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糖尿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警惕神经病变

武晓泓 雷 雨

长期血糖异常,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糖友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心跳变快 静息时心跳增快、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耐力减低等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后果最严重,当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疲乏、水肿、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时,糖友需警惕这种可能。一般来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糖友,但不排除在糖尿病确诊时就已存在,需要格外重视。

便秘 便秘、上腹部饱胀感、胃部不适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甚至大便失禁。这是“肛门-直肠”功能紊乱所致,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青年男性Ⅰ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导致食管蠕动减少、食管远端压力异常等,造成吞咽困难、呃逆、胸部不适。

排尿无力 膀胱感觉减退、收缩力减弱是最主要的糖尿病膀胱病变,可出现膀胱内大量积尿却无尿意;其次是出现逼尿肌功能减弱,排尿无力,残余尿增多;晚期则出现排尿失禁、继发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这时需进行膀胱残余尿、尿流动力学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辅助诊断。

出汗异常 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出汗障碍最为常见。据统计,83%-94%的患者会出现出汗障碍,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最终出现溃疡。足部出汗减少或停止是最早表现之一。体温调节异常也较常见,患者常有发热情况,且体温可随外界温度波动而波动;皮肤温度出现过低或过高。

来源: 甘肃日报

健康课堂|糖尿病容易诱发神经病变?要小心这7种神经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是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因为神经受到损伤之后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身体机能还会导致患者内分泌出现问题。而糖尿病就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慢性病症状中引发神经系统病变概率较高的一种。

糖尿病都会引发哪些神经病变症状?

1、口眼歪斜

患上糖尿病之后,血糖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就会发现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刺激,面瘫就是常见的一种情况。这是糖尿病患者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后,面神经受到影响导致的,是因为血糖升高影响到了面部神经功能,从而引发面瘫导致患者口眼歪斜。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是糖尿病患者常有的问题,即便是按时服药,合理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患病一段时间之后,依然会有听力明显下降的问题存在,这主要就是血糖升高对听觉神经产生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并不是非常严重,患者虽然感觉到明显的听力下降,但并不会出现听力丧失的情况。

3、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视物模糊甚至失明是糖尿病对视网膜组织以及视神经造成损伤的表现,在早期,糖尿病患者就会有明显的视物模糊症状,此时是高血糖对视网膜组织造成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高血糖的问题就会损伤到局部视神经,患者就会出现眼压升高甚至失明的情况。

4、肢体麻木疼痛

肢体麻木疼痛是常尿病人常有的症状,主要也就是糖尿病导致的末梢神经炎引起的症状。末梢神经炎的症状会时常发作,影响着患者正常生活,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无法正确的感知肢体的触觉。

5、皮肤感觉异常

皮肤感觉异常是糖尿病人皮肤表面神经受损的表现会呈烧灼样或者是搔痒的异常症状。但是并没有外在因素会导致这些症状,反而在真正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患者没有正常的感觉,因此也就无法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常常也就让皮肤受伤。

6、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运动神经受损的表现,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血糖会对局部的运动神经造成损伤,如果没有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肢体的肌肉也就会逐步萎缩,并且还会有疼痛的表现。

7、自主神经受损症状

糖尿病自主神经受损也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常常会发现头面部大汗淋漓,除此之外还会有消化道异常的情况发生。自主神经受损的症状是全身性的,除了这些典型症状之外,还会导致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甚至是低血压症状。

糖尿病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大主要原因,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就应该提前做好保护神经营养神经的准备。因为即便是长期服药,糖尿病的危害始终是存在的,会潜移默化的对神经造成损伤和影响,只有早期进行预防,才可以避免这种危害。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围神经病变,要怎么办?

有位患糖尿病的老患者和华子说,感觉自己的手脚发麻,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糖尿病引起了周围神经病变,这是个什么病,以后要怎么治疗呢?

华子说,患糖尿病的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长期患病的人群,超过10年的糖尿病人,有半数的人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但疾病形成机制现在尚不明确,所以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糖尿病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现在人们还没有弄明白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机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有关。从而导致了微血管病变、DNA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炎症、细胞营养障碍等多种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

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就是在四肢远端出现灼烧、针刺、蚁走、麻木、疼痛等多种感觉异常。同时也有可能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导致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调节异常、消化不良、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

不过此病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式,出现上述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排除了血管炎症、脊椎疾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其他因素影响后,可考虑发生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二、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

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中,最主要的是“山梨醇蓄积假说”。人体的血糖(葡萄糖)正常代谢时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进行有氧代谢,最终会生成水和二碳化碳;二是进行无氧代谢,生成乳酸。

但是当血糖过高时,主要代谢途径无法利用全部的葡萄糖,就会使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增多,使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山梨醇。大量的山梨醇蓄积,就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

所以说,高血糖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治疗的关键就是控制好血糖,一般来说,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内,就可以较好地预防周围神经病变。

三、药物治疗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不确切,可能有多个危险因素,所以药物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1、改善代谢紊乱:可以使用依帕司他,这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葡萄糖进行旁路代谢,减少山梨醇的生成和蓄积。

2、对抗氧化应激:可以使用硫辛酸,这是一种B族维生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可以抑制蛋白质糖基化,并且也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可以使用胰激肽原酶,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对神经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给。

4、促进神经修复:可以使用甲钴胺,促进神经细胞的核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突的运输功能与再生。

5、缓解疼痛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是疼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止痛治疗。抗抑郁药物、抗神经痛药物、中枢性镇痛药物,都可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止痛治疗,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一下,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是引起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但疾病机理现在并不明确,药物治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具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和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