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伴有干燥综合症(糖尿病引起干燥症怎么治)

国际糖尿病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干,该如何应对?

编者按

口干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出现明显的口干症状不但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而且是许多其他疾病发生的信号。那么临床上,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口干,该如何应对呢?

糖尿病对唾液分泌和唾液腺的影响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口干、多饮、多尿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唾液腺改变及唾液分泌减少是糖尿病患者口渴多饮的重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诸多口腔问题的危险因素之一。唾液分泌减少导致的口腔干燥和(或)口干症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且极度影响生活质量的口腔问题之一[1],糖尿病的许多口腔改变均继发于口干症的基础之上[1]。

唾液腺主要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3大腺体,及散在分布于唇、颊、舌、腭部的小腺体组成。其中,腮腺与颌下腺分泌的唾液约占分泌总量的90%。正常分泌唾液的质和量不仅在润滑保护口腔黏膜、牙齿及辅助味觉方面有重要作用,并且还能为口腔上皮提供抗菌活性,减少口腔内各种疾病或感染的发生。唾液明显减少或口干症患者更容易受到龋齿、牙周病、口腔微生物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等)、咀嚼吞咽强烈不适感的困扰。研究表明[2],糖尿病患者唾液的量及唾液流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口干症发病率(12.5%~53.5%)也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的发病率(0%~30%)。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干的原因有哪些[3~4]?

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口干。如果你经历过急性高血糖,也许在诊断前几天或几周,不受控制的高血糖会导致一种似乎无法抑制的口渴,这种症状是迫在眉睫且危险的严重警告信号。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口渴感,同时高血糖也会使肾脏排出过多的水分和葡萄糖,造成多尿和脱水,进一步加重口干。这时患者需要监测血糖,并依据血糖情况,酌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稳定,症状可立即缓解。

药物副作用

口干也常出现在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中,如一些抗过敏药、降压药、止泻药、抗焦虑抑郁药、解痉药、利尿药等,看看您的小药箱是否有这些药物。另外,由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类的降糖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降糖效果,使用过程中尿糖会明显增多,由于渗透性利尿,导致排尿增多,很多患者同时会出现口干症状。对于这类情况,糖尿病患者可无需停药,注意服药期间多饮水,勤排尿,定期复查尿常规、尿酮体,并警惕尿路感染。

合并甲状腺疾病

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均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均有明显增加。甲状腺的疾病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常发生甲状腺疾病。研究显示,欧美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发病率约为6.6%,而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3.4 %,且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

口干是甲亢的典型症状之一,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高会促进患者的能量代谢增加,人体的耗氧量显著增加,热量的产生增加,热量的散发加速,并且人体所需的水也增加,因此患者经常感到口干、舌干。

如果糖尿病患者除了口干外,还出现脉搏增快、血压升高、颈部有肿块、眼睛突出等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到专业正规的医院做甲状腺疾病筛查的相关检查。

合并干燥综合征

糖尿病也可合并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原因不清,在中年女性中最常见,而且是以眼睛、口腔和其他黏膜组织过度干燥为特征。眼睛干燥可严重损害角膜,引起刺痛感,眼泪的缺乏也可引起永久性的眼睛损伤。口腔中无足够的唾液,可使味觉和嗅觉迟钝,并引起咀嚼和吞咽困难,还可发生蛀牙和唾液腺结石。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警惕并发干燥综合征的可能,需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到风湿免疫专科治疗。

合并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长期合并高血压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因为长期血钾低,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尿频、尿多症状,同时出现口干症状,还有一些合并有高钙血症的患者,因为尿钙增多,渗透性利尿,导致口干症状。

另外,其他可能出现口干的原因还包括:用嘴呼吸、脱水、颈部或头部受伤导致神经损伤、终末期肾病、艾滋病等。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干,该如何应对?

糖尿病患者日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减少口干症状:避免食用辛辣或咸的食物,因为它们会加重口腔不适;每天都要慢慢地喝水;咀嚼无糖口香糖或吮吸无糖糖果,有助于促进唾液分泌;用餐时小口喝水或其他无糖饮料,以帮助吞咽;避免吸烟或饮酒;睡觉时使用加湿器;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因服用药物而感到口干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询问医生是否有可能更换药物。管理任何潜在导致口干的疾病也可能有所帮助,例如,将血糖水平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来控制糖尿病。如果口干舌燥的症状仍然没有解决,应该尽快去看医生,以免延误疾病治疗时机,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李维 农晓琳。糖尿病对唾液分泌和唾液腺的影响及其机制。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第 45 卷 5 期 2018 年 9 月。

2. López-Pintor RM, Casañas E, González-Serrano J, et al. Xerostomia, hyposalivation, and salivary flow in diabetes patients[J]. J Diabetes Res, 2016, 2016: 4372852。

3. . Alsakran Altamimi M. Afr Health Sci. 2014; 14(3): 736-742.

4. Talha B, et al. [Updated 2020 Jun 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0 Jan-.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5287/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糖尿病患者皮肤干燥应该怎么处理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皮肤干燥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高血糖水平会影响皮肤的保湿功能,导致皮肤失去水分。此外,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不良,这些都会加重皮肤干燥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处理糖尿病患者皮肤干燥的方法:

1. 保持血糖控制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确保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保持血糖稳定。

2. 保湿护理

使用保湿霜:每天洗澡后,立即使用温和的无香料保湿霜或乳液,帮助锁住皮肤的水分。

重点部位:特别注意干燥的部位,如手肘、膝盖、脚跟等。

多次涂抹:根据需要多次涂抹保湿霜,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中。

3. 温和清洁

温水洗澡:使用温水而不是热水洗澡,避免长时间浸泡。

温和清洁剂:选择温和、无香料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

轻拍干燥: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摩擦。

4. 饮食调整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喝足够的水。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

5. 环境管理

保持湿度:使用加湿器,特别是在干燥的冬季,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

避免干燥环境: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或暖气环境中,这些环境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

6. 皮肤护理

避免抓挠:避免抓挠干燥或瘙痒的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穿棉质衣物: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粗糙的合成纤维衣物。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皮肤,特别是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7. 药物治疗

咨询医生:如果皮肤干燥严重,可以咨询医生,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药膏或药物。

抗真菌药物:如果皮肤干燥伴随真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真菌药物。

8. 定期检查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确保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皮肤检查: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9. 心理支持

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进行放松训练或心理咨询。

结论

糖尿病患者皮肤干燥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血糖控制、保湿护理、温和清洁、饮食调整、环境管理、皮肤护理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如果皮肤干燥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通过综合管理,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友如何应对便秘?看看好方法

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除了这些,其实便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2/3的糖友都有便秘,那糖友为什么会出现便秘呢?发生便秘又该如何缓解呢?

01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便秘?

一、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多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常见。而人体正常的肠道蠕动,正常的排便是受神经支配跟调节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肠蠕动减少、腹胀、水分重吸收增加,大便就比较硬、干结、难排,出现便秘的症状;

二、饮食不合理。

糖友如果吃的太少,或者饮水不足、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都会影响肠道蠕动,给顺利排便造成障碍。

三、降糖药的副作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依靠降糖药维持血糖的稳定,而这些降糖药无论是口服的,还是注射的胰岛素,药物的副作用均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损害,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排便困难。

四、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他们年龄高,存在多种疾病,需长期卧床,导致腹肌收缩无力,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另外,还有一些病人活动量少,也会有影响。

五:负面情绪影响。

由于长期患病,糖友很容易情绪低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抑制胃的正常运动与分泌,也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发生。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便秘不仅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还可导致痔疮、肛裂,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的原因,而一旦糖尿病患者发生便秘,又合并心脑血管病时,用力排便还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心脏猝死,肠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倍加重视便秘防治。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缓解和预防便秘?

1、饮食疗法:多饮水,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如芹菜、丝瓜等。适当吃一些瓜果及“产气”食物,如豆腐、笋、萝卜等,都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同时,还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

2、按摩:每日揉腹、做收腹提肛运动,提高排便能力。腹部按摩(尤其对有关穴位)有助于胃肠道蠕动、消化与排泄。腹部按摩应沿大肠走向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形按摩,可促进大肠蠕动,有机械推动粪便前行的作用。

3、增加运动:久坐不动是诱发便秘的不良行为,所以,糖友要想预防便秘,应该适当增加活动量,可以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等。便秘者可重点加强腹肌力量的锻炼,如收腹抬腿、仰卧起坐、下蹲动作等,以促进肠蠕动。对于卧床患者适当增加活动量,指导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4、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排便的习惯。良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是预防疾病的万能药,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克服焦躁、忧郁等坏情绪。另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或隔日1次);但注意每次蹲厕所的时间不要太长,便意不强烈时千万莫用力排便,当心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

5、药物疗法。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逐步使血糖平稳达标,血糖控制得越好,便秘的治疗效果也越好。另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议医生开一些促进肠胃的药物,帮助治疗便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