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掌控糖尿病下载(掌控糖尿病下载app)

岳硕士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糖友降糖新选择,使用时需要知道这几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王阿姨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的血糖波动越发难以控制,空腹血糖时常偏高,餐后血糖又总是超标。

尽管她已经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规律运动,甚至服用了多种降糖药物,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家人看着她每天为血糖烦恼,心里也不是滋味。

一次复诊时,张医生在详细了解了王阿姨的病情后,向她推荐了一种新型胰岛素——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这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个新选择,它的名字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却让人眼前一亮。

1. 什么是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医生耐心地向王阿姨解释:“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一种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固定比例复方制剂,专为需要联合使用基础和餐时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设计。

”它的“一支搞定”特点让王阿姨听得直点头,但她还是有些疑惑,这种胰岛素究竟与传统的胰岛素有什么不同?

科学解析:德谷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的神奇组合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由两种成分组成:德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其中:

德谷胰岛素是一种超长效基础胰岛素,它的作用时间可以长达42小时,能够提供稳定的全天候血糖控制。它的作用机制在于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在皮下缓慢释放,形成平稳而持久的降糖效果。

门冬胰岛素是一种速效胰岛素,主要用来控制餐后血糖。这种胰岛素在注射后10-20分钟内就能起效,帮助快速处理餐后血糖升高的问题。

研究表明,这两种胰岛素按照固定比例(70%德谷胰岛素 30%门冬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以同时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治疗的便利性。

2. 王阿姨的疑虑:新胰岛素真的靠谱吗?

尽管张医生的解释很清楚,但王阿姨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她问:“这种新胰岛素效果真的好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张医生微微一笑,给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临床证据:科学研究为新选择保驾护航

2021年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较传统胰岛素治疗组显著降低,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这一点对王阿姨尤为重要,因为她之前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夜间低血糖曾让她吃过不少苦头。

此外,一项中国本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波动方面效果更佳,对亚洲人群有较好的适应性。张医生特别提到:“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经在多个国际和国内研究中得到证实。”

3. 用药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千万别忽略

听到这里,王阿姨开始对这种新型胰岛素心动了。但张医生提醒她:“虽然这种胰岛素用起来方便,但使用时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射时间的选择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通常每天注射一次,最佳注射时间是晚餐前或者睡前。不过,具体的注射时间需要根据个人的作息习惯和医生的建议来调整。

2)初始剂量的设定

张医生为王阿姨制定了详细的剂量调整计划,初始剂量根据体重计算,然后结合血糖监测结果逐步调整。张医生强调:“胰岛素的个体化剂量非常重要,不能盲目加量或减量。”

3)低血糖的预防

虽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低血糖风险较低,但患者仍需警惕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慌、头晕等,尤其是在夜间。张医生建议王阿姨随身携带一些糖果,以备不时之需。

4. 控糖不止靠胰岛素:饮食与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张医生在叮嘱用药的同时,也特别提醒王阿姨:“胰岛素只是控糖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同样重要。”

饮食调节:小细节,大影响

张医生建议王阿姨采用“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的“三少一多”原则:

少油: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胰岛素抵抗。

少盐:控制钠摄入,预防并发症。

少糖:少吃高GI(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

多纤维: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延缓血糖上升。

张医生还特别提到,“饭后百步走”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好习惯,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引起低血糖。

5. 中医智慧:以平衡为本

在与王阿姨的交流中,张医生还引用了一句中医谚语:“血糖如秤,一头沉则不稳。”他解释说,中医讲究阴阳调和,糖尿病的治疗也要注重身体的整体平衡。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与脾虚、肾虚密切相关。张医生建议王阿姨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健脾补肾的中药,如黄精、山药等,以辅助改善血糖控制。

6.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带来什么改变?

三个月后,王阿姨再次来到张医生的诊室。她兴奋地说:“这次的血糖控制总算让我放心了!”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从原来的8.5%降到了7.3%,夜间低血糖的情况也没有再发生。

王阿姨的故事其实只是众多糖尿病患者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优化。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出现,为许多无法通过传统治疗手段有效控糖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7. 写在最后: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才能真正控糖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既需要科学的治疗手段,也离不开患者的自律和坚持。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诞生无疑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但它并非万能解药。正如张医生所言:“用药可以控糖,但生活方式的改变才能真正掌控糖尿病。”

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像王阿姨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过上健康而有质量的生活!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30多款糖尿病移动医疗APP深度测评,真相告诉你

【健康点】慢病管理是移动医疗最有价值的领域,而糖尿病又是慢病管理中最有代表性的切入点。对于这个上千亿的糖尿病市场,你也许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疑问:

最重要的商业机会到底在哪里?

在这个超级细分领域里,谁会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同样有此疑问的还有健康点专栏作者大怪、刘谦以及他们即将宣告成立的独角兽工作室。

作为第三方独立移动医疗调研机构,独角兽工作室通过走访创始人、深度测评和数据分析,得到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独角兽工作室即将发布一份史上最全面的糖尿病APP深度测评报告。

该报告涵盖了微糖、掌上糖医、掌控糖尿病、大糖医、糖护士、糖医生、蜜友等30余款糖尿病APP产品,内容包括每款产品的界面、功能、硬件、医患活跃度、运营推广方式、收费模式等多个角度,以及十余位创始人的访谈。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和研究,独角兽工作室将向糖尿病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者、投资人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报告将于8月29日正式发布。

糖尿病移动医疗市场评测与展望会

地点:上海市宜昌路130号(梦清园园内)壹号码头酒店

主讲人

刘谦医药作家、医药营销及移动医疗咨询培训师(戳我看文章)

陈罡(大怪) 独角兽工作室联合创始人、DHG群群主,曾为睿医科技总经理(戳我看文章)

陈思佳 独角兽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曾担任葛兰素史克产品经理,并合伙创建医药经理平台

张征 长海医院内分泌医生、科普作家

吴冠黎 蜜友盒子创始人兼CEO,毕业于美国UIC MBA,连续创业者

匡明 掌上糖医创始人,剑桥MBA,曾在强生医疗负责亚太市场,在Intel任职期间曾获得“专利之星”称号

大熊 甜蜜家园运营负责人

内容抢先看

→面对众多的糖尿病移动医疗项目,该如何让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力?

→如何应对产品商业化运作中的挑战?

→如何提高用户的黏性?

→加深投资人与创业者的深入了解

→厘清慢病管理中的误区

→分享运营的实战经验

→突破移动医疗和慢病管理的僵局

独角兽工作室成立发布会暨酒会

18:00 - 18:10 独角兽工作室成立

18:10 - 18:30 糖尿病移动医疗研究报告发布

18:40 - 19:00 问与答

19:00 - 20:00 自由交流

独角兽是什么?

在创投界,投资人会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称为独角兽,把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称为超级独角兽。独角兽工作室是第三方移动医疗分析测评专业机构,共同见证中国移动医疗独角兽的诞生。

作为唯一战略合作媒体,健康点将会抢先发布独角兽工作室的调研公开内容,在第一时间呈现给大家喔!敬请关注。活动报名猛戳这里。■

饮食魔法:掌控糖尿病发展的密钥

糖尿病,这个让人头疼的“小恶魔”,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的健康使绊子。但别担心,咱们有秘密武器——饮食!

首先,咱得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就像血糖的“小火箭”,吃多了血糖就容易“一飞冲天”。据研究表明,每餐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在一定量,比如 50 - 60 克左右,能有效稳住血糖。就像吃米饭,别满满一碗,适量减半,效果那是杠杠的。

其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是肠道的“清道夫”,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让血糖上升得稳稳当当。蔬菜、水果、全谷物,这些都是膳食纤维的“大本营”。专家建议,每天至少摄入 25 克膳食纤维,这就相当于吃够一斤蔬菜加半斤水果。

再者,蛋白质的摄入也不能少。它就像身体的“建筑工人”,能让你有饱腹感,还不会让血糖飙升。像鸡胸肉、鱼虾、豆类,都是优质蛋白的好选择。

还有,控制食物的分量和进餐时间也很重要。少吃多餐,别一顿吃撑,把一天的量分成五、六顿,既能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又能让身体持续有能量供应。

总之,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我们就能像魔法师一样,掌控糖尿病的发展,让它乖乖听话,不再捣乱。朋友们,为了健康,让我们在饮食上下功夫,和糖尿病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疾病,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