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龄化(糖尿病低龄化趋势)
知否|小孩也会得病!糖尿病为何越来越“低龄化”?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宋洋)今天(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针对目前糖尿病患者越来越“低龄化”现象,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小凤。
李小凤说,以前大家认为糖尿病就是老年病,而现在糖尿病患者越来越有年轻化、低龄化趋势,甚至有一些小孩子都得了糖尿病,原因主要在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首先是家族遗传的易感性背景,再者环境因素也占了很大比重。李小凤说,环境因素指的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作息以及压力等问题,“年轻人喜欢吃垃圾食品,这些食品的特点是体积小、热量大、升糖指数高,就容易出现肥胖,这可能就带来了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
李小凤说,现在年轻人普遍体力劳动少,运动量少热量消耗就少,一方面热量摄入多,另一方面热量消耗少,热量积聚带来胰腺β细胞功能负担过重,这是糖尿病的患病因素之一。“生活不规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说大家觉得半夜12点睡觉好像很正常,该睡觉时不睡觉,该吃饭时不吃饭,该起床时不起床。”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压力因素。李小凤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比较大,而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人体会分泌一些抗压激素,由此而来的升糖激素就可能导致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患者常见误区,李小凤提醒:一切都要回归热量问题,所谓的降糖挂面、无糖食品等凡是能提供热量的,可能都会升高血糖。合理防治糖尿病,还是要做到少吃一点,多动一点,放松一点。
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并呈现低龄化趋势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国作为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人数已超1.298亿,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中。目前,糖尿病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缺乏运动、“三高”饮食、吸烟、喝酒、熬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呈现低龄化趋势。
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长期过量摄入营养物质导致肥胖,继而导致血脂异常、代谢异常,最终出现糖尿病。
目前,在中国,有糖尿病又肥胖的患者有7000万。对于肥胖的人来说,肥胖本身会导致胰岛素抵抗,阻碍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结合不了就无法使血糖转移到细胞里面,所以越肥胖胰岛素抵抗越多,就会导致胰岛素失调。如果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功能受损,调节血糖的激素控制不了,就会引起血糖升高。
2糖尿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作高危人群,第二个阶段叫作糖尿病前期,第三个阶段叫作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和“前期”人群在人群中占比极高。如何让糖尿病前期人群不发展成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不发展出并发症,这都需要人们主动关注自己的血糖、体重等,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糖尿病的诊断
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测两个血糖,一个叫作空腹血糖,是指早餐前空腹状态测的血糖;另一个指标为餐后两小时血糖,从进食开始算,餐后两小时监测血糖。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但是数值如果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这类人随时都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大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尿毒症、足病变等。此外,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正常人的6倍,发生再梗的风险可以达到40%,而且预期寿命比同龄人减少三分之一。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70%会死于心血管疾病。
专业人士提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正确用药。同时,要做到早防早治、合理膳食、按时作息、多参加户外运动。(记者 潘聪 赵延灵 制作实习生王梦园)(校对陈延辉)
来源: 央视网
知否|小孩也会得病!糖尿病为何越来越“低龄化”?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宋洋)今天(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针对目前糖尿病患者越来越“低龄化”现象,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小凤。
李小凤说,以前大家认为糖尿病就是老年病,而现在糖尿病患者越来越有年轻化、低龄化趋势,甚至有一些小孩子都得了糖尿病,原因主要在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首先是家族遗传的易感性背景,再者环境因素也占了很大比重。李小凤说,环境因素指的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作息以及压力等问题,“年轻人喜欢吃垃圾食品,这些食品的特点是体积小、热量大、升糖指数高,就容易出现肥胖,这可能就带来了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
李小凤说,现在年轻人普遍体力劳动少,运动量少热量消耗就少,一方面热量摄入多,另一方面热量消耗少,热量积聚带来胰腺β细胞功能负担过重,这是糖尿病的患病因素之一。“生活不规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说大家觉得半夜12点睡觉好像很正常,该睡觉时不睡觉,该吃饭时不吃饭,该起床时不起床。”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压力因素。李小凤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比较大,而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人体会分泌一些抗压激素,由此而来的升糖激素就可能导致糖尿病。
针对糖尿病患者常见误区,李小凤提醒:一切都要回归热量问题,所谓的降糖挂面、无糖食品等凡是能提供热量的,可能都会升高血糖。合理防治糖尿病,还是要做到少吃一点,多动一点,放松一点。
编辑:马晴茹
本文来自【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