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的用法(糖尿病胰岛素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正确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糖尿病正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等因素而产生的疾病。因此,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胰岛素使用的不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为提高血糖达标率,糖友们应该对胰岛素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注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有所了解。
注射部位需适当
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其中腹部是优先选择的部位。这些部位的皮下脂肪组织有利于胰岛素吸收,而且神经末梢分布得较少,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
注射部位要轮换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层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导致吸收率降低。所以建议选择对称部位轮换的方法注射。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推荐一种已经证实有效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轮换。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每次的注射点都应间隔至少1厘米,以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
注射时间应有异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使用胰岛素的类别不同,那么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可以分为餐前注射、餐时注射及餐后注射。为了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常规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需在餐前注射。由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具有吸收快,起效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这类胰岛素需要餐时注射,注射完毕后必须立即进食,避免低血糖。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可保持夜间血糖平稳,避免黎明前高血糖,应在睡前注射。
胰岛素注射有技巧
如果使用8毫米的针头,为保证胰岛素注射至皮下,需捏起皮肤形成皮褶后,呈45°角快速进针,缓慢注射药物,然后拔出针头,且不能过早地松开皮褶;如果患者使用的是4毫米、5毫米或6毫米的针头,则可垂直进针,不用捏皮,但在四肢或脂肪较少的腹部进行注射时,为防止肌肉注射,也可捏皮注射。
针头不要反复使用
胰岛素笔针头由于价格较高,未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目前普遍存在重复使用问题。注射笔用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不仅增加患者疼痛,而且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甚至可出现针头留置在体内的意外。所以,糖友们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
胰岛素保存要得当
胰岛素是一种精细的蛋白质分子,其稳定性易受各种因素,如温度、光照情况和振动等的影响。例如,在低于0℃的条件下,胰岛素的活性会遭到破坏;若温度超过25℃,胰岛素的功效会降低。因此,保存胰岛素时,应避免极端的温度条件。未开封的胰岛素(包括瓶装胰岛素、胰岛素笔芯和胰岛素特充注射笔)应储藏在2℃~8℃的环境中,避免冷冻和阳光直射,防止反复震荡。
来源:健康报
血糖高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关于胰岛素的注射与停用,建议掌握
胰岛素可以说是近些年来,“热度”最高的注射类药物之一,对于很多血糖偏高的患者来说,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注射,从而更好地调控体内的血糖值,以及防范糖尿病。
但我们也知道,高血糖患者在早期,其实是可以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那么,得了高血糖,究竟何时需要使用胰岛素呢?又应该在何时停用呢?这些“知识”,建议大家早了解。
一、得了高血糖,何时用胰岛素?
1.1型糖尿病患者
从病理上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受损、活性降低,自行分泌的胰岛素量已经低于健康标准以下,因此,在血糖升高时,患者往往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才能辅助调控血糖,避免出现血糖峰值。
而1型糖尿病目前多见于青壮年人群之中,是一种受基因缺陷影响较大的病症,有这类家族病史的朋友,往往需要格外留意。
2.糖化红蛋白值大于7%
糖化红蛋白值也是衡量机体分解利用糖分的依据之一。目前,血糖浓度稍稍偏高的朋友大多会通过口服降糖药来稳定血糖值,虽然这样确实能稳定血糖,却无法从根本上调理病症。
此时,患者还需要监测自身的糖化蛋白值,若其已经达到7%甚至更高,那么就应当考虑注射胰岛素来辅助治疗。
3.妊娠期高血糖
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朋友,其体质状况往往会出现较大改变,并且呈现出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代谢综合征症状。但若是在孕期血糖偏高,在降糖手段的选择上往往就需要格外谨慎。
就口服降糖药来说,药物成分可能会跟随物质循环进入胎儿体内,继而影响其正常发育;而胰岛素本质是大分子蛋白,几乎不会通过胎盘进行输送,所以相对来说,往往会更为安全。
4.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所以,如果不是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基本不会就医检查。因此,不少人在确诊高血糖时,其糖化蛋白值都在9%甚至更高的水平。
而对于这种类型的糖友来说,即便是2型糖尿病,也应当采取注射胰岛素与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以此达到快速稳定血糖的目的。
二、何时停用胰岛素?
1.先决条件
若想停止注射胰岛素,首先要确定自身血糖控制是否已经达标。如果在全天注射胰岛素不高于24个单位的前提下,空腹血糖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下,且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那么或可以考虑停止注射。
此外,患者还需要确保自身的胰岛细胞功能较为稳定,同时,没有其它并发症状出现。
2.停用流程
胰岛素的停用当然不是说停就停的,即便病情已经处于恢复状态,患者依旧要“稳扎稳打”。
目前,临床上较为通用的方法是“减半停用法”,患者可以在停药周期内每天注射前一天一半分量的胰岛素,同时,密切观察自身血糖的变化趋势,若依旧稳定,则可以逐渐停止注射。
当然,即便是不再使用胰岛素,该吃的降糖药也还是要继续补服用的,不可擅自停服。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糖友的福利来了!2种新胰岛素:高浓度胰岛素和一周一次的胰岛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一定不会陌生,但现实中不少糖尿病患者是比较抗拒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认为注射胰岛素后就不能停用了;二是目前大多数的胰岛素都需要每天注射2-4次,许多糖尿病人认为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但如果告诉大家,有一种胰岛素,只需要注射液很小的剂量,或者每周只需要注射一次,便可平稳控制血糖,这种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现在,这种新型胰岛素即将要与我们见面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提前了解一下吧。
1.甘精胰岛素注射液U300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U300是其中一个即将上市的高浓度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由于添加了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使等电点升高,因此注射后在人体内不易溶解,可在皮下形成结晶,缓慢溶解,促使胰岛素二聚体和单体缓慢释放到组织和血液中,从而起到长效作用。
甘精胰岛素另一个优点就是降糖作用平稳,没有明显的峰谷浓度,因此也很少会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目前我们使用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主要为U100(Gla-100),也就是每毫升注射液中含有100单位甘精胰岛素,每天只需要注射液1次,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在睡前注射,也避免了对日常社交活动的影响。
而今天我们要隆重介绍的是甘精胰岛素的升级版——U300(Gla-300),也就是每毫升注射液中含300单位甘精胰岛素,Gla-300除了具有原来Gla-100的所有优点以外,由于浓度更高,因此注射剂量更小,却具有更长的药物维持时间,有研究结果显示,Gla-300连续注射8天,能够维持血糖稳定长达30h,而Gla-100最长只能维持25h。不仅如此,与Gla-100相比,Gla-300的血糖控制更优,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2.一周仅需打一次的icodec胰岛素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研发新型胰岛素,试图解决频繁注射的麻烦,2020年,好消息传来,科学家通过修饰胰岛素分子研发出icodec,注射后,icodec即可与白蛋白牢固、可逆结合,形成“循环存储库”,半衰期长达196小时!这一新型胰岛素可以一周注射一次,满足糖友的胰岛素需求。
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未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使用icodec胰岛素的降血糖效果和安全性,与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U100的患者相似。
目前icodec胰岛素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希望这将加速该产品的全球开发计划,并实现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从而惠及更多糖尿病患者。
当然,由于这些新型胰岛素研发成本高,上市后在价格方面可能会偏高,但由于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和国家谈判的深入开展,这些药物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以一个亲民的价格供广大糖尿病患者使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袁晨光.甘精胰岛素注射液U300配制及质量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