,两味药材,一味益气,一味清热。两者联合使用,有补中益气、清热凉血之效。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每个人的症状表现不同,用药及剂量也不一样,【提醒大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辨证调理,不要自行抓药。】
我是沈医生,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糖尿病,不用依赖药物,1味中药煮水,滋养心肾,恢复胰岛功能!
糖尿病患者饮食相对正常人,较为麻烦,稍不注意血糖就会噌噌升高。
大自然中有很多食物,有药用价值,不仅吃起来健康美味,同时还能调理身体,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食物,葛根。
相信不少人听过“北有人参,南有葛根”这句俗语,这句话也说明了葛根的珍贵价值,特别是在南方很受欢迎。葛根的吃法很灵活,蒸着吃、煲汤,做成粉加水冲着喝都可以。
葛根不仅好吃,还有很多好处,有“长寿之根”、“仙人粮”的美誉,还被称作为“天然降糖药”。
中医上很多经典古方都含有葛根,比如玉液汤、葛根芩连汤等。
葛根,性凉味甘辛,能通经活络、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解肌退热、解酒毒。《本草纲目》记载:“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现代研究表明,葛根中含有葛根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起到降糖作用。
我临床看诊开方的时候,也经常会用到葛根。
之前有一位患者,78岁,患糖尿病很多年了,空腹血糖12.6,经常感觉身体乏力,口渴、多尿,爱出虚汗。
之前看过不少中医西医,各种药也都试过,但是效果都不太好,最后找到了我。
初诊时,他舌体红,舌苔黄,口臭口干,脉象滑实。
我给他开方:葛根、黄连、升麻、丹皮、当归、石膏、生地黄、花粉。
方中用葛根和黄连,发挥清热泻火、祛湿排毒的作用。升麻和丹皮则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加强了活血化瘀的作用,帮助患者调节气血失和,提升整体代谢。
当归和生地黄滋阴养血、调和阴阳。石膏作为清热泻火的辅助药物,能帮助解决患者上火的症状,消除炎症。与其他药物共同作用,加强整体的降糖效果。
花粉调节免疫和内分泌,增强整体治疗效果。
患者用了一个疗程,口臭口干、多尿、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服用了一个月,血糖降到了正常范围内,其他不舒服的症状也没再出现,后续随访半年,没有复发。
糖友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用葛根泡水喝,可以辅助稳定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葛根虽好,但湿气重、脾胃虚弱、虚寒体质不可食用!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一定要经过专业中医辨证,切勿擅自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这份中药降糖方,2型糖尿病请收下!不仅降血糖还改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如同难以摆脱的牛皮糖,被视作一生的 “甜蜜负担”。一旦血糖失控,心、脑、肾以及下肢等全身组织器官都可能受波及,引发各种并发症。
西医多借助降糖药物与胰岛素治疗,虽能迅速控制血糖水平,但在应对胰岛素抵抗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差强人意。而中医注重整体调理,目标不仅是降低血糖,还在于调节全身机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预防并发症。
以门诊案例来看,52 岁的王先生,饱受口干烦渴、多饮多尿困扰达半年之久,近期又出现视物模糊、乏力和夜尿频繁等症状,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 2 型糖尿病。
此前,他已服用二甲双胍等西药两个月,可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于是前来寻求中医治疗。中医诊断发现其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数,空腹血糖 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8%,B 超显示轻度脂肪肝,辨证为阴虚热盛、脾虚湿滞。
治疗采用滋阴降火、健脾化湿之法,药方包含生地黄、天花粉、麦冬、山药、黄芪、茯苓、白术、枸杞子、桑螵蛸、泽泻、丹参、甘草。
一段时间后,王先生头胀减轻,空腹血糖降至 8.8mmol/L。医生依据其状况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半月后,他全身不适症状消失,血糖降至 4.8mmol/L。继续服用原方加减一个月后复查,症状基本消失,血糖趋于正常,精神状态也显著改善。
该方成效显著的原因在于:生地黄、天花粉、麦冬可滋阴降火,有效缓解口干烦渴;山药、黄芪、白术、茯苓能健脾益气,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益;枸杞子、桑螵蛸可补肾固精,改善夜尿频繁;泽泻利水渗湿,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协同作用,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需注意,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本文仅供参考,切不可擅自用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糖尿病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