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吃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糖尿病必须要吃药吗)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抉择:老年发现糖尿病,吃药还是打胰岛素?

李叔叔今年62岁,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但是最近碰到点麻烦。

他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不错,直到最近总感觉口渴、疲乏、体重下降,于是去医院做了个全面体检。

不幸的是,医生告诉他,他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让李叔叔很是困惑和担忧。

李叔叔在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后,心情非常复杂。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患上这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

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学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了解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然而,医生还告诉他,可能需要药物治疗,甚至是注射胰岛素。

医生详细解释了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医生说:“李先生,根据你的血糖水平和目前的症状,建议你开始使用降糖药物。如果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控制血糖,可能需要考虑使用胰岛素。”

李叔叔听后,心里有些犹豫。他问医生:“我听说打胰岛素能更快控制血糖,为什么不直接开始打胰岛素呢?”

医生耐心地解释:“胰岛素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降糖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一开始就需要使用胰岛素。对于你的情况,我们可以先尝试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血糖。如果效果不理想,再考虑使用胰岛素。”

其实,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也都有这样的疑问:

听说打胰岛素能更快控制血糖,为什么不直接开始打胰岛素呢?

一、60~69岁糖尿病患病率为28.8%?

近年来,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糖尿病的流行状况尤其引人关注。

根据最新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呈现上升趋势。

  1. 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截至2019年,中国≥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3550万,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居世界首位 。
  2. 总体糖尿病患病率:根据2020年的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结果,60~69岁糖尿病患病率为28.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7.8%;在≥70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1.8%,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47.6%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并发症多、症状不典型、低血糖风险高、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 。

二 、何时需要开始用降糖药物?

根据指南的建议,糖尿病患者何时开始用降糖药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血糖水平: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且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运动)3个月后,血糖仍未达标时,建议开始药物治疗。
  2. 糖尿病症状: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即使血糖水平稍低,也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
  3. 并发症风险:对于存在糖尿病并发症或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可能需要更早开始药物治疗。
首选降糖药物的选择
  • 1. 二甲双胍

根据指南,二甲双胍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具有以下优点:

  • 降低肝糖输出: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来降低血糖。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它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不易引起低血糖:与某些其他降糖药物不同,二甲双胍单独使用时通常不引起低血糖。

使用注意事项

  •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定期监测肾功能。
  • 起始剂量应为500mg,每天一次,逐渐增加至1000mg,每天两次。
  • 2. 磺脲类药物

对于二甲双胍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使用注意事项

  • 容易引起低血糖,老年患者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 建议从低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剂量。
  • 3.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是近年来推荐的一类降糖药物,通过抑制DPP-4酶活性,延长内源性GLP-1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降低血糖。

使用注意事项

  • 不易引起低血糖,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 对肾功能要求较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安全使用。
  • 4. 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

使用注意事项

  • 有减重和降血压的作用。
  • 需注意泌尿系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三、具体用药方案

根据《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推荐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路径如下:

  1. 初始治疗首先推荐二甲双胍。
  2. 联合治疗:如果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联合使用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
  3. 特殊情况: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优先考虑使用具有心肾保护作用的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
总结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初诊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未能控制血糖时,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首选。

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定期监测和评估,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有效管理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何时开始用药及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等.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J/OL].协和医学杂志:1-43[2024-06-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882.r.20240528.1102.006.html.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1.21亿,呈日益增加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中老年。很多糖友总是纠结是吃口服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

糖尿病人选择打胰岛素还是吃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糖尿病的分型、病程长短、肝肾功能情况以及胰岛功能情况等。

1型糖尿病患者

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完全丧失,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因此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打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早期、胰岛功能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没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口服降糖药物通常是首选。毕竟口服药物更加方便,口服降糖药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然而,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下降,口服药物的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加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较差,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已经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此时,打胰岛素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胰岛素可以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对于这些患者,口服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或影响药物代谢,因此打胰岛素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药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生活方式、合并症情况以及个人意愿综合评估后决定。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糖友都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确保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

口服药还是胰岛素,糖友该如何选择?

很多糖友在治疗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吃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这个问题可谓让很多糖友不得其解。今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杨朝霞医生为你答疑解惑。

如果是1型糖尿病或者胰岛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时候需要以胰岛素为主,可以适当联合口服降糖药。还有一种是血糖非常高(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即使胰岛功能还尚存,这时候选择短期内胰岛素强化降糖,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还可以使促进自身胰岛功能的部分缓解,之后可以逐步减少胰岛素用量,改为口服降糖药,甚至停药。

妊娠期间降糖药物的最佳选择是胰岛素。因为口服降糖药有很多都对胎儿有影响,而胰岛素是自身分泌的,对胎儿没有影响,所以胰岛素更安全有效。合并有严重的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合并症的情况,很多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受限,此时也会以胰岛素为首选。从治疗的便捷性来说口服药的确是更方便,依从性更好。(通讯员 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