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打胰岛素有依赖吗(糖尿病打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吗?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长期平稳控制血糖的必要措施,胰岛素是应用最广的降糖手段之一。1921年胰岛素的发现,使很多糖尿病患者免于各种并发症和死亡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胰岛素会让人产生依赖吗?临床治疗中,确实有很多患者担心,一旦用上了胰岛素就意味着病情更严重了,应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就离不开胰岛素了?真是这样的吗?

首先给出答案:人体对胰岛素治疗无依赖性。所谓依赖性是指连续应用(一般二周以上)的某些药物,使机体逐渐对其产生强烈嗜好,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症状的特性。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等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由此不难看出,胰岛素严格来说不是药,它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物质,与毒品、依赖性药物有本质区别。部分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自身胰岛素分泌减少,不得不依靠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否则会因血糖代谢障碍而发生严重后果。使用胰岛素治疗,是为了给患者补充体内因疾病而缺乏的生理激素,并不存在胰岛素具有依赖性的说法。

在不少糖尿病患者眼里,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极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使用。其实,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都是临床常用的降糖措施,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降糖疗效更强一些,两者在具体选用时主要还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

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对初诊时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样不仅有利于血糖尽快控制,还可以保护甚至修复胰岛功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高糖毒性消除,之前受损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改变,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减少,甚至能够停用,改用口服降糖药。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当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时,口服降糖药尤其是促泌剂往往是无效的,只能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因此,胰岛素是长期用还是短期用,主要取决于具体病情,尤其是患者自身的胰岛功能状况。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无论是用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需要长期坚持。显然,这与“成瘾”并无关联。

此外,胰岛素的用量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随时调整。长期高血糖可以抑制患者的胰岛功能,治疗后血糖下降,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改善,对外源性胰岛素需求减少,需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最后需要牢记的是,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戒烟戒酒等)应当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全程。如果使用胰岛素后忽视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会导致血糖水平反弹。这时,若想再把血糖降下来,势必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甚至陷入胰岛素越打越多的不良循环。

作者:内分泌科 赵灿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不会上瘾

糖尿病人打胰岛素不会上瘾 什么情况下需要打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高时,如空腹超出13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10%,使用胰岛素,能够解除高葡萄糖毒性的作用。但是许多患者却担心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用了就停不下来。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医生指出,使用胰岛素不会产生依赖,不用担心一旦打上胰岛素就停不掉。从严格意义上讲,胰岛素并非是化学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如果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也就无以维系。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所以可根据患者胰岛功能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打胰岛素

什么情况下需要打胰岛素?《美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认为,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即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同时使用一种口服药,如果3个月内血糖不达标(达标就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要在6.5%以内),就过渡到第二步:联合的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不理想,则过渡至第三步: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把基础胰岛素治疗改为强化治疗。

这些糖尿病患者必须打胰岛素:

1.糖尿病合并非酮症高渗昏迷、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

2.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发展为增生期,而血糖水平较高者;

3.糖尿病合并肾病、血糖水平较高者;

4.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脑血管堵塞或脑出血等应激状态;

6.肝功能与肾功能不全者;

7.妊娠与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

8.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者;

9.同时患有需要服用能够升高血糖的药物进行治疗的疾病,如需要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垂体前叶激素治疗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亚急性关节炎、哮喘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

10.显著消瘦的患者,血糖水平较高者。

一旦打上胰岛素,终生都要打胰岛素?医生辟谣,告诉您真实情况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疾病,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朋友和亲人患糖尿病,对胰岛素可能也都耳熟能详了。但是由于有个传言,说糖尿病患者如果打了胰岛素就会产生依赖,终生都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以至于一些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敬而远之,因此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这种说法是对的吗?为什么呢?

胰岛素用上就需要终生使用吗?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胰岛素是人体本来存在的一种调控血糖的激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是我们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它可以使我们的全身的细胞摄取和使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多余的葡萄糖会在它的作用下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肌肉细胞中,或者转化为脂肪,不会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过多。

而糖尿病跟胰岛素的功能密切相关,但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分为多个类型。我们常见的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治疗的方案也会不同:

(1)1型糖尿病

目前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仍没有研究清楚[1],可能跟遗传、免疫、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有关。从病理上面来看,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破坏,胰岛功能的储备分泌非常低,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只有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则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受损两种病理生理机制[2],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存在并发症的情况来酌情考虑,如果患者体内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没有完全受损,就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不使用胰岛素。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可以长期或者临时使用胰岛素,对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作补充,控制血糖。当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后,是可以停用胰岛素,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的,并不要终身使用的。所以当医生考虑给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时候,不要因为担心什么胰岛素依赖而耽误病情。

结语

总之,胰岛素是好药,不存在成瘾性,同时安全性很好,只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一般都是利大于弊。如果你的血糖很高,医生建议你打胰岛素治疗,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及时使用胰岛素,千万不要听信谣言,自行停用。

参考文献:

1. 高会敏, 蒙碧辉.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09, 038(001):4-7.

2. 高静, 段畅, 李丽娟.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 v.21(21):101-104.

#真相来了# #辟谣# @头条健康 @头条辟谣 @健康真相官

更多关于糖尿病防治的健康知识,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获取药师方健的科普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