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传染吗(乙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2型糖尿病会传染吗?该注意些什么?
2型糖尿病会传染吗?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不会传染,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以遗传,其发病原因也有很多,有环境因素、内分泌失调导致胰岛素的功能障碍,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血糖控制不好而并发了糖尿病,但是这种疾病并不属于传染性疾病,也没有任何传播途径。那2型糖尿病不能被传染又是怎么得的?该注意些什么?
2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俗称“成人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起病多隐匿,症状相对较轻,易被患者忽视。2型糖尿病的起病原因复杂,但是有特别的易发人群。
年龄大于40岁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类人群身体机能都随着下降,身体代谢出现问题。
超重或肥胖人群: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静坐生活方式的人群:由于患者长期静坐,不运动,导致糖代谢紊乱,有可能长期在体内堆积造成糖尿病。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由于糖尿病有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父母一方有糖尿病的患者得病几率比较高。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有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史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脂血症,进而出现糖尿病。
患有多囊卵巢的患者:此类患者多有代谢紊乱的情况,最终导致糖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
对于易发人群的可以得知,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营养丰富且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不久坐,保持匀称的体态,加快新陈代谢,都是糖尿病易发人群该有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会相互“传染”,尤其是吃住在一起!一定要共同防范!
糖尿病 家人也会相互“传染”
家庭成员的生活作息会相互影响
成员应共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家庭则是构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平台,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战场,在糖尿病的早防早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有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1.144亿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
2017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第 8 版糖尿病地图。数据分析,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比 2015 年增加了1000万。全球每11位成人中就有1位罹患糖尿病;每两位糖尿病患者就有 1 位未确诊。预计到 2045 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 6.29 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 1.144 亿,已成为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此外,糖尿病还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相关数据显示,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表示,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是一枚定时炸弹,约七成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高危的风险。
除心血管疾病外,糖尿病并发症还能导致失明、下肢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等。
家庭在糖尿病管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姬秋和说,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运动少、长期饮食过量、肥腻饮食、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然而,2型糖尿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也就是说,即使不是遗传病,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亲属在同等条件下,也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共同的饮食、作息、运动等习惯,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易患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证明,家庭是构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平台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战场,在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秦映芬表示,当一个家庭拥有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时,每位家庭成员通过相互影响而从中受益。强化家庭对糖尿病的管理、护理、预防和教育条件,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另外,随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的治疗花费急剧增加,虽然医疗保险是此病治疗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家庭在此方面的费用也不容小觑。姬秋和表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大大减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速度,从而减少家庭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花费。
此外,糖尿病并发症的减少意味着大大降低患者致残的可能,这更是减少糖尿病家庭负担的重要方面。
防控糖尿病离不开家庭成员的互帮互促
糖尿病在治疗上需要根据血糖的波动实时进行调整,生活中要对饮食、运动等进行长期的管理。
因此,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掌握一定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从全家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学习等多方面达成共识,相互帮助和督促,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延缓和避免糖尿病并发症。
在饮食方面不要只吃某几种低糖的食物,而是要在选择多样化食物的基础上,多吃高纤维的膳食;同时戒烟、节制饮酒、限制钠盐、少食多餐。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还可降低体重,增强免疫力。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半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运动强度不要太大。饮食和运动都是辅助疗法,重点还是在于合理的药物治疗。(保健时报报记者 董超整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董超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一人中招,全家患病风险加倍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刘千
你知道吗,糖尿病有遗传风险,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较大;糖尿病也可以“传染”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研究证明:家人、配偶之间一些相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也就是说,因为同一家人,饮食结构差不多,生活习惯差不多,运动习惯差不多,处在一个相似的环境中互相影响。这里指的“传染”的原因有两点:遗传是原罪;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
图:视觉中国
怎么判断自己被“传染”了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表现不一定明显,但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出现下列情况应予以警惕,及早到医院检查:
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肌肉酸痛、肢体水肿;
经常或反复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霉菌感染、皮肤毛囊炎等;
容易生疮长痈及皮肤损伤,伤口不易愈合;
皮肤瘙痒明显,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糖尿病首发症状;
手足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感,针刺感或刺痛;
视力减退,尤其是双眼视力减退者;
餐前易出现心慌、饥饿感、出汗、颤抖等症状,进食后即可缓解者。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的测定值: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
怎么样预防糖尿病“传染”?
健康饮食:记住5个一点
研究表明,增加全谷物、果蔬、鱼、禽肉等膳食摄入,同时减少红肉、加工食品、甜饮料及淀粉质食品的摄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预防糖尿病,饮食可以记住5个一点:
杂一点:甭管荤菜、素菜、粗粮、细粮,什么都吃,而且种类越多越好;
淡一点:少盐、少油、少麻辣,清淡饮食最养胃;
鲜一点:食物越新鲜、越时令越好,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素一点:青菜豆腐保平安,肉食的比例一定要降下来;
少一点:一餐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
适量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
如果要想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不管是散步、慢跑还是游泳,可以减轻体重,也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为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多运动对预防1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图:视觉中国
注意放松和休息
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体一直处于战斗模式,再加上情绪波动不稳,血糖可能居高不下,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糖尿病。
一定要学会放松,比如做做瑜伽、冥想、散步、听轻音乐,尽量让自己卸下重担,血糖自然而然就会下降。
另外,睡眠不足也是大忌,神经系统得不到休息,就影响身体对血糖的调节。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会翻倍,所以尽量不熬夜。
戒烟
有研究显示,与不吸烟人群相比,主动吸烟人群的糖尿病风险要高出37%;在不吸烟人群中,那些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吸入二手烟的人高22%。
限酒
过量饮酒会损伤身体器官、引发疾病,造成胰岛的损害。胰岛损害后,胰酶和胰岛素释放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糖代谢,导致糖代谢紊乱,脂肪聚集,最终形成糖尿病。
定期血糖检查
家里有糖尿病患者,那你也一定要提高警惕。30岁以后最好每年都测一次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偏高可以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止住“糖尿病”的脚步!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