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烂手脚(糖尿病烂手脚在大连哪治疗好)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0
文章目录: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的预防,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是中医的优势病种,相对西医具有优势。

脱疽是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为脱骨疽。它的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节,下肢多于上肢。在初期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酸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以剧烈难忍。后期患肢出现坏死,指节脱落。

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与糖尿病足(DF)。

病因:

西医方面:目前提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局部血管缺血性病变和足部感染, 即所谓“三元学说”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发病机制。

中医方面:由于患者消渴日久,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受外邪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肉腐骨枯所致。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的预防

1.控制血糖。2戒烟是获得疗效和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3.注意防寒,尤其在寒冷季节要防止冻伤。4.防止肢体外伤,以免诱发或加重本病。 5.足部霉菌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诱发本病。 6.对因患肢剧痛而影响睡眠的病人,应防止坠床。7. 患肢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肢气血运行。

药物治疗

西药

口服周围血管扩张药物:周围血管扩张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周围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偏头痛、梅尼埃尔氏病、闭塞性脉管炎、降血压,也用以抗心力衰竭。如:酚苄明、

苄唑啉、开博通等。

中成药

1.筋骨痛消丸: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2.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躯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另外面色灰暗、倦怠乏力、自汗多等也可以用。

糖尿病还会“烂脚”,若想远离糖尿病足,这3招日常就要做好

糖尿病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在临床上发病率也比较高。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外号呢?主要是因为单纯的糖尿病并不会直接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如果血糖长时间居高,就会使人体的眼睛、肾脏、四肢、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慢性的损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人的身体造成各种折磨。

糖尿病足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又被称为糖尿病足溃疡。出现糖尿病足之后,患者最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脚部溃烂、坏疽。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溃疡的情况不断加重就会导致溃疡面扩散的越来越大。患者不仅要承受剧烈的疼痛,而且还会影响到走路,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溃疡面进行清创处理,必要的话只有通过截肢才能控制住病情的恶化!

糖尿病足如此可怕,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预防。

一、控制好血糖

患了糖尿病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平稳的状态。只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才能使身体受到的损害减少,只要脚部可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获得氧气以及各种营养,就可以避免脚部组织坏死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发作。

二、注意护理脚部

患了糖尿病之后,尤其是要注意护理好自己的双脚。比如平时可以适当按摩双脚或者使用40℃左右的温水来泡脚,可以刺激脚部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增强,平时还可以使用润肤乳涂抹在脚部,让脚部的皮肤得到滋润,以免出现干裂的情况。平时还要注意要尽量避免使双脚受到外伤,如果发现双脚出现了坏疽或者溃疡的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三、穿合适的鞋子

患了糖尿病之后,尤其是要注意脚部的血液循环。患者平时应该尽量穿软底、宽松、透气的鞋子,这样才能保证脚部获得充足的血液以及养分,不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在炎热的夏天,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尽量避免穿拖鞋或者凉鞋,更不能打光脚在地上走路,以免脚部的温度过低,影响双脚的血液循环或者被尖锐的物体刺伤引起感染。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糖尿病患者平时还要严禁抽烟、喝酒。要知道抽烟、喝酒会导致有害物质刺激到人体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系统,血液里面的有害物质增加,血液变得过度粘稠之后,血管发生硬化、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神经末梢组织也会受到损害,导致双脚更加容易发生病变。

糖尿病足对于患者的危害不止是影响正常的行走,如果患者真的病情发展为需要截肢的程度,那么身体的其他部位肯定也受到了不少的损害,其他的并发症也会发生。

所以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以控制血糖为主要的目标,平时一定要管住嘴,要承受住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之类的食物的诱惑,只有做到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才可以帮助自己远离糖尿病足以及其他并发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快速问医生

糖友足部破溃 小心患上糖尿病足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症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脚上受点小伤没什么大碍,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脚上的裂口或擦伤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容易会演变成糖尿病足,甚至导致截肢,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气温逐渐下降,冬季也快要来到,中老年人常有手脚发凉的情况。专家提醒,这时候糖尿病患者就要留心自己的脚,时时注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足。

小小烫伤短短几天竟致截肢

今年50岁的老刘有11年的糖尿病史了。几周前他在夜间用热水袋暖脚,第二天起床时发现自己左下肢被烫伤了。起初他并不在意,但慢慢地伤口开始蔓延到第二趾皮肤破溃,第三趾头也逐渐变黑。送医就诊后老刘持续3天高烧不退,无奈之下只好截肢,以免休克死亡。

医生指出,送医时老刘脚上破溃红肿,还渗出脓液,左脚肿得像馒头,是由烫伤后不注意而导致的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最初源于足部破溃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出现异常而导致患者发生的血管、神经病变,尤其是下肢、足部的血管病变,或是感染,使得足部一旦受损,就不容易愈合,甚至溃烂的现象。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博士徐静指出,很多的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溃烂,多是源于搔抓皮肤溃烂、水疱破裂、新鞋磨破伤、碰撞烫伤等小范围的皮肤损伤。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如足趾麻木、蚁行感、皮肤感觉减退等,容易被患者忽略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临床上把糖尿病足分为四期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每10个人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其中30%左右有糖尿病足。一般而言,糖尿病在发生5年以后都会有引发糖尿病足的可能。且多发现于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差、年龄大的人群。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把糖尿病足分为四期。即早期病变期,这时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常常被大家误认为是“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第二期为局部缺血期,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下肢疼痛,症状反复。

徐静继续说到:“第三期为营养障碍期,这时患者就会出现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尤其是在夜晚睡觉时。第四期为坏疽期,会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出现干性或湿性坏疽,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早预防、早发现,以及早治疗

糖尿病足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局部皮肤水疱,感觉缺失,皮肤溃疡等病变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徐静表示,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有全身治疗,即代谢控制,控制好血糖;扩血管,改善组织供血;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功能;抗感染;高压氧治疗,改善血循环和下肢缺氧。

“当然,还有局部清创,根据伤口的不同而分情况来处理;还有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利用造影找出堵塞的血管,从而打通,这种方法是相对来说比较有特色的。”徐静告诉记者,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时,要结合使用以上治疗方法,效果更好。

预防糖尿病足 要定期检查血糖

徐静指出,预防糖尿病足,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她说:“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定期体检,以监测血糖。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行买来血糖仪,每天检查;至于其他的患者,我建议至少每个月去医院体检一次。”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又该如何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呢?徐静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减退或缺失,对温度不敏感,极易烫伤。所以在进入秋冬季之后,首先要防止烫伤,尽量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脚器等,太冷时应穿好保暖靴和保暖袜,防止出现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