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丹红(丹红对糖尿病的作用)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药物介绍!不只是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四肢感觉异常、麻木以及疼痛等;体格检查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感觉减退;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有神经传导障碍(神经传导速度<50m·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为探究分析各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很多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观察,为这些药物的合理、有效使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与参考。
下面介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方法和药物,所有药物及治疗方案都要在医生指导使用。
一、临床医生常用的药物组合:
(一)、有的临床医生使用硫辛酸、前列地尔、丹红注射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是:
1、均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达标;
2、α-硫辛酸0.6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3、前列地尔10ug静脉注射,每天一次;
4、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疗程2周,有临床医生研究用上述方案治疗,结果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自觉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90.o%,显著高于单用) 硫辛酸的患者。
(二)、有的医生采用依帕司他、甲钴胺、前列地尔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方法是:
1、均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达标;
2、甲钴胺:每次服用 0.5 mg,每天3 次(连续使用4周);
3、前列地尔:10 μg,静脉注射 , 每天1次,。(连续使用10天);
4、依帕司他 , 50 mg/ 次,每天口服 3(连续使用4周);
有临床医生使用上述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观察到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到 95.50%,比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效果要更好,后者的总有效率为63.64%。
(三)有临床医生使用硫酸锌组、依帕司他二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
1、均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达标;
2、硫酸锌静脉滴注450 mg的硫酸锌;
3、依帕司他:50 mg口服,一天3次服用;
疗程21天,有临床医生使用上述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并观察到治疗有效率高达90.9l%,硫酸锌组、依帕司二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两种药物分别单独使用时的效果;单用硫酸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18%,而单用依帕司他治疗的总有效率72.72%,后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治疗药物介绍:
1、神经营养类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主要有:
1)神经节苷酯:主要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属于糖神经鞘脂类物质,是一种外源性神经节苷脂,是唯一可通过血脑屏障嵌入神经细胞膜的物质,能够促进神经元分化、生长、再生,并运输轴浆,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恢复,修复受损神经。
2)神经生长因子:DPN的发生发展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缺乏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补充,能够从一定程度减轻周围神经损伤,促进神经纤维生长,恢复受损神经纤维,从而缓解、治疗DPN的临床症状;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神经保护、营养剂,可以有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也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对神经损伤的恢复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过敏者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要慎用。
3)、肌肽: 脑苷肌肽注射液为营养脑神经功能的药物,主要组成成分为多肽、神经节苷脂、游离氨基酸等,可以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有修复、再生、营养的作用;可用于周围神经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性损伤,对神经有保护的作用,既可肌内注射,也可静脉注射。但是,肾功不全时慎用。
4)、甲钴胺、腺苷钴胺:它们都是体内维生素B12的活性辅酶,是细胞生长繁殖和维持神经系统髓鞘完整所必需的物质
2、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常用的是由于依帕司他;DPN患者体内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会导致细胞内山梨醇含量过高,引起细胞内出现高渗状态,造成细胞内环境失衡,引发胞内水肿,并导致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脱髓鞘改变,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多元醇通路代谢中的醛糖还原酶,减少细胞内的山梨醇聚积。依帕司他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联合西洛他唑等血小板积聚抑制药物作用更明显,一般需要患者持续服药3个月后,才能明显改善外周神经症状;
3、抗氧化应激类药物:α硫辛酸,α-硫辛酸是强效抗氧化药具有独特双硫键的抗氧化分子结构,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进而改善应激状态,清除自由基,增加神经滋养血管血流量,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神经髓鞘的形成和轴突再生,修复受损的神经,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的症状。同时,还能促进体内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其他抗氧化物质再生,提高神经Na -K -ATP酶,恢复周围神经能量消耗主要通道,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研究显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时,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自觉症状、神经系统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均显著高于甲钴胺,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4、前列地尔:又名前列腺素E1(PGE1),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血管扩张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机制是:通过强烈的扩张营养神经的微血管,降低外周小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合成,改善血液黏滞度,促进髓鞘形成及轴突再生,使受损的神经得以修复,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病变症状;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细胞内磷酸腺苷浓度增加,激活蛋白激酶,促进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流和改善微循环。前列地尔注射液是将PGE1封入直径0.2um脂微球,利用脂微球载体性、靶向性使药物在病变部位聚集,发挥作用,同时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及其在肺部的灭活,延迟代谢,维持长时间有效。
5、西洛他唑: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及抗血小板功能作用,适应症:可用于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症等;
6、 胰激肽原酶:是从猪胰腺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以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可用于多种心、脑血管病变,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视网膜供血障碍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等。近来研究发现,本品可用于防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针灸、中医、中药以及经皮电神经刺激、脉冲磁场等物理治疗: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PN也有着较好的疗效。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高血糖状态、氧化应激反应、脂代谢异常、微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因素、神经营养障碍等因素均参与到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中;糖尿病神经病变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患者若出现下肢麻木、瘙痒、发凉、疼痛、烧灼感等神经性症状时,病情就已经进入终末期了。因此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对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致残、致死、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甲钴胺,糖友之友
说到甲钴胺就绕不开维生素B12的四种家族成员,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含有咕啉环,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类咕啉化合物,维生素B12的家族成员主要包括氰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和甲钴胺四种,平时说的维生素B12就是泛指氰钴胺。
其中氰钴胺、羟钴胺属于前药,在人体内没有生物活性,需在体内转化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后起效。
甲钴胺别名为甲基维生素B12,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是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临床上用于周围神经病和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健康人一次口服120μg或1500μg注射,无论哪个剂量,均在给药后3小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其吸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甲钴胺可以不经过肝脏代谢,也不需要进行生物转化,可直接发挥活性作用,肝功能损伤患者可优先选用。
既往研究证明,补充维生素B12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存在维生素B12水平的降低。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最常用的降糖药之一,由于二甲双胍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严重时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所以如果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或者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都可能提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了,可以去医院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内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甲钴胺、腺苷钴胺,还是氰钴胺,均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但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甲钴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均优于腺苷钴胺和氰钴胺。
很多文献都有记载甲钴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如:
1、2019年第二期《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通过不同剂量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得出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大剂量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韩春花)
2、《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通过甲钴胺片与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得出结论甲钴胺片与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邱志滨)
3、《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12):通过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术术后的影响,得出结论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术的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底情况和提升视力。(李川、闫芳、刘洋)
另外,在《20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共识》中也指出,推荐补充 B 族维生素可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针对神经营养修复治疗药物推荐甲钴胺作为辅助治疗。在《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中,营养神经药物也是推荐甲钴胺。因为甲钴胺作为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较非活性维生素B12更易进入神经细胞内,可以促进神经元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
甲钴胺的以下服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也需要了解
1、过敏:偶见皮疹发生(发生率<0.1%),出现后请停止用药。
2、口腔及舌面疱疹,双唇结痂,眼睑膜充血。
3、其它:偶有(发生率5%-0.1%)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
4、禁用于甲钴胺或处方中任何辅料有过敏史的患者。
5、如果服用一个月以上无效,则无需继续服用。
6、从事汞及其化合物的工作人员,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本品。
7、本品见光易分解,故存放时应置于阴凉避光处或冰箱中,取出后应立即服用。
8、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9、若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给药。
10、老年用药:由于老年人机能减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少用量。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真相来了##药事健康超能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除了按时服用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也采用一些中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1. 采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汤剂的熬制,内服。不管学者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如何辨证分型,其始终离不开血瘀这一病理基础,故活血散瘀通络是本 病治疗的关键之一。
2.选择一些中成药治疗
如选择甲钴胺和银杏叶联合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
目前临床已有多种中成药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如木丹颗粒、 丹红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等,均被证实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液粘稠度。
另外依帕司他、巴喷丁药物与通 络活血的中药汤剂(双补通络丸与黄芪水蛭汤)共同使用也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代谢情况与末梢神经的供血情况。
3.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一种基于中医经络传导理论及西医皮肤黏 膜吸收、物理刺激原理而形成的中医外用方法,具有疏松腠理、疏通气血的作用,使机体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另外依帕司他、巴喷丁药物与通 络活血的中药汤剂(双补通络丸与黄芪水蛭汤)共同使用也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代谢情况与末梢神经的供血情况
4.中药熏洗
在临床观察利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益气通脉方熏洗治疗双手至肘关节、双足至膝关节,每日 1 剂,2 次/日,30min/次,5天1疗程。,1疗程后停用 2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共治疗 8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还能明显减 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周围神经功能.
5 穴位疗法
(1)针刺法为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
还可以在脾俞、三阴交、肾俞、足三里等穴 位进行针灸治疗,以促进患者肢体内血液的微循环,继而恢复其神经功能,同时也能起到调节 病人的机体代谢水平的功效。
(2)穴位注射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 础,结合现代医学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手段,其通过注射器针 刺和药物直接作用于经络穴位,可发挥穴位与药物的双重作用。
6 拔罐
在膀胱经与督脉经等位置进行上下拔罐,对患者的临床症状 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疗效较为可靠。
参考文献:
[1]段力,武凤震,梁庆顺,等.基于文献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中医证型规律及用药特点探讨厂J].中医药导报,2018,24 (10):31—35.
[2] 王国强.251例糖尿病足中医证型及常用方剂临床调查分析 EJ].中医研究,2015,28(05):40—42.
[3] 李海斌,杨生健,蔡春茂,等.甲钴胺和银杏叶联合治疗老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2例E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 (04):362.
[4]周雨薇. 益气通脉方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6):918-920.
[5] 熊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综合防治效果好. 健康必读,2019,2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