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对糖尿病的功效(青蒿能治病吗)
来自植物的四大名药
来源:生命时报
本报记者 张 芳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黎小妍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赵同峰
编者的话:据史料记载,四千多年前人类就有利用植物治疗疾病的历史,到现在,天然植物仍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源自植物的药物,曾大大提升人们的平均寿命,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有四大药物,可谓是里程碑式的“神药”。
青蒿素,蒿草是最大功臣
公元前340年,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确说,青蒿能“治疟疾寒热”。但它真正走进人们视线,并与治疟疾相关联,则得益于屠呦呦和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
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地恶性疟疾流行,恶性疟原虫也开始对氯喹等抗疟药产生耐药,军队因此出现严重减员。当时的越南领导人向我国求援,希望能解决这一难题。此后,一个代号为“523”的研究项目正式开展。
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后,与同事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当时,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筛选出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开始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并走访老中医,进而整理出一个包括640余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1971年,她改进提取方法,用沸点更低的乙醚代替乙醇作提取液,最终得到了青蒿提取物。1973年,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其正式命名为青蒿素。
2004年,全球的医疗机构开始认可将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它逐渐替代奎宁和其他药物,成为抗疟药物的首选。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功效:抗疟疾。另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对治疗肺动脉高压、糖尿病、真菌感染以及免疫调节等也具有一定作用。
阿司匹林,柳树皮里的退烧药
公元前的古苏美尔人曾在泥板上记载用柳树叶治疗关节炎的功效;古埃及人的《埃伯斯纸草文稿》中,也有“干柳树叶可止痛”的记载。几千年后,当人们将目光从柳树叶转移到柳树皮时,阿司匹林的雏形便诞生了。
19世纪20~50年代,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的研究者陆续从柳树皮中成功提取水杨酸,用于治疗发烧和疼痛。但这种提取物有一个显著缺点,就是味道很糟糕,且对肠胃刺激大,许多患者甚至认为服用它比忍受病症更痛苦。直到1897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给水杨酸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发明了乙酰水杨酸,上述问题才得以解决。乙酰水杨酸就是阿司匹林。
据称,霍夫曼的研究动力来源于父亲服用水杨酸时对药物强烈味道和副作用的抱怨,他的父亲因此也成为了最早尝试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899年,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后,阿司匹林进入市场。
1971年,英国科学家约翰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预防血小板凝结、减轻血栓风险,并因此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
功效:1.防血栓。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降低心绞痛、急性心梗、短暂性脑缺血及继发脑卒中风险;术后可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2.解热镇痛。阿司匹林是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3.其他。1989年发现阿司匹林可延缓痴呆症进程;1994年被用于治疗孕妇先兆子痫;1995年研究发现,它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等。
二甲双胍,山羊豆里的噬糖者
看起来好像化学制剂的二甲双胍,来源于一种天然植物——山羊豆。山羊豆原产于欧洲、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又被称作山羊芸香、法国紫丁香、西班牙红豆草等。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已将山羊豆的地上部分作为草药用于缓解多尿,这正是糖尿病典型症状之一。经过不断探索,科学家发现其中能够缓解症状的有效成分是山羊豆碱。但山羊豆碱的毒性太强,并不能直接用于临床。
为突破这一障碍,科学家开始深入研究其化学结构,最终确认,真正起降糖作用的是两个相连的胍环,也就是人们说的“双胍”。1921年,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首次合成二甲双胍,明确了这种化合物的降糖作用。
二甲双胍的应用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就在它问世后一年,胰岛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对医生来说,胰岛素的神奇疗效远远超过了从植物中提炼出的“双胍”,双胍类药物一度被遗忘。
1957年,法国糖尿病学家斯特恩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二甲双胍的降糖功效;同年,二甲双胍在法国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1958年,二甲双胍在英国获得使用批准。斯特恩将该药命名为“Glucophage”,意为“噬糖者”,此名被沿用至今。
功效:1.治疗2型糖尿病。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建议,除存在禁忌证或无法耐受外,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优先使用二甲双胍,并推荐全程用药。
2.其他。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它还有助于降低骨折风险;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二甲双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奎宁,金鸡纳树上的抗疟药
传说,几个世纪以来,南美印第安人一直使用金鸡纳树皮治疗发烧。这是一种生长于安第斯山脉的高大乔木植物。科学研究表明,金鸡纳树的树皮及根、枝、干中含有25种以上的生物碱,特别是树皮中生物碱的含量最高,干树皮中含有7%~10%的生物碱,其中70%是奎宁。
有关金鸡纳树最出名的一个故事,发生在400多年前。当时,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没想到在踏上这片瘴气蒸腾的大陆后,很多人患上了严重疟疾,其中就包括西班牙驻秘鲁总督夫人安娜(Ana Chinchón)。病危之际,一名印第安姑娘为总督夫人偷偷送去金鸡纳树皮研磨成的粉末,安娜转危为安,便将这种树皮引入欧洲。据称,在1742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就是根据上述故事,将该树命名为金鸡纳树(Cinchona)。但实际上,早在总督夫人踏上南美大陆之前的17世纪初,西班牙人就将金鸡纳树的树皮带回了欧洲,只是当时仅在小范围内传播。
1817年,法国药剂师首先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得到了奎宁单体。因天然奎宁来源有限,远不能满足民间治病所需。17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曾被称为“金鸡纳霜”。直至1945年,奎宁实现人工合成,产量才有了保障。但随着其他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如氯喹、羟氯喹的研发,奎宁逐渐在临床上被取代,现在已不常用作抗疟药。
功效:用于对耐氯喹恶性疟、脑型疟、间日疟等的防治。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有人说青蒿素可治愈糖尿病,这是真的吗?
2015年,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从青蒿中提取的天然抗疟药青蒿素。
此后,青蒿素的半合成衍生物逐渐得到开发,包括青蒿琥酯、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酸、蒿乙醚等,在治疗疟疾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随着研究的进展,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些化合物在抗肿瘤、抗纤维化,免疫抑制剂,防病毒、抗肥胖和抗糖尿病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蒿素对代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
现在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进行性损伤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机制。
胰岛素抵抗通常是2型糖尿病的第一个病理表现,并伴随整个疾病过程。在2型糖尿病确诊之前,患者常有长期的胰岛素抵抗,身体通过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进行代偿。随着疾病的进展,胰岛ß细胞功能受损,而葡萄糖代谢严重失代偿,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因此,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目标主要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许多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无论是在疾病的早期还是晚期。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每天食用萜类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治疗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例如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在随后的研究中,同时观察到青蒿素诱导的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结果的改善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胰岛素抵抗)的降低。
这些结果证实了青蒿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研究报道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可以减少高脂肪饮食(HFD)引起的食物摄入量和体重增加速度。似乎青蒿素的抗肥胖作用可能是它们减轻胰岛素抵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的炎症和纤维化,其次是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研究人员青蒿素不仅可以缓解2型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和多尿等症状,还可以改善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一般状态。
具体来说,它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早期炎症反应,特别是通过降低TNF-α来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并改善心脏功能,例如左心室收缩末期尺寸、左心室舒张末期尺寸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α和NF-κB水平,通过下调TGFβ-1、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抑制心肌纤维化。
大量证据表明,青蒿素治疗后主动脉根部病变面积缩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化减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进程减少,表明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方法之一。
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由此推断青蒿素可能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来缓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最后青蒿素到底能不能治疗2型糖尿病,对于这一问题非常有必要了解到的是:
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糖尿病还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控制。控制好了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是可以长寿的。
而以上青蒿素对糖尿病的内容也只是属于研究实验阶段的结论,并没有实现临床用药,因此,一定一定要慎重就医,以免上当受骗!
参考来源:
[1]Wang YL, Wang ZJ, Shen HL, Yin M., Tang KX (2013). 青蒿琥酯和熊果酸对家兔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2]Kim KE、Ko KH、Heo RW、Yi CO、Shin HJ、Kim JY 等。(2016)。青蒿叶提取物减轻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
[3]从正常体重到肥胖,从正常葡萄糖耐受性到葡萄糖耐受性受损再到 2 糖尿病,青年人的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Kim JY、Bacha F、Tfayli H、Michaliszyn SF、Yousuf S、Arslanian S
[4]The Potential Roles of Artemisini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Ya-yi Jiang, Jia-cheng Shui, Bo-xun Zhang, Jia-wei Chin, 1 and Ren-song Yue
新发现丨青蒿治疟疾,龙蒿降血糖!
屠呦呦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即中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因此也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大陆)人。
最近科学家们验证了植物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在防治糖尿病方面的作用。
为了评估龙蒿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受损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在24名被诊断为糖耐量受损(前驱糖尿病)的患者中进行。
前驱糖尿病患者接受龙蒿治疗试验前后,分别测量患者OGTT实验(2小时、75克葡萄糖负荷)每30分钟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连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
详细的做法是:
12个患者在早餐、晚餐前接受龙蒿(1000毫克),持续90天。
剩下的12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
前驱糖尿病患者采用龙蒿治疗后,实验结果显示:
患者的收缩压明显降低(前:120.0±11.3和后:113.0±11.2毫米汞柱)。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5.8±0.3与5.6%±0.4%)
降低胰岛素分泌曲线面积(56136 .0±27426 .0 vs 44472 .0±23370 .0 pmol / L),纠正胰岛素分泌时间。
降低总胰岛素分泌(0.45±0.23和0.35±0.18),减轻胰岛负担。
能够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1.3±0.3和1.4±0.3mmol/ L)
而安慰剂组试验前后并没有明显差异。
所以龙蒿治疗90天后,糖耐量受损患者(前驱糖尿病)能够显著降低收缩压(改善高血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的分泌曲线面积和总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细胞负担,改善胰岛功能);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改善高血脂)。
龙蒿并不神秘,在草原上经常作为牲畜的饲料;且味道鲜美可口,清炒最佳。
---参考资料---
J Med Food. 2016 Apr 20.Effect of Artemisia dracunculus Administration on Glycemic Control,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Insulin Secretion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