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糖尿病与冠心病流行病学)

金选医课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容易引发心脏病,哪些信号必须警惕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估算,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970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此外,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大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系统危害极大,引发各类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由于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漏诊,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警惕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四种表现

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由卧位到站立时,收缩压(上压)下降幅度超过 30mmHg、舒张压(下压)下降超过 20mmHg,这种情况称为“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使其交感神经发生病变,控制血管收缩的能力下降,引发血压出现一过性下降。因此患者经常会有头晕、眼花,心慌、出汗、眼前发黑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厥。

静息心率加快

患者常出现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一般较快,大于90次/分。是由于糖尿病累及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所以心率常有增快倾向。这种心率增快比较固定,不易受各种条件反射所影响,有时心率可达130次/分,是迷走神经损伤的重要提示。

无痛性心梗

一般情况下,当人心肌缺血缺氧时,会产生剧烈的心绞痛。而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普遍比较迟钝,使疼痛症状变得不典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情况时,往往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不齐、血压骤降,有些甚至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不一定有明显的心前区疼痛,因此常常不自知,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甚至猝死。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多,且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更容易发生再次梗死,容易发生心搏骤停,必须提高警惕。

发病年龄早

一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群。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人群心血管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10年,近年来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是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者。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多(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以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策:降糖降压兼降脂

降糖

糖尿病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是长时间的累积而成的。早期发现糖尿病,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尽可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尤其重要。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等。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药物选择,更偏向于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这两类,因为这两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脏。另外,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不可忽视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对于口服药物效果欠佳时,应联合胰岛素共同治疗。

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危险性会随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增加而增加。因此,患者需要尽可能保证HbA1c< 7.0%。值得注意的是,在降糖的同时需要避免发生低血糖,因低血糖容易加重患者的心脑供血不足状态,诱发脑血管意外。

降压

研究证实,收缩压< 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可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几率明显减少。因此,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尽可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而对于伴有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还要进一步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常用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普利”为后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沙坦”为后缀)、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一般主张选用长效降压药,因为短效降压药可致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是导致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

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糖尿病患者早期建议使用“普利”或“沙坦”类药物降压,对心脑血管有一保护作用。

调脂

糖尿病患者通常表现为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国内外指南都认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首要治疗目标。降脂目标:TG< 1.7mmol/L,HDL-C男性>1.2mmol/L,女性>1.4mmol/L,LDL-C<2.6mmol/L,对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LDL-C需进一步降低至1.8mmol/L以内。

除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通常使用降脂药物来调节患者的血脂,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其中,他汀类可抑制胆固醇合成,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LDL-C、TG,升高HDL-C;贝特类主要降低血清TG。与此同时,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一般推荐用量为75-150mg/日。日常少吃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另外,患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配餐,控制总热量摄入,少食多餐、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还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做心电图检查,测量血压,检测血脂、血糖和HbA1c等指标。如果突然出现明显心律不齐、血压骤降、恶心呕吐、疲乏和其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都应引起警惕,尽快就诊,以避免漏诊和误诊。#联合国糖尿病日,关注糖尿病人#

当糖尿病遇上冠心病,警惕伤害1+1\u0026gt;2!

“糖尿病”和“冠心病”,这两种在很多人眼中毫无关联的疾病,实际上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心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52.9%[1]。并且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很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可不是1 1等于2那么简单!

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同时发生,会造成哪些危害?

冠心病通俗来讲,就是给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而出现了狭窄,就如同有一只手“掐住”了血流,让原本畅通无阻的大河变成了涓涓细流。患者出现这种病变后,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糖尿病是一种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障碍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虽然听起来和血管、冠状动脉关联不大,但研究发现,合并患有糖尿病会让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同时发生,其心血管事件也就是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的可能性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高很多。有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轻度狭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接近于中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中度狭窄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则堪比重度狭窄的非糖尿病患者 [2]。

这意味着,当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时,病情会更为严重,不仅会增加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会提高患者的病死率。

二、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该如何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管理血糖和治疗冠心病需要双管齐下,同步进行,这是重要的治疗目标。

1.血糖管理目标

建议大多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为<7%,但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没有低血糖风险、没有其他不良反应,且年龄较轻、预期寿命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遵医嘱考虑采取更严格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如<6.5%。

2.控糖药物选择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控糖药物上可以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比如部分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和度拉糖肽)以及部分 SGLT2i(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卡格列净)。

3.冠心病治疗方法选择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除了控糖药,患者还需遵医嘱坚持长期服用冠心病的治疗药物,多部指南共识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①抗血小板药,常用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②β受体阻滞剂,常用如美托洛尔,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心肌缺血,降低心绞痛等的发作频次。

③调脂药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他汀类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主要作用是调节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等,同时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

④ACEI/ARB类药物,如雷米普利、贝那普利等,一方面这类药物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另一方面除了能有效降压以外,ACEI/ARB还具有一定的心肾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ARB还能够用于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在中成药方面,目前临床上普遍建议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成药来增强治疗效果,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如麝香保心丸等。它具有两个不同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次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麝香保心丸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治疗费用更低,能够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3]。二是在突发心绞痛时急救服用, 舌下含服2-4粒麝香保心丸,能够快速缓解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最快30s即可起效[4]。这两方面的作用,对于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能降低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获益更多,且药物安全性良好[3]。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高油、高脂、高盐、高糖等食物,并保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辅助疾病的治疗。最后,再次强调,无论是否确诊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日常都要重视血糖筛查,尤其是餐后2小时的血糖测量,避免成为“隐形糖人”,导致病情加重。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7-10.

[2]Zhang HW, Jin JL, Cao YX,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ardiovasc Diabetol. 2021 Oct 23;20(1):214.

[3]Zhou J, Shi H, Ji F, Wu Y, Zhao Y, Qian J, Ge J.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hexiang Baoxin Pill (MUSKARDIA)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oncomitant diabetes mellitus: a subgroup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hin Med J (Engl). 2023 Jan 5;136(1):82-87.

[4]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7):782-790.

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有什么关系?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跟糖尿病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第一死亡原因,那么,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30年前,心肌梗死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的疾病,可是现在3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它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轻。

为什么发病年龄越来越轻呢?

其实,除了心肌梗死以外,现在其他疾病的发病也越来越年轻,比如说糖尿病,假如有了糖尿病,就非常容易发生冠心病,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目前,糖尿病贡献给冠心病的大概至少30%,或者40%以上,这都是因为合并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有点像兄弟一样,它们俩关系挺好的,但其实这不是一个好事情,有冠心病的人经常会有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很容易发展成冠心病,它们两个互为恶性的兄弟。有糖尿病的人大体上过10年、8年基本上都发展成冠心病。

因此,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一定程度上的因果关系,或者说至少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本期嘉宾: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孔祥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