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坏死(糖尿病引起的下身瘙痒该怎么治疗)
微提醒常钢:糖尿病足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下肢坏死
老人们血液循环不好,容易有手脚发凉的情况。但是,如果糖尿病病人一只脚凉,另一只脚不凉,则要留心是否患上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下肢坏死,最终需截肢。一项数据显示,住院的Ⅰ型糖尿病患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有2.6%和5.2%合并糖尿病足。
广东省中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常钢认为,得了糖尿病足以后要早治,不要认为“不疼不痒,没事儿”而耽误了病情,最终只能截肢。但他同时提醒,并非双足有了创面才叫糖尿病足,当患者处于程度最轻的零级糖尿病足时,双足既没有创面也没有溃疡。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辨明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常钢介绍道,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即患者走路时,足部持续疼痛难以忍受,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而休息之后又能继续走一会,但不久又会疼痛,必须停下来休息。如此走走停停,便是“间歇性跛行”。
脚部发凉是另一个早期信号。如果糖尿病人发现自己的足部发凉、麻木、发紫,这就是足部血供不好的表现。“特别是一只脚凉一只脚正常,更要引起重视。”常钢说。
此外,足背动脉的搏动消失或减弱,这就是足部血供不好的表现。患者可以自己把把这根“足脉”,其位置在足背中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同样,其中一只脚的足背动脉更弱,值得警惕。”他说。
运动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当然是能不得最好,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积极控制好血糖外,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病变。
足部的运动方式有
行走运动
提脚跟-脚尖运动
专家介绍常钢:主任医师,东省中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擅长于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病、肝硬化门脉高压、肿瘤、继发性不孕及胆道梗阻等疾病的介入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出诊信息: 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大德路总院外科门诊
脚趾是如何一步步坏死的?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干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血管狭窄闭塞),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缺血、感染、畸形和坏死等,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
也就是说糖尿病足不是一天形成的。
- 长期的糖尿病导致末梢的小血管狭窄闭塞和微血栓行成,导致末端组织缺血坏死。
- 长期的糖尿病会导致末梢的周围神经病变,控制血管的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血管痉挛,引起缺血坏死。
- 长期糖尿病导致末梢神经病变,神经营养作用消失,会导致组织坏死。
长期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防止脚趾的皮肤破溃,或长期的挤压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这样会导致伤口感染不易愈合,甚至组织缺血性坏死。
干性坏疽性糖尿病足干性坏疽糖尿足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中断,但静脉回流正常,导致一会缺血性坏死。预后肢发干、发黑性坏死!
如果是高位血管或者大血管闭塞,缺血的体积很大,且没有及时的恢复血运,会导致整个肢体的缺血性坏死。
此患者就是一个长期糖尿病的患者,因为下肢肢体末端血运障碍导致,在半个月之内脚趾出现逐渐的干性坏疽。
刚开始的皮肤缺血、颜色发紫、皮肤冰冷,发展到整个脚趾的发黑发紫,最终整个脚趾干性坏疽!
治疗糖尿病足不要多管齐下:
- 先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保持血糖在稳定状态。
- 其次要恢复末梢的血流灌注。
- 对糖尿病足的对症治疗,止痛、抗感染等。
- 神经电刺激可以改善末梢自主神经病变。
@魏向阳医生 了解更多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为什么会导致足趾坏死(糖尿病足)?
糖尿病引起脚部坏死,也就是糖尿病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糖尿病会引起血管破坏,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2.糖尿病会引起皮肤水肿,胶原蛋白流失,让皮肤变薄,弹性降低。3.糖尿病会对神经末梢造成损害,让足部的感觉敏感性降低,这样失去了自我保护反应,容易受伤。同时没有神经支配,伤口愈合能力也会减弱。
这些因素导致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足部容易破损,一旦破损又很难愈合,从而导致糖尿病足,严重者需要截肢。
另外糖尿病高血糖也会破坏其他的人体器官,如肾脏、视网膜等等。所以如果有糖尿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