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袜套(糖尿病袜套感)
春暖花开,这副“手套”为何摘不掉?
“大夫,这天气都暖和了,我怎么总觉得这手不自主,麻麻木木的,写字做事都不方便,好像戴着手套似的,你快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有的人火速换下冬装,踏入春天感受盎然春色,而有人却因为“摘不下来的手套”,踏入了医院的门诊大厅。正在焦急阐述病情的是南京市民王叔叔,王叔叔表示近日来总觉得指端麻木,以为是前段时间下雪降温天气寒冷所致,便一直没在意,结果转眼入了春,手指麻木的症状依然没有改善,甚至觉得脚也跟着麻,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南京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蔚介绍,王叔叔这种“戴着手套”的症状,在医学领域的专业名词称之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glove anesthesia)”,而麻木的范围是从手指、足趾向上,恰好到我们平时手套、袜子所在的部位,因此医学上就用“手套袜套样感觉”来形容患者的这种异常症状。
一般该症状多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维生素B1缺乏性周围神经炎等疾病。经过一系列检查证实,王叔叔口中这“摘不下来的手套”正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
王主任介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约为50%,患者多表现为双上肢和双下肢对称性的麻木、疼痛、针刺样感觉,更有甚者为蚁走感、灼热感、感觉过敏(手套或袜套样感觉)、感觉减退、消失等。有一部分患者会有自主神经症状,包括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便秘、尿失禁、心悸等。
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该疾病的发生多与糖、蛋、脂的代谢紊乱有关,长期高血糖能够导致微血管病变加重,加之血管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种种因素,最终导致神经损伤。根据王叔叔描述,自己患有2型糖尿病近10年,由于用药依从性较差,血糖一直不平稳,平常还有抽烟的嗜好。而这种“血糖控制不佳、生活习惯不良”的表现正是此类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专家指出,做好以下几点,都可以极大延缓病情的发展。
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运动并在运动时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损伤;戒烟戒酒,保持合理饮食,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心情;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和病情评估。
王蔚主任提醒,“手套袜套样感觉”并非糖尿病人群的“专利”,营养代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血管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干燥综合征)以及感染性、肿瘤性、遗传性疾病同样会出现相似症状,需要通过患者对病情的描述,以及针对性的选择CT、核磁、彩超、肌电图等检查手段一一排查病因。
通讯员 徐媛媛 张诗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
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出现4种情况应尽早找医生
前文《什么是糖尿病足》中讲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糖尿病足致残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呢?高血糖患者出现哪些表现要引起警惕呢?本文将为你一一讲述。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机体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患病之后除了进行生活干预外,必须终身服用降糖药物,如果口服降糖药血糖维持不理想,还需注射胰岛素。因此,治疗糖尿病可以说是一个“持久战”。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较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
糖尿病足分为缺血型、神经型、缺血神经型三种,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周围神经造成破坏甚至坏死而产生的病症。当足部出现小伤口时,不仅不容易恢复,还可能会有持续性发展、糜烂等症状出现,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有截肢的风险。那么,糖尿病足早期有什么警示信号吗?有的,当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出现以下不适症状时,要注意是糖尿病足的前期表现:
1、足部感知能力变差,有袜套感,皮肤木木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足部皮肤都有很好的感觉知觉,外界的冷、热和刺痛都能及时感知,比如,对热水的温度、小伤口的刺痛等都有非常敏感的感知。但是一旦出现了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逐渐降低,对小的刺痛没感觉,无论天气是否炎热,足部都是冰凉的状态。
有的人还描述为足部有袜套感,就是感觉小腿以下像是长期穿了袜套一样,手摸上去感觉是木木的。
有的患者还会失去对温度高低的感知能力,比如明明是七十度以上的热水,但足部却丝毫没有灼热感,甚至是烫伤了足部皮肤都没有感觉。
这是因为患者的神经系统已经被糖尿病破坏,失去了原本的感知能力,需要高度警惕。
2、行走时有踩棉花感、间歇性跛行,小腿酸痛。
由于糖尿病已经破坏了患者的神经和血液循环,导致患者足部处于缺少血氧供给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有的患者行走时有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有的患者稍微运动之后,就会有足部的痛感传来,出现间歇性跛行的情况,只能在休息之后症状才会缓解。但是之后再进行运动,症状又会随之出现,这也是糖尿病足的信号。
另外,受到糖尿病的影响,患者还会出现小腿腓肠肌疼痛的情况,让患者无法正常的行走。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间歇性跛行还会发展为持续性的疼痛,即便是没有走路,疼痛症状也不会立刻消失。
3、足部皮肤明显异常,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
糖尿病会对血管造成破坏,同时还会加重血液的粘稠程度。由于足部处于我们的肢体末端,所以血液循环也无法及时供给足部,会出现皮肤干燥、皮温下降。严重者会导致足部微血管出现异常扩张,血液透过足部皮肤显现出来,就会呈现出紫红的颜色,这就是糖尿病足最明显的初期症状。
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成分,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肌肉随之萎缩、皮肤弹性变得越来越差,从而也影响了足部皮肤的感知能力。
4、小伤口久久不易愈合,容易发炎甚至形成溃疡。
高血糖破坏了患者足部的微血管和神经系统,所以导致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同时由于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糖成分,细菌容易在伤口处滋生,所以伤口不易愈合。在细菌的作用下,伤口还会逐渐的扩大,而且,使用常规抗生素效果不理想,伤口容易化脓甚至出现溃烂。
以上是糖尿病足常见的早期信号,对于糖尿病患者,足部如果发现有其中之一的现象,应尽早地去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治,以免糖尿病足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截肢致残的严重并发症。
以上内容如果您觉得有用,敬请点赞、收藏、转发和关注。感谢您对飞狐医生的支持和鼓励!我将整理更多的医学知识与大家分享。
糖尿病患者四肢麻木、凉痛,可以试试这两个中药足浴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病人一般5~10年后,会有60%~90%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蚁行感、异物感、烧灼感、发凉等感觉异常,其中以四肢末端袜套样分布,区域麻木、疼痛合并有感觉异常最为典型,在病程末期常引起足部慢性溃疡和坏疽,可归属于中医“痹证、痿证、麻木”的范畴,中医称之为“消渴痹证”。
中药足浴通过直接作用于患处,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热能温通脉络,加速血流,促进血液循环;二是使用中药辛温之品,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三是通过局部受热,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具有疗效显著、经济实用、操作方面等优势。
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有哪两种中药足浴方可以助力阻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足浴方1
方剂组成:红花30克、桃仁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川芎3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牛膝30克、桑枝30克、延胡索30克、透骨草30克、威灵仙30克、伸筋草30克、路路通30克。
足浴方法:诸药浸泡20分钟,武火(火力大而急)煎煮30分钟,滤取药汁2500毫升,倒入盆中,待药温降至35~40℃,浸泡双下肢,并用软布反复擦洗,当温度下降后加入热水,使水温恒定,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4周。
处方分析: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川芎、鸡血藤、丹参活血行气,化瘀通络,具有扩张血管、增加机体外周组织的血流量,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微循环灌注,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缺血的作用;桑枝舒经通络,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透骨草活血消肿止痛,威灵仙通经活络止痹痛,延胡索行气止痛,伸筋草养血祛风,多种药物共同作用达到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瘀强筋骨之功。
临床疗效:能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足浴方2
方剂组成:伸筋草20克、透骨草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桂枝20克、艾叶20克、桃仁10克、鸡血藤15克、当归10克、木瓜15克、独活10克、路路通20克。
足浴方法:加清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文火续煎30分钟,取药液放入恒温浴足器中,加温水至3000毫升,药温35~40℃,浸泡双足,双足小腿的二分之一要被汤药浸没,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处方分析: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温阳通络止痛,桂枝、艾叶温阳通脉、散寒止痛,乳香、没药活血破瘀,桃仁活血散结,鸡血藤、当归活血养血,木瓜、独活、路路通通络止痛。
临床疗效:能较好的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障碍症状,能够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足浴注意事项
- 对于足浴水温度的选择不宜过高,否则容易出现足部被烫伤或者是出现创面不容易愈合的情况。对于严重下肢神经病变的患者,温度觉敏感性下降,可以让家人帮助来进行水温的测量。
- 糖尿病患者在足部皮肤出现伤口时不要足浴,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感染而发生严重的后果。
- 不可在饭前或饭后的30分钟内进行足浴,避免对患者的胃功能造成影响。
- 足浴结束以后应该用颜色较浅的干毛巾擦干全足以及趾缝间的水,这样防止局部出现浸渍,或者是溃疡等情况发生。
中药足浴的应用,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可以弥补单纯口服药物的不足,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2.张海文.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9):1301-1303.
3.任秋月,张硕,闫田田,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7,34(3):155-158.
4.白清.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成药,2015,37(5):962-964.
5.学妍,李明哲,冷玉杰.中药外洗(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176-178.
6.孙聪聪,徐巍龙,许方圆.消渴浴足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5):414-416.
7.沈永红.补气活血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6):860-862.
作者: 河南中医药大学 葛金华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