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肌酐升高的原因(糖尿病肌酐升高尿蛋白是多少正常)
肌酐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升高就代表肾出问题?医生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师。作为肾内科最为常见的化验项目之一,血肌酐在临床上辅助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疾病的转归方面都是功不可没。大家有所不知,肌酐它其实是生物体的肌肉组织中肌酸的代谢产物,在血液循环中它不会和蛋白质结合,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它是现在我们临床上间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肌酐的那些事。
人体的肌酐来自哪里呢?
●我们血肌酐的来源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肌酐是肌酸在体内代谢的产物,这主要与肌肉的容量、肌肉活动度有关。而外源性肌酐则来源于饮食中动物的骨骼肌,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我们吃的“肉”。这个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可以解释,像我们血透室里面的尿毒症患者,那些年轻小伙胃口好,顿顿有肉吃,营养好,经常是透析前肌酐达到1300-1400umol/l,而那些瘦弱的女性,尤其是不太食用荤类食物的患者,透析前肌酐也就在500-600umol/l左右。
●如标题所言,为什么一个人化验肾功能时发现肌酐升高了医生会告诉你肾脏出问题了呢?其实上面我也谈到过,我们的血肌酐主要是由肾小球滤过后再排出体外。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均很少,如果在控制外源性肌酐来源、未进行激烈运动的条件下,我们肌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情况。所以,测定血肌酐的浓度是可以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大致情况的。还要提醒一点的是,由于我们肾脏是一个“哑巴器官”,有极其强大的代偿性,临床上往往等发现肌酐升高时再来评估肾功能时其实损伤已经比较大了。
肾小球
哪些因素会影响血肌酐对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呢?
●肌肉容积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我们人体内源性肌酐的生成量与肌肉的容积是呈“正相关”的,肌肉发达者与消瘦者(尤其是肌肉萎缩者)血肌酐的生理浓度具有明显的差异,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在25-50ml/min的患者中,如果接受较长时间的低蛋白饮食,往往会造成肌肉容积的减少,从而肌酐的生成量也会随之减少,如果这个时候根据血肌酐的情况来评价肾小球的功能,那可能会过高地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注意了,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由于存在肌肉容积的差异,也会导致肌酐生成的差异。
●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及肌酐的肾外排泄
实验证明,当我们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1/3时,肌酐才会开始升高,这是因为肌酐存在着肾小管排泌和肾外排泄途经。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约有2/3的肌酐是经肾外途经排泄的,而且尿肌酐的排泄约60%来自于肾小管的排泌。所以,肾功能下降的早期和晚期都是不能直接采用肌酐来判断肾小球滤过率的实际水平,否则会造成对 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估,从而耽误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相关药物的选择。
●肌酐测定方法的误差
我这里所指的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也正是有些人可能今天在这个医院查出来了肌酐轻度升高,第二天赶紧去上级医院查一下,发现肌酐又正常了,这很有可能是肌酐测定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目前较为常用的肌酐测定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要说区别的话,碱性苦味酸法的主要缺点就是特异性差,血中丙酮、丙酮酸、叶酸、抗坏血酸、葡萄糖、乙酰乙酸、头孢菌素等都能在此反应中呈色,因而被称为“非肌酐色原”。由于这些局限因素所在,现在该测定方法应用的已逐渐减少,酶法分析的应用由于特异性较高,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可自动分析,但是成本相对要高一些。
●体内肌酐水平的波动
我们的血肌酐一天内生理变动幅度通常在10%左右,当然了,个体血肌酐的水平会随着每日肾功能的短暂波动而变化,肾功能的波动主要与细胞外容积、每日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的体位有关,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测量肌酐的数值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其它影响因素
像女性妊娠期内因生理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上升,但肌酐生成速度不变,血肌酐因血浆稀释作用而比常人偏低,如孕妇血肌酐>70.4umol/l应视为有升高倾向,还有进食肉类,对血肌酐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对健康人的观察,摄取烹饪肉食后2-4小时 内肌酐可增加34-44umol/l,可超出正常值上限,约12小时后接近正常人水平,如果是剧烈活动后血肌酐也会出现一过性的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公式
肌酐升高后有什么专门的药降肌酐吗?
●不少人了解肌酐的本质后就想着,肌酐升高了代表肾脏出问题,那有没有什么降低肌酐的药物吃了之后让肌酐降下来,从而恢复肾功能呢?这其实是不少患者朋友的一个认识误区。从大方向上讲肌酐升高时的肾功能不全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急性肾功能不全,二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我告诉大家,这个急性肾功能不全往往是有诱因促使的,如有肾损的药物、毒物、感染等,这种急性肾功能不全只要及时解除诱因,治疗及时肾功能很大可能是可以恢复的,肌酐也可以降至正常。
●但是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而言,就很遗憾了。究其原因,就是这种肾损伤是不可逆的。临床上也没有过多的好办法,只能尽最大的可能维持至目前这个肌酐水平或者是减缓肌酐升高的速度。在这我又得提示一点,慢性肾功能不全化验的肌酐数值浮动个20-30umol/l是没有什么临床意义的。所以临床上并没有降低肌酐的药物,但有一种特殊情况,罗氏的酶法肌酐在患者使用“羟苯磺酸钙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检测时会产生假性偏低的结果,其说明书中有写到,往往结果在400-500umol/l做出来肌酐只有100-200umol/l的结果。
综合总结
虽说我们常用肌酐来评估肾功能情况,但切不可认为肌酐正常肾脏就什么事都没有,这是由于肌酐的滞后性所决定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肾功能本就是逐渐减退的,如果你又同时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想要评估肾功能,建议可以至有条件的医院做个ECT检查,准确的评估肾功能情况。
作者寄语:本文章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人人关注肾健康##关注她健康#@南方健康
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应从这4种常见肾病找原因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健康,也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因此,人们都希望自己不得病与少得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与不合理饮食习惯的影响,反而有很多人患上各种慢性疾病,其中不少患者就患有慢性肾病。与其它慢性疾病有所不同的是,多数慢性肾病并不能通过异常感觉或明显症状来发现是否患病,而体检就是发现慢性肾病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体检的项目有很多,其中与肾脏疾病有关的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彩超等,而肾功能中的血肌酐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检查项目。若血肌酐报告的结果处于正常范围,并不能完全排除患有肾病,还需要结合其它化验检查项目;但是,若血肌酐报告的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即血肌酐高了),则就要考虑患有肾病,而且多提示肾脏病得不轻,需要去肾内科进一步诊治。
一般来说,主动发现的肾病,患者都会有明显异常表现,如水肿、肉眼血尿、尿泡沫增多、尿路不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头痛头昏、四肢乏力及气促胸闷等。与能够主动发现肾病不同的是,体检发现的肾病大多并没有这些症状及明显异常。血肌酐高了,可以有多种原因或由多种肾病引起。比如,糖尿病肾病也会引起血肌酐升高,但是通常不需要通过体检就能发现,因为到了血肌酐已经升高时,患者通常会出现双下肢水肿及其它多种表现;再比如,狼疮性肾炎也会引起血肌酐升高,但是这种肾病通常也不需要通过体检发现,因为到了血肌酐已经升高时,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痛、水肿及明显乏力等表现;再再比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也会引起血肌酐升高,但是通常也不需要通过体检发现,因为到了血肌酐已经升高时,患者通常在之前已经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与紫癜性肾炎;如此等等。因此,若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还得考虑其它肾脏疾病。
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应该从如下这四种常见肾病找原因,确诊后尽快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以阻止或延缓病情继续发展。
1.高血压肾病
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高血压肾病就是一种可能。不管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已经进展到了高血压性肾病,患者都可以没有任何异常不适感觉,即可以不出现水肿,无头痛头昏,也无尿泡沫增多,吃饭睡觉都没有任何影响。体检项目中,若同时发现有血压明显升高,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且体检者为中老年,就要考虑是由高血压肾病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患者还应该去肾内科再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与指导治疗。
2.肾小球肾炎
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肾小球肾炎也是一种可能。由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血肌酐升高,并进一步进展为尿毒症,仍然是我国目前尿毒症透析的第一大病因。在排除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高血压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的情况下,血肌酐升高的肾病首先应考虑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血肌酐高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通常也会明显升高,体检报告中的尿蛋白可能有1 、2 或3 ,也可能还有尿红细胞明显增多。患者也可以出现并不明显或时隐时现的双眼睑或双下肢水肿,体检者的年龄多为青中年。患者还应该去肾内科再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与指导治疗。
3.间质性肾炎
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间质性肾炎也是一种可能。由间质性肾炎引起的血肌酐升高,也会发展成尿毒症,在我国由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而来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并不少见。慢性间质性肾炎,即使已经出现了血肌酐升高,患者也可以没有明显不舒服表现,无浮肿、无血尿,也无其它异常。体检项目中,甚至尿常规都是正常的(尿蛋白为阴性)。这就需要患者尽快去肾内科做进一步病史询问与化验检查,若患者既往有肾毒性药物使用史或有慢性尿路感染病史等,都支持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总之,还需要患者去肾内科明确诊断。
4.尿酸性肾病
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还会是尿酸性肾病的可能。尿酸性肾病,可以出现痛风表现,也可以不出现痛风表现。就算之前已经出现过痛风,患者多不会主动去检查肾脏;而那些不出现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同时还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出现血肌酐升高。在我们经治的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不少就是通过体检发现的。体检发现血肌酐高了,若同时伴有高尿酸血症,尿蛋白可以有1 ,以小管间质损害为主,同时除外其它原因,就可以初步作出这一诊断。当然了,还需要患者去肾内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如上四种肾病是体检者发现血肌酐升高最为常见的疾病,也可能由其它肾病引起,还必须去肾内科进一步检查方可作出最终诊断。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糖友血清肌酐高意味着什么?
评价肾功能指标
各位糖友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讲一讲:血清肌酐这个指标,它的增高,对糖友们意味着什么?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肾功能这项检查,因为它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个检查项目,不管你是做体检还是去医院做生化检查时,它常常就是其中的一项。肾功能主要用于评价我们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我们今天要谈的血清肌酐就是肾功能检查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其重要性甚至还要高于血清尿素氮。
肌酐是什么?
肌酐其实是肌肉组织中储能物质肌酸的代谢终产物。我们血中肌酐的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部分,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因此它会受到饮食、年龄、性别、全身肌肉含量等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血中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并且基本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血中肌酐大部分都被肾脏排泄出去了,如果在体内大量蓄积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且肌酐可以被肾小管排泌,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由肾小管排泌的肌酐占肾脏清除肌酐的比例亦增加。
而且肾功能下降时,经胃肠道排出肌酐量也增加,因此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至正常的1/3以下时,血清肌酐才开始升高,它不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内源性肌酐每日生成量几乎保持恒定,严格控制外源性肌酐的摄入时,血清肌酐浓度为稳定值。因此,测定血清肌酐浓度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肌酐高意味着什么?
一,外源性肌酐摄入太多,主要来自摄入过多肉类食物,比如体检前一天吃了一顿火锅,很有可能体检结果血清肌酐在正常高值,甚至超过正常值;因此无肾脏病史患者体检突然发现血清肌酐升高,大家先不用过度紧张,如果体检前三天有大量食肉史,需要素食三天后复查,如果血清肌酐恢复正常,说明你血清肌酐升高是饮食摄入过多肉类引起,如果仍然升高便需要你到肾科就诊了。
二,内源性肌酐过多,主要来自体内肌肉组织,比如经常健身的年轻男性血清肌酐基础值一般偏高,即使他的血清肌酐值超过正常值,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肾功能异常;而老年消瘦的女性血清肌酐基线值一般偏低,即使她的血清肌酐值在正常值范围内,也并不意味着肾功能正常。因此,如果你的血清肌酐值超过正常值范围,或虽然还在正常值范围但波动较大,需要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来解读你肾脏的情况。
三,除外上述两类原因外,意味着你患上了肾病,肾脏出现了实质性的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多数是因为糖尿病肾病引起,对于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分别经历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然后进展至肾功能异常。此时患者已处于糖尿病肾病IV期及以上,这时患者肾脏病变不能逆转,甚至进展的会很快。
如果此时经历一些肾损伤的诱因,比如严重脱水、严重感染、做增强CT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等肾毒性药物,肾功能会急剧恶化,甚至进入透析阶段。除此之外,一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无蛋白尿,以血清肌酐升高为首发症状。
总结
血清肌酐值不但受到一些非肾源性因素的影响,而且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至正常的1/3以下,血清肌酐才会升高,因此,它不是判断肾功能状态的理想指标。但是因为临床上无更好的替代指标,所以对于糖友来说,去医院就诊不要忘了筛查此项指标,要关注自己的血清肌酐水平,而且要关注它的波动情况。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对本节课程有什么疑问,请在下方留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