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引起死亡吗(糖尿病患者会死吗?)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每5秒就有1人因其死亡!糖尿病的并发症究竟有多可怕?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专家:

赵爱利,福建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专业博士研究生

王文祥,福建医科大学教授,营养与食品专业博士生导师

今天(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指出:

全世界有5.37亿(10.5%)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2021年全球因糖尿病或其并发症死亡的成年人有670万(占全因死亡率12.2%),平均每5秒钟就有1人因其死亡。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认为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往往容易忽略了发病信号。

其实,糖尿病,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其所带来的并发症。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多可怕?

我国现有糖尿病成年患病人数为1.16亿,每年约有83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是“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常伴有疲累和肥胖,但通常在糖尿病前期或患病期也会有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伤口不易愈合、视力减退、手脚麻木、皮肤瘙痒、小便次数变多、口干舌燥以及刚吃完饭就开始饿等症状。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引发各种并发症:

如视网膜病变、肾脏衰竭(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如心衰和心肌梗死等)等多器官的疾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如截肢和失明等),甚至亡。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一是遗传二是后天环境(病毒感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常见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尿病前期病史、体重指数(BMI)≥24.0、中心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少运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人群以及有巨大儿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常见的糖尿病误区

Q1: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这里的糖,通常指精制糖,而糖分为精制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和淀粉。

单纯控制糖的摄入,而没有减少淀粉的摄入,也不等于控制饮食,还需要低脂低盐、戒烟戒酒等。

除饮食外,长期不运动、肥胖、糖尿病前期病史及家族史、病毒感染等都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Q2:有糖尿病,就要控制喝水?

喝水多是糖尿病人体内缺水的体现,控制喝水反而会加重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Q3:血糖控制正常,就可以放松饮食管理?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控制饮食和运动管理,三者相辅相成。

不控制饮食,很可能会引起血糖的较大波动,不利于机体保持稳定的代谢状态和体重;饮食控制得当,还可以根据医生建议相应减少药物的用量。

Q4:只吃糖尿病食品就不会有事?

糖尿病食品是为糖尿病人挑选的适合的食品,可以帮助糖尿病人较好的控制血糖。

但归根结底,和普通食物的营养成分没有明显差别,所以,糖尿病人在选择食物上还是需要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

Q5: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不含糖。

市面上,“无糖”一般会用代糖(葡萄糖浆、麦芽糊浆等)代替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等,这些物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而且有些“无糖”食品即便不含精制糖,也含有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

因此,在选择食品上,不能只关注“无糖”的噱头,还应关注食物成分表是否含升糖物质。

如何预防糖尿病?

1.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久坐、不酗酒不抽烟、按时吃早餐、勤喝水以及劳逸结合。

2.健康的饮食模式

保证主食不过量(250-400 g)、粗细搭配(减少精细米面并搭配粗粮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鱼禽蛋类,少食油腻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中除参照水果的升糖指数外,还应结合水果的含糖量选择水果:

适量吃含糖量小于10%的水果主要有石榴(1.69%)、西瓜(4.2%)、草莓(5.9%)和柠檬等;限量吃含糖量10%-20%的水果,如苹果(12.3%)、香蕉(19.5%)、火龙果(13.3%)和芒果等;禁止吃含糖量大于20%的水果或果脯,如干枣、桂圆(20%)和蜜枣等。

3.规律适当的运动

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体育运动,如跑步、打球和瑜伽等。

4.定期的体检

预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要早期筛查,提前预防。

因为糖尿病一旦形成,几乎会伴随人的一辈子。

定期检查血糖(正常值为3.89- 6.1 mmol/L),超出正常值就需要引起重视,需要提前进行干预。

已经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改良饮食模式

多用粗粮代替精细米面,减少糖(包括精细糖如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以及淀粉)的摄入,用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替代高升糖指数的食物。

注意高血糖指数食物和低血糖指数食物搭配着吃,可有效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年版)

<55,为低血糖生成指数

55~70,为中血糖生成指数

>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

尽量不吃脂肪含量高(如红烧肉等)及辛辣重口的食物。

进行舒缓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患者,平时可以做舒缓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散步、太极拳和瑜伽等,感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

但注意,餐后30分钟到1小时后再运动,且不可空腹锻炼。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明显低血糖、足部伤口感染、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并发症时不宜运动。

感染新冠糖尿病患者 一成住院7天内死亡

日前,法国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成在住院7天内死亡。

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3月10日至31日期间分析53家法国医院1317名住院患者数据后发现上述情况。这些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89%患II型糖尿病、3%患I型糖尿病,其余患其他类型糖尿病。

患者中47%有涉及眼睛、肾、神经等部位的微血管并发症,41%有涉及心脏、大脑和腿等部位的大血管并发症。较无并发症患者而言,出现并发症患者住院7天内死亡风险高出一倍多。

研究人员说,长期患糖尿病并有严重并发症的老人死亡风险尤其高。

研究报告5月29日刊登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刊物《糖尿病学》。(新华网)

糖尿病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忠告:多半是这4个并发症,糖友要警惕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一天清晨,李姐像往常一样打开窗户,让阳光洒进她的小店。她经营着一家花店,花香四溢,顾客络绎不绝。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健康的中年女人,最近总是面色苍白,脚步也比以前沉重了许多。

前几天,她在店里整理花束时,脚背被花剪划了一下,伤口没当回事,随手缠了块纱布就继续忙碌。然而,几天后伤口却开始发黑,痛感从脚背蔓延到小腿,她这才慌忙就医。

医生看过后,语气沉重:“李女士,您的糖尿病已经引发了严重的感染,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一旁的护士悄悄叹了口气:“这样的病例,我们见得太多了。”

李姐是其中一个缩影。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往往是隐形的杀手,等你察觉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医学上,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身体无法正常代谢血糖,但真正威胁生命的,并非糖尿病本身,而是它所引发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悄无声息地侵入患者的身体,从血管到神经,从心脏到肾脏,无一幸免。

张叔是一位资深的书法家,退休后每天的乐趣就是在家泼墨挥毫。他的作品常被邻居们夸赞,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过几次展览。然而,最近几年,他总感觉眼睛模糊,开始以为是老花眼加重了,便随便配了副眼镜。

直到有一天,他的视线突然变得一片漆黑,连面前的毛笔都看不清了。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几乎无药可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会破坏眼底的微血管结构,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病变。

《中华糖尿病学杂志》一篇研究显示,超过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如果早期不加以控制,失明的风险非常高。张叔的遗憾在于,他从未意识到糖尿病对视力的威胁,每次体检也忽略了眼科检查。

孙师傅是个出租车司机,性格豪爽。他常年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日夜颠倒的工作让他疏于照顾自己的健康。

几年前,他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但他觉得“忍一忍”就能过去,药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最近,他的脸色开始变得蜡黄,双腿浮肿得连鞋子都穿不上。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糖尿病肾病已经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必须尽快透析,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另一大“杀手”。《中国糖尿病肾病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40%会发展为肾病,而肾功能衰竭则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对肾脏的微小血管造成长期损害,最终导致肾脏失去过滤功能。孙师傅后悔不已,如果当初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肾功能,也许他的生活不会如此被动。

赵姨是一位糕点师,她的小蛋糕常常供不应求。可最近,赵姨时不时感到胸闷气短,甚至在一次搬面粉时突发晕倒,送医后才知道是因为心梗。医生告诉她,高血糖导致她的血管内壁长期受损,形成了大量斑块,最终引发了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得脆弱易堵塞。

一旦血管堵塞严重,心肌缺血就会导致心梗甚至猝死。《中国慢性病与糖尿病防治指南》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和血脂的变化,避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王哥是一家餐馆的厨师,他手艺精湛,是店里的“金字招牌”。可自从确诊糖尿病后,他的脚总是莫名其妙地疼痛,甚至发展到走路困难。他以为是工作太累导致的,直到脚趾溃烂,才不得不去医院。医生遗憾地告诉他,他的糖尿病足已经严重感染,必须截肢,否则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和血管闭塞,脚部的小伤口很容易发展成难以愈合的溃疡,甚至引发感染和坏死。

《中华创伤杂志》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高达10%-20%,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因此大幅降低。王哥的经历给人们敲响警钟,小小的伤口可能是致命的开始。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许多人因为缺乏对并发症的了解,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定期的血糖监测、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以及定期体检,尤其是对眼睛、肾脏、心脏和足部的检查,是每个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的生活方式。

李姐最终保住了腿,但她的小店也关了很久。张叔再也无法提笔写字,孙师傅的出租车停在了院子里,赵姨的蛋糕店也交给了别人经营。糖尿病带走的不仅是健康,更是生活的希望。糖友们,请谨记这些故事背后的教训,不要等到并发症找上门时,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