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青少年糖尿病早期症状(青少年糖尿病早期什么症状)

北方名医 0
文章目录: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得了糖尿病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吴娜


近年来,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全球性增多的儿童肥胖症和缺乏身体锻炼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关键诱因。那么,出现什么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得了糖尿病怎么办?为此《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吴娜……


出现什么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

1、“三多一少”症状
小孩血糖高的症状之一就是“三多一少”症状 ,主要表现为饮食量增多、喝水量增多、排尿量增多以及体重减少。这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果小孩的血糖过高,也会出现这些症状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就要及时带他们到医院去做血糖监测,以便尽早确诊病情和治疗。
2、视力模糊

如果小孩子身体内的血糖过高,那么糖代谢就会发生紊乱,这样很容易影响到视网膜的健康,甚至导致视网膜病变,使得眼底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这个时候视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视力模糊的现象。如果孩子表示自己看东西不清楚,不要单纯的以为是近视,很有可能是血糖过高所致。



3、皮肤瘙痒
很多血糖高的小孩子都会感觉皮肤瘙痒,这也是血糖高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血糖过高会使血液循环变得很差,而且这个时候体内的糖分充足,会给细菌入侵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加大各种皮肤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

4、爱发脾气
如果小孩子的血糖偏高,往往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使得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出现爱发脾气的现象。如果说孩子本来是比较安静的性格,突然变得情绪容易失控,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有可能是血糖过高所致,就要尽早的带孩子就医检查。
5、身体疲乏
正常的小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但如果血糖的指数较高,会让他们感到身体疲乏,和同龄人相比没有那么活泼,甚至动不动就想睡觉,嗜睡的现象比较明显。


孩子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1、合理饮食: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等。同时,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2、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控制体重,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有利于控制血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孩子体内代谢的稳定,有利于控制血糖。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病情需要,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5、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嘉宾

吴 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次日06:25

糖尿病早期会出现的六种皮肤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但这是晚期的症状了。在这之前,30%到70%的糖尿病患者会有皮肤症状,如果能及早发现这些症状,或许可以及时就诊,逆转糖尿病或避免糖尿病进一步恶化。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会引起的皮肤症状。

皮肤变黑

皮肤变黑是最显而易见的糖尿病症状,也是一个比较早期的症状。因为高血糖会破坏血管和影响血液循环,继而改变皮肤胶原蛋白的结构,导致皮肤变黑。

由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病变称为黑棘皮病,它可以影响任何皮肤部位,但最常见于皮肤褶皱处,如肘部、腋下、脖子后方等,也更容易发生在肥胖人士身上,会导致皮肤变黑和出现边界不清的纹路,看起来有点像皮肤有一层厚厚的污垢。

如果你发现这种皮肤变黑的症状,最好测一测血糖,一旦证实患上糖尿病,要通过减肥和控制血糖,这种皮肤症状才能获得改善。

皮肤瘙痒

糖尿病血糖升高,会导致皮肤有一种莫名的瘙痒。这种瘙痒通常发生在手和脚的部位,导致你一直想要搔抓皮肤,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研究表明,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第二常见的皮肤症状,高血糖会导致体内产生炎症物质,长此以往会破坏神经末梢,导致皮肤出现频繁的瘙痒。

因此,如果你四肢部位出现严重的瘙痒,影响睡眠和生活,应该尽快就诊看看是不是糖尿病。

皮肤易感染

糖尿病容易导致皮肤感染,尤其容易受到真菌感染。

皮肤癣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真菌皮肤感染,它会扩散到其他部位和引起瘙痒。自然界中,大约有三百种真菌会引起人类感染,而酵母菌就是其中一种。这种真菌喜欢寄生在温暖潮湿和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因此皮肤感染通常会发生在腋下、脚趾、腹股沟和大腿内侧。一旦这些部位受到酵母菌的感染,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就会出现红色皮疹和瘙痒斑块,甚至还会引起刺痛或灼热感。皮肤酵母菌感染也可以发生在黏膜,包括阴道,导致外阴瘙痒和肿胀,排尿时出现刺痛感。

糖尿病容易导致皮肤真菌感染,因为患者的高血糖给酵母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导致它们过度生长和引起皮肤感染。如果你经常有皮肤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除了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穿不透气的衣物和鞋子,还要注意检查一下血糖。

皮肤斑点

第四个糖尿病的常见皮肤症状是皮肤出现斑点,通常在小腿部。这种皮肤症状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不过,一些学者认为,这很可能是腿部受伤引起的皮肤症状。当伤口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加上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减少了送往伤口的氧气和养分,导致伤口周围的皮肤出现圆形和红褐色的斑点。虽然这些斑点不会引起瘙痒、刺痛或灼热感,但时间久了会变得像老人斑。

到目前为止,这种皮肤斑点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平时只能多注意和保护好腿部,如运动前要穿上袜子和鞋子,来减少皮肤的摩擦,从而降低腿部皮肤受伤的风险。

皮肤干燥

第五个糖尿病的皮肤症状是皮肤干燥。其实,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皮肤干燥,不过,统计显示26%的糖尿病患者会有皮肤干燥的症状。因为高血糖会导致尿频和皮肤脱水,继而导致皮肤干燥症。

糖尿病的皮肤干燥常常还伴有细细的裂纹和脱皮。在寒冷的冬季会更严重,因为空气的湿度会随着气温降低而降低,导致皮肤更容易流失水分和变干。而且,糖尿病引起的皮肤干燥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因为老年人的汗腺和皮脂腺退化,皮肤会更容易缺水和变干。

想要改善皮肤干燥的症状,除了控糖,还要好好呵护皮肤,比如多喝水、敷面膜,避免过度洗澡等。

皮肤息肉

很多原因会导致皮肤出现息肉,包括糖尿病。如果患有糖尿病,皮肤有可能会出现息肉,一般长在眼睑、颈脖、腋窝和腹股沟部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息肉都是良性的,可以通过手术或冷冻疗法移除。

以上就是六种糖尿病会导致的皮肤症状,包括皮肤变黑、皮肤瘙痒、皮肤易感染、皮肤斑点、皮肤干燥以及皮肤息肉。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皮肤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就诊寻求专业帮助,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糖尿病早期的症状是什么?

内容资料来源:

1. 李新生, 张萍. 糖尿病前期诊治新进展[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 24(5): 478-480.

2. 张晓梅, 陈岚. 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12): 1001-1004.

3. 刘涛, 等.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识别和管理的现状及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35): 4343-4347.

糖尿病对于人们的健康危害不言而喻,很多人都不想自己成为下一个糖尿病患者。但是疾病的出现总是这么悄无声息,有时候我们越不想面对的时候,却往往成为了糖尿病的直接攻击对象。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病的时候第一时间的反应便是不可置信,因为对他们来说之前好像身体并未表现出来任何的症状,如此的突兀被告知患上糖尿病,实在是难以接受,但事实上,糖尿病的出现并非是空穴来风。

一、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1. 多饮:这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血糖水平升高,体内水分通过尿液大量丢失,导致患者会感觉非常口渴,即使是在摄入大量水分之后,这种口渴感也不容易得到缓解。这种状态被称为多饮症。

2. 多尿:与多饮相伴随的症状是多尿。体内高血糖通过肾脏时,肾脏需处理更多的血液及其中的糖分,这会导致尿液量显著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需要更频繁地上厕所,尤其是在夜间,这就是所谓的夜尿症。

3. 体重下降:尽管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改变饮食习惯或者食量,但仍可能经历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这是因为身体无法有效地将血糖转换成能量,因而开始分解肌肉和脂肪储备来获取能量,导致体重减轻。

二、糖尿病患病原因

1. 遗传因素

遗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中。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之一患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病,风险更是大幅度增加。

遗传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胰岛素分泌能力、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能量代谢等机制参与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例如,一些基因突变或变异会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一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影响胰岛素的有效利用。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也非常重要。此处的环境因素包括多种外界条件和影响,如病毒感染、生活环境、社会经济状态等。某些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被认为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这些病毒可能通过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或触发自身免疫反应间接影响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此外,生活环境的变化,如饮食习惯改变、运动量减少等,也是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

3.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因素是糖尿病发病中重要的可控因素,主要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过度饮酒以及吸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过量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是导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肥胖不仅使体内脂肪组织增多,还会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增加了糖尿病发生的风险。缺乏体育活动也是另一个重要的生活方式因素。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控制。此外,过度饮酒和吸烟也被证明能够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这与它们对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平衡的影响有关。

三、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出现

1.合理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糖尿病最为重要的一点。一个健康的饮食应当包括丰富的纤维、低脂肪以及低糖。具体而言,应该多吃蔬菜、全谷物和果实,限制高糖分饮料和食品的摄入,尽量少吃加工食品和红肉。多项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与降低糖尿病风险直接相关,因为纤维能够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预防血糖飙升。

饮食中还应加入适量的健康脂肪,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这些健康脂肪有助于改善血液脂肪构成,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食物虽好,也应适量,过量则会导致能量过剩,反而增加患病风险。

此外,尽量减少食用加工的精白谷物和白糖,因为它们会迅速被身体吸收,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饮食要多样化,确保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预防糖尿病非常关键。

2.规律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对于预防糖尿病同样重要。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这意味着身体需要更少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如快步走、骑自行车或任何可以提高心率的运动。

除了有氧运动外,力量训练也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而肌肉是主要的葡萄糖使用器官,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力量训练,以及有规律的伸展活动,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规律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降低由于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此外,运动还能带来其它好处,比如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心肺功能和提升心情。

3.维持健康的体重

过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体重指数在24-28之间被视为超重,在28以上则被认为是肥胖。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肥胖不仅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和某些类型的癌症,因此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的体育活动来控制体重至关重要。即使是小幅度的体重下降,例如体重的5-10%,也可以显著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在于达到能量平衡,即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等。这需要通过监控食物的分量、选择低能量密度的食物、同时增加身体活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