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导致水肿吗(糖尿病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出现水肿是怎么回事?警惕这6大诱因,快看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当出现肾部病变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水肿的情况。但是并不是只有糖尿病肾病才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水肿,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患者水肿都有哪些原因导致呢?

1、糖尿病肾病

如果糖尿病患者得了糖尿病肾病这种并发症,肾小球过滤功能会下降,会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引发水肿。糖尿病患者要流心这种症状,出现时要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2、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还有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那就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脚部如果出现伤口发生了破溃的情况,就会导致感染,就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糖尿病患者就会有比较严重的水肿,尤其是在下肢部位。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一组以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病变。得了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后,末梢循环就会出现障碍,双下肢静脉就会产生淤血,糖尿病患者就会出现水肿的情况。得了糖尿病神经病变,除了有水肿这种表现以外,患者的肢端会出现麻木、刺痛的症状。

4、营养不良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过于严苛,什么都不让自己吃,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而营养不良也是会导致水肿的,叫做 营养不良性水肿。如果是这种原因导致的水肿,患者还会出现渐进性消瘦的症状,会越来越瘦。这种原因导致的水肿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严重了会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甚至会引起死亡的结果。

5、甲状腺功能不全

糖尿病患者如果甲状腺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甲状腺功能不全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引起黏液性水肿。这种类型的水肿按下去会没有弹性,还会引起肌肉无力、心动过缓的症状。

6、药物

有一些降糖药物也是会引起水肿的,不过这种原因导致的水肿会在停止药物以后消失。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的和医生沟通,看是否能更换药物。

虽然说水肿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症状,但是并不是出现了水肿就一定意味着得了糖尿病肾病。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他的并发症,会导致这一症状发生,这一点要提前了解清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糖尿病人下肢水肿?帮你揪出导致水肿5个元凶!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疾病,其中有一些糖尿病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这让他们感觉到特别的奇怪,为什么自己只是高血糖,却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其实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主要是跟以下这几个原因有关系。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一、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人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自己的肾功能出现损伤,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导致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人出现肾损害的时候就会让自己身体尿蛋白被大量的漏出,也就会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导致双下肢浮肿的现象出现,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性浮肿。

二、心脏疾病

糖尿病人如果自己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是很容易并发心脏疾病的,而在心脏疾病发生的时候,严重的患者会因为心功能不全而导致身体的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水钠滞留在身体内而让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水肿,在出现这种下肢水肿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气促、胸闷、心慌等症状。

三、合并血管病变

糖尿病人因为高血糖容易让自己的血管发生病变,当血管发生病变的时候就会让血管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也就容易导致静脉高压的发生,就容易让下肢水肿发生。

四、药物因素导致

有一些降糖药以及降压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水钠滞留的现象,从而导致下肢出现浮肿,这种现象一般在停用药物后患者下肢水肿的现象就会得到缓解,如果是因为药物导致的下肢水肿,患者可以咨询医生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是更改药物。

五、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

有一些糖尿病人容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同时就容易引起下肢性水肿,另外在出现下肢水肿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嗜睡、怕冷、便秘等症状。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如果有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不要过于着急,要先找明原因,确定自己是因为什么导致的下肢水肿,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知道原因后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些偏方或者药物,这样不仅不会让自己下肢水肿的现象得到改善,还容易让自己的血糖受到影响而不稳定。

警惕!血糖高可导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记者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了解到, 血糖增高导致微血管病变,血管变得像有裂缝的水管漏水一样,血管内的物质渗出,眼底出现渗出物、絮状斑,渗出发生在黄斑就会导致黄斑水肿。

视网膜是人眼结构最为精密复杂的部分,代表人眼的感觉层,是将光学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并传导至中枢的最关键结构,由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视网膜有10层结构,包含色素上皮细胞,视锥、视杆细胞,Müller细胞,双极细胞等多种细胞。

黄斑是视网膜视力最敏锐的部分,能够产生最清晰的视觉效果和最大的色彩辨别能力,其黄斑中心凹正常值为148-198um。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高糖导致视网膜内微血管病变,血管内液体渗入视网膜组织,造成视网膜病变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眼病中最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率逐年递增,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25%、20年有50%、30年高达90%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那么,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血糖增高导致微血管病变,血管变得像有裂缝的水管漏水一样,血管内的物质渗出,眼底出现渗出物、絮状斑,渗出发生在黄斑就会导致黄斑水肿。随着病情越来越重,会长出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很容易破裂出血,导致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机化,视网膜脱离、失明。

发现黄斑水肿拖着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长期黄斑水肿使视网膜的内层结构紊乱,后续用药虽然能消退水肿,但视网膜内层结构已经被破坏,视力很难再恢复,就像地板被水浸湿,如果长期不及时把它吸干,地板一直泡在水里就会变形,最后烂掉。

得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该怎么办?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是首选,对于造影检查有视网膜缺血的患者还应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但抗VEGF药物有效时间仅有1个月,1个月后没有了药物的作用,黄斑有可能继续水肿,所以应当每月复诊OCT明确黄斑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