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如何消水肿(糖尿病肾病如何吃)
糖尿病肾病水肿,该怎么办
如果糖尿病患者未能在早期发现肾脏损害,或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加重了肾病病情,导致肾病发展到Ⅳ期,就会出现明显的水钠潴留,这时单纯地应用利尿药就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水肿、血栓,一个都不能有
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后,消除水肿的同时要注意搭配抗凝治疗,不然很容易出现血栓,这是为什么呢? 应用利尿药后,身体排尿增多,这虽然有利于组织间多余水份的排出,但同时也加剧了血管内水份的进一步流失。血管内的水份越来越少,血液变得越来越浓稠,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血栓。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水肿后不能不消肿,但是又不能消得太过,不然会促使血栓的形成。在大量使用利尿剂消肿治疗的同时搭配适当抗凝治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该停就得停
ACEI、ARB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常用药,他们不仅可以帮助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稳定的血压,还可以调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减少血浆蛋白随尿流失,缓解肾脏的病变。
可是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大量利尿剂,特别是应用静脉利尿剂进行消肿治疗的时候,ACEI、ARB使用应慎重。
因为利尿药会使血液变得浓稠,促使血栓的形成,同时ACEI、ARB的应用会进一步降低肾小球囊内压,从而诱发、加重肾小球灌注不足,甚至导致血肌酐急剧升高。
此外,如果应用ACEI、ARB类降压药发生了高钾血症,应及时到肾内科调整药物,以免因为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更重的病情更少的盐、更少的水
糖尿病患者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应当控制在6克以内。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则要限制得更严格一些。糖尿病肾病Ⅳ期出现的水钠潴留症状,可以通过限制盐的摄入量来改善。
此外,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在饮食上保持清淡的同时,要限制蛋白的摄入和限制饮水量,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和水肿的症状。
这里的水是泛指所有食物中所含的水份,包括以液体为主的食物,如粥、汤、奶、饮料等;以及含水份高的食物,如:面条、馄饨、瓜类、西红柿、梨等。
每日水份的摄入要量出为入,以下肢无明显可凹性水肿为准。如果水肿明显,就要在现有水份摄入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摄入水份。
女子糖尿病肾病水肿反复,中药温补肾阳康复,糖尿病中医经方疗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高血糖。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人体的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时间的高血糖而导致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 (GFR) 进行性降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是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1期为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2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GFR高出正常水平,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控制血糖良好,病情可以长期稳定。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糖尿病早期发病隐匿,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不适,不易被发现。有的人发现血糖升高也不会重视。由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或糖尿病后期大血管、小血管、微血管出现硬化,最终发生肾损伤。出现肾小球硬化伴尿蛋白排出,肾脏结构、功能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受损,早期肾功能指标通常没有异常,肌酐正常。这时采用中医疗法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多数可以康复。如果不重视,等到肌酐升高后,往往肾功能损伤比较严重,单靠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都不佳,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病情。
女子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水肿肾损伤,中药治疗控制稳定
患者xxx,女,51岁,有,糖尿病11年病史,一直服用降糖药。3年前3月的一次体检,发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当时也没太在意,没有听从医院的建议,觉得药物吃多了会对身体带来影响,只服用降糖药。
2022年1月,连续一周夜尿增多,出现水肿,特别是手和脚肿了不消,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是糖尿病引发了肾脏并发症。服用西药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听说糖尿病肾病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生肾衰竭。这才感到问题严重。为了尽快控制病情,在朋友的介绍下,同年2月来到了某医院就医。
初诊患者自述患糖尿病 10多年,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症见:双下肢水肿,神疲乏力,倦怠嗜睡,面色萎黄,怕冷,视物昏花,口干,欲饮而饮不多,腹胀,腰酸,肢体麻木,夜尿多,尿有泡沫,便溏,舌苔黄腻,脉沉细。血压:155/90mmHg。尿常规:蛋白( )。肌酐偏高136umol/L,肾功能其他指标正常。
因为患者湿气太大,身体虚弱,水排泄障碍,发生水肿。观察舌头有齿痕,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腻。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水湿内蕴。治法以温阳益阴、活血利水为主。方用右归丸加减,组方药:制附片、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当归、泽兰、桃仁、红花、益母草、水蛭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同时用西药控制血糖、血压,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用上方服药后,水肿渐消,精神好转,恶寒减轻,复查尿常规示蛋白( )。调整药方继续服药,1个月后,尿蛋白转阴,水肿消了,肾功能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出院回家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医生表示,患者由于阴阳两虚导致水湿内蕴,中药方的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方中以制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养血、和血,助鹿角胶以补养精血。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功。
提醒,糖尿病超过五年的患者需要定期体检,并且在饮食上,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肾毒性药物,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这样有利于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护肾功能。
糖尿病的中医经方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糖尿病总体发病率超过10%,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1亿,是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血糖明显增高时就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者多饮、多食、多尿;一少者身体消瘦,肉少。如果血糖持续升高会发生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因此,应积极控制血糖。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自古就重视消渴的治疗,消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完善了消渴辨证和治疗,经方治疗糖尿病口渴多饮,理法方药完备,效果卓越。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中医通过观察患者口渴情况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口干多饮,喜热饮多为寒证、虚症,喜冷饮热证、实证;口干而不多饮,多为阳虚、瘀血、痰湿;口不渴多为气虚、阳虚或者正常体质。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多饮对应肺、中消多食对应胃、下消多尿对应肾。口渴多饮的患者在《伤寒论》中用经方治疗。辨证治疗方法:
1、肺热津伤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渴多饮,身体多壮实,口燥咽干,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生津 除烦止渴。方药:白虎汤加减。组方药: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等,加减:口渴甚者加芦根、麦冬、天花粉;乏力甚者加太子参、黄精。生石膏,清热生津止渴。
2、胃肠燥热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渴多饮,喜冷饮,大便秘结或不畅,心烦腹胀,舌苔正黄,脉滑数有力。治法:清热泻火 润燥止渴。方药:增液承气汤。组方药: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等,加减:服药大便仍燥结者合大承气;口渴甚者加玉竹、天花粉。中药锦纹大黄,清热泻热通便。
3、肝肾阴虚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渴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痛,头晕耳鸣,体型偏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肝益肾 滋阴止渴。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组方药:山茱萸、山药、地黄、茯苓、丹皮、泽泻,加减:气虚甚者合生脉饮;阴虚火旺甚者加知母、黄柏。生地黄滋阴清热止渴。
4、水饮内停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干口渴,但不多饮,身体沉重,下肢浮肿,头目眩晕,胸闷心悸,舌体胖,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温阳化饮、祛湿止渴。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组方药:茯苓、桂枝、甘草、白术等,加减:浮肿加泽泻、车前子、冬瓜皮;胸闷加葶苈子、枳实、薤白。中药茯苓,健脾利湿。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400字)
糖尿病肾病易导致蛋白尿、水肿等,健脾补肾是治疗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血症等患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与1型、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相关的原因之一,患病率高达 25%~40%。
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为主,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主要是控制血糖、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透析治疗和肾移植,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一、脾肾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糖尿病肾病本就以肾脏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肾为水脏,与津液密切相关,在肾的蒸腾作用下,浊者下注于膀胱随尿液排出体外,若肾的泌浊功能紊乱,则出现精微物质即蛋白的泄露。腰为肾之府,肾主开阖,肾气亏虚则见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这些都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症状。有学者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是以肾虚为本。
脾肾两虚为早期糖尿病史肾病的基本病机。消渴之为病始于胃而及于脾肾,最终责于肾。消渴本就以脾为先,若脾虚不能治愈,发展下去累及于肾,致使脾肾两虚,升清泌浊功能失调使精微物质下趋,最终出现尿的浑浊。
脾肾气虚日久,可致脾肾阳虚,则出现腰膝酸软,腹胀便溏,水肿,畏寒怕冷。有研究提出就提出:脾气亏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始动因素,肾虚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瘀血是形成糖尿病肾病的病理产物,从西医角度来说,高血糖使血液处于高凝,高黏状态,形成血液循环障碍,可产生血管病变。而从中医看来,瘀血阻于肾脉,肾络闭阻不畅,则出现肾系并发症。瘀血也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因素,瘀血日久,蕴积体内,可化生为各种毒邪,导致脏腑机能受损,肾脏亦可波及。所以瘀血与本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脾肾亏虚、瘀血阻滞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基础,而瘀血阻滞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因此,健脾补肾以治其本,活血通络以治其标,健脾补肾活血法是其重要治法。
欧阳氏[5]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多辨证为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滋补肝肾、益气活血,药用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生黄芪、葛根、五味子、玄参、赤芍、益母草等。
临床糖尿病肾病,多属脾肾两虚、湿停瘀阻,治宜温肾健脾、活血利水,药用制附子、黄芪、白术、防己、茯苓、车前子、丹参、益母草等。
对尿毒症期,多属肾阳衰败、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壅盛,治当益气温阳、泄浊祛痰、活血通络,药用熟附片、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大黄、丹参、赤芍、益母草等。
宋氏[4]把糖尿病肾病分早、中、晚三期辨证治疗。
① 早期:痰阻血滞、化热伤阴、肝肾阴虚者,治宜化痰行瘀、滋阴清热,方用杞菊地黄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若痰阻血凝,脾肾两虚者,治宜化痰祛瘀,补益气阴,方用平胃散加减。
② 中期:水瘀互阻,阴阳气血俱损,浊毒潴留者,治宜活血通络,化瘀行水,泻浊排毒,补益气血,方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③ 晚期:瘀闭肾脉,阴阳气血衰竭,浊毒潴留者,治血清浊排毒,顾护胃气,在中期治疗基础上,重用大黄破瘀泻浊,用西洋参顾护胃气,用冬虫夏草补益肺肾,并配合中药灌肠以排毒。
*以上方中,仅作参考,不做医学建议,如有症状,需即使前往医院就医。
参考资料:
[1] 崔民英. 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2] [3]冯惠君. 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白万姣,路波.健脾补肾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27(07):540-546.
[4]宋述菊,牟宗秀.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及辨治探讨,山东中医杂志,1999;18(4): 147
[5]魏华.欧阳忠兴教授补肾活血法为主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7,16(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