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空腹血糖12是糖尿病吗(空腹血糖12糖化血红蛋白9)

健康科普大本营 0
文章目录:

空腹血糖高达12,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物,能降到正常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的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空腹血糖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在3.9-6.1mmol/L之间。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时,就可能被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高达12mmol/L,已经是非常危险的水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李大爷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一名工厂主管。他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偶尔有些小毛病也不放在心上。

直到最近,他开始感到口渴得厉害,总是想上厕所,而且莫名其妙地瘦了好几斤。李大爷的老伴担心得不得了,硬是拉着他去医院做了个全面体检。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皱着眉头说:"李大爷,您的空腹血糖高达12mmol/L,这个数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范围。您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吗?"

李大爷一听,顿时慌了神:"医生,我爸妈都没得过糖尿病啊。我平时也没觉得哪里不舒服,怎么会这样呢?"

医生耐心解释道:"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除了遗传因素,还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您平时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如何?"

李大爷挠了挠头:"我退休后就没怎么运动了,平时喜欢喝点小酒,吃得也比较油腻。"

医生点点头:"这可能是导致您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长期缺乏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您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李大爷一听要用药,立刻摆手道:"医生,我不想吃药打针啊。有没有其他办法能把血糖降下来?"

医生理解李大爷的顾虑,但还是严肃地说:"李大爷,您的血糖已经很高了,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脏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不过,在用药之前,我们可以先尝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您的血糖状况。"

接下来,医生详细地向李大爷介绍了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

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的比例。每天的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难以控制。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影响血糖的稳定。

定期监测:每天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及时了解血糖变化。

李大爷听完后,有些担心地问:"医生,我这么大岁数了,能做到吗?"

医生鼓励道:"李大爷,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恒心。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慢慢调整。比如,您可以先从每天散步半小时开始,再逐步增加运动量。饮食上,可以请老伴帮忙,一起制定健康的食谱。"

李大爷点点头,似乎有了信心:"好,我一定努力试试。不过医生,如果我按您说的做了,多长时间能看到效果呢?"

医生回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通常来说,坚持健康生活方式1-2个月后,就能看到明显的改善。不过,即使血糖有所下降,也不要放松警惕,要坚持下去。"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李大爷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生活。他每天坚持散步,戒掉了小酒,饮食也变得清淡而有规律。老伴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健康餐。

两个月后,李大爷再次来到医院复查。当看到检查结果时,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的空腹血糖已经降到了6.8mmol/L,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但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

医生笑着说:"李大爷,您做得很好!这个结果证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确实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不过,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把血糖完全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李大爷感激地说:"谢谢医生,我现在觉得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不仅血糖降下来了,连体重也减了五斤,走路都感觉轻快了。"

医生欣慰地点点头:"这就对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全面改善身体状况。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保持,同时也要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方案。"

医生叮嘱道:"李大爷,您做得很棒,但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控制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如果感觉身体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祝您身体健康!"

李大爷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空腹血糖高达12mmol/L,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也有可能不依赖药物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但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

对于血糖异常的人来说,及时就医、遵医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血糖监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的生活而奋斗!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空腹血糖12.6,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物,能恢复正常吗?

身体警告?这些症状要注意了!

李阿姨今年55岁,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她,近来感到身体不适。

一日三餐,吃的多,喝的多,体重不见增长,反而有消瘦的趋势。常年来,李阿姨对自己的饮食没有节制,因而体重飙升,就连平常的散步,走几步也是气喘吁吁。

维持这样的症状,已经一年多了,刚开始,只是感到有些口干,直至后来,李阿姨常常感到头晕,有时甚至有恶心欲吐的症状。渐渐地,双下肢出现浮肿,失去弹性,一个手指印按下去,要许久才能恢复平整。李阿姨从一开始的不放在心上,变得警惕起来。

这天一早,李阿姨空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医院,向医生说明了情况。医生了解情况后,建议李阿姨先去测个血糖。

过了一会,血糖仪上显示,李阿姨的空腹血糖:12.6mmol/L

什么是糖尿病?真的那么严重吗?

看到这样的结果,医生表示李阿姨很有可能得了糖尿病。

这一下,可把李阿姨吓坏了。

“医生,什么是糖尿病呀?这个病严重吗?”

“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控制得当,对自身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的。这样,李阿姨,您先去做检查。检查做好了我们再来分析。”

“好的。”

最终,门诊医生根据李阿姨的检查报告,得出以下病例内容。

患者尿检报告示:【尿糖:3 ,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mmol/L)时,肾脏的肾小管就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就会增高呈阳性,化验单上用「 」号表示,「 」号越多,证明尿糖越高。】

主诉:糖尿病引起的口干一年余,头晕,胸闷,水肿三月。

现有病史:患者发现消瘦数月余,时有头晕不适,呈阵发性,感口干一年余,既往无糖尿病史。

近来症状加重,无自服药物史。

既往史:既往健康状况一般,无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自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现有症状:

1:乏力纳差,头晕,阵发性。有时感恶心欲吐。

2:患者消瘦数月余,常年食多,体重较胖,不爱运动,近来感暴饮暴食,有口干不适,饮水多,尿多(具体不详)。

3:水肿:近三月感下肢水肿,按压无弹性,回弹时间慢,皮肤完整。

4:视力下降,无视物模糊(最近一月出现,无白内障,青光眼。)

医生写完病例之后,建议观察治疗,李阿姨欣然同意。

“医生,请问我的病能治好吗?”这是李阿姨最关心的问题。

医生观察了她的病例,耐心回答她:“糖尿病如果不重视的话,是肯定会严重甚至病变的。不过阿姨您不用过分担心,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并发症是什么?”

“糖尿病有两种类型,分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从你的报告单来看,应该是属于二型的糖尿病。只要控制好血糖,并发症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及时控制血糖,任其发展的话,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三多一少”,就是阿姨你出现的饮食多,饮水多,尿的多,体重减少。甚至有乏力,视力模糊,糖尿病足,最严重的就是酮症酸中毒了。”

“这么严重呀?那医生,我该怎么办啊?”李阿姨脸上充满了担忧。

“是这样的,因为您是首次得知血糖高,我们先制定一个饮食计划,控制好你的饮食,多运动,看看能不能降下来,另外,我们还要再做一些详细的检查。”

不用药物,不用胰岛素,血糖还能恢复正常吗?

期间,李阿姨做了相关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偏高,肾功能显示异常,OGTT试验诊断糖耐量异常,餐后两小时血糖17mmol/L。

种种结果表示,李阿姨确诊糖尿病无疑了。

李阿姨对于这个结果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还是有些沮丧。

“医生,那我的病情能恢复吗?听说得糖尿的人每天都要吃药打针的。我不想打针呀!”

“李阿姨,我理解你的心情。是这样的,对于病程较长、特别是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就想恢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时候胰岛功能比较差,通过饮食和运动,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是降糖效果有限制,还是需要药物配合治疗。但是您是初次测的血糖12.6,不一定需要药物的治疗,我们先通过控制饮食还有坚持运动的方法,看看您的血糖能不能得到控制。在治疗期间,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能轻易放松,您看可以接受吗?”

李阿姨欣然同意,表示接受。

于是,根据李阿姨的症状和个人自身情况。医生为她提供以下治疗方法:

一、饮食治疗:护士为她宣教糖尿病饮食,建议餐多量少,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早中晚餐热量分别按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为了病情的恢复,以前的生活习惯也要改正,不仅要约束饮食,平时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坚决不碰,米饭每餐不超过自身一个拳头大小,(因为米饭和面食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被肠胃吸收就会转化为糖分,所以餐后血糖才会高出那么多。)

严格规划食物种类,多吃蛋白类、高纤维类,比如豆腐,鱼,少吃高热量类。

二、运动治疗:运动方面也要跟进,医生建议每周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

三、血糖检测:医嘱下达监测血糖七次每日(分别为空腹,早餐后两小时,中餐前三十分钟,中餐后两小时,晚餐钱三十分钟,晚餐后两小时,睡前。)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李阿姨的血糖监测稳定。

来到医院再次复查身体。

血检报告如下。

肝肾电糖血检报告【葡萄糖10.33mmol/L】血糖结果仍然有些偏高,但是和以前的报告相比,可以算是控制的不错了,经过饮食和运动的控制,已经有了一些起色。

又过了几个月,李阿姨定期来医院复诊。因为控制饮食得当血糖已经基本稳定,近一年下来,李阿姨口干的症状好转了,头晕和想吐的症状也渐渐基本消失了。

但是血糖仍然偏高。

看着李阿姨仍然忧愁的面容,医生安慰道:“李阿姨,你不要担心,现在这个情况看起来已经是有改善了,糖尿病的恢复是一个控制的漫长的过程,目前临床还没有办法根治糖尿病,在早期如果及时发现,保持生活规律和饮食规律,胰岛功能没有丧失的话,是有可能得到恢复的。只要您谨遵医嘱,管住嘴,迈开腿。如果到时血糖任然无法得到控制,我们再考虑下一步治疗。”

李阿姨听了,放下心来,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在家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一直坚持运动,坚持监测血糖。目前并没有到达必须用药物和胰岛素控制的地步。

糖尿病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煎熬的过程,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有异常,应该及时在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早阻断。如果想要不用药物,不用胰岛素,还想血糖恢复正常,就要看情况了,建议大家还是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不要随意用药。

各年龄段糖尿病人血糖达标值你知道吗?一文说全了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呢?它与进餐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正常值会有所区别。

一般空腹血糖为3.9~6.1 mmol/L;餐后1小时血糖6.7~9.4 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第3小时后恢复正常。

确诊糖尿病后的糖友们也会因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状态不同等,血糖控制标准也存在着差异。

1、最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人群是妊娠期糖尿病,其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5.5mmol/L,餐后一小时7.7mmol/L,餐后两小时6.6mmol/L。原则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以下。

2、成人糖友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简单说就是5678,即空腹血糖小于5.6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最好小于6.5%)。

3、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空腹低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低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

4、 对于老年糖友,空腹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低于11.1mmol/L;使用胰岛素的老年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可放宽到15.0mmol/L。

5、儿童糖友,需要兼顾血糖控制和生长发育来设定血糖控制目标。

(1)13~19岁青少年:空腹血糖5.0~7.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5.0~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0%。

(2)6~12岁儿童: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标准同上,但血糖控制放宽,空腹血糖5.0~10.0mmol/L,餐后5.6~10mmol/L。

(3)0~6岁儿童:空腹血糖5.6~10.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6.1~11.1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7.5~8.5%之间。

您达标了吗?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7版第51次印刷

2. 张俊清. 《血糖控制也因人而异》.健康时报.jksb.com.cn[2017年04月18日].

康康照护 用心呵护(王明兴供稿、邢玉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