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天浆壳泡水治糖尿病(天桨壳食用方法)

西府重楼 0
文章目录:

仙鹤草的临床应用

仙鹤草为止血要药,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及妇产、月经过多等出血性疾患。但此药止中有行,兼擅活血之则为人所鲜知。

因其能治痈疽结毒,所以在肿瘤辨治方中,重加仙鹤草,也奏佳效,有镇痛、抗癌之作用。仙鹤草别名脱力草,江浙民间,用此品治脱力劳伤有效,足证其有强壮之功。

单用本品,治疗气血虚弱之眩晕,有一定效果,即从其强壮作用引申而来,朱老常以仙鹤草配黄芪、油松节、大枣为基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其效颇佳。曾治一气虚紫癜病人,用仙鹤草、黄芪、油松节各30g,大枣15枚,服20剂而紫癜即消失。证属阴虚者则去黄芪,酌加生地黄、白芍药、枸杞子、龟板、旱莲草,疗效历历可稽。

治慢性痢疾与结肠炎又拟有“仙桔汤”。方中仙鹤草,取其活血排脓、止泻之功,故用之多验。

此外,仙鹤草尚有强心及调节心律之作用,叶橘泉先生著《现代实用中药》一书,曾提及之。此为一新发现,为过去文献所未载。近年有用仙鹤草提取物(仙鹤草素)治疗克山病所致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用后心率增快,而迅速地改善症状。同时痛对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加于辨治方中,奏效甚星气佳,其用量40~60g。

朱老认为此一新功用值得重视,而其机制,从中医学的观点看,殆与仙鹤草的活血作用有关。

仙鹤草还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于辨治方中加用之,可提高疗效。

此外,朱老还擅用仙鹤草治疗某些癌症和其他杂症,如《本草纲目拾遗》引葛祖方:仙鹤草“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翻胃噎膈”。

朱老常用仙鹤草100~150g煎汤代水,加入辨证处方中,临床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有消瘤抗癌之效。

日人左藤明彦科研证实,仙鹤草对人体的癌细胞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秋毫无犯,甚则100%还能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发育。赵浦良三在《药学杂志》报告:仙鹤草含多种抗癌成分,仅从根部就分离出了多达11种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具有稳定而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核分裂相减少、退化、坏死。

同时从“仙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中证实,仙鹤草对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也有非常明显的疗效,表明仙鹤草既有抗菌抗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又有修复黏膜促进再生的双重作用。

此外,朱老还擅用仙鹤草配老鹳草、红枣治盗汗、自汗;配天浆壳治久咳无痰;配僵蚕治消渴症、糖尿病等,多应手收效。

久咳痰多,朱老妙招帮您轻松应对

【国医课堂】久咳痰多,朱老妙招帮您轻松应对

名家简介

名家简介:朱良春,1917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2009年获“国医大师”称号。

在中医理论中,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极高, 《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黄帝内经》又说“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会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因此,由肺部病变形成的支气管炎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

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痰、喘,如果不加以调理治疗,很有可能会演变成“肺心病”,这时就会伴有浮肿、心悸等症状。

凭借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再加上对中医文献典籍的研究,朱老提出了清肺定咳痰来治疗支气管炎的主张。其方如下:

组成

金荞麦2og,鱼腥草(后下)15g, 白花蛇舌草20g , 天浆壳12g,化橘红6g,苍耳子10g,枇杷叶(去毛,包)10g.生甘草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肺化痰,定咳退热。

主治

支气管炎,风热流感,肺炎久咳而偏于痰热者,尤对风温(肺炎)咳嗽,痰黏稠或黄脓痰,发热,口渴欲饮,苔微黄,脉数。

【加减】

高热咽喉肿痛,腮肿目赤加蝉蜕、僵蚕(借两者疏风热,利咽化痰,抗过敏之用);恶寒者加炙麻黄3g;高热便秘者加牛蒡子或生大黄;咳喘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

【分析】

清肺定喘汤乃朱大师自拟之通治风热久咳方,此方对痰热蕴肺之久咳痰多或痰黏阻滞、咳唾不爽之证最为合拍。方中金荞麦又称天荞麦、野荞麦、开金锁,名出《植物名实图考》,性味甘寒,微苦涩,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祛瘀功能。《分类草药性》谓其能补中气,养脾胃,治咽喉肿痛、肺脓肿、肝炎、筋骨酸痛、菌痢、白带等,有清化痰热之功。朱大师治疗风热久咳,肺、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喜以本品和鱼腥草为药对。鱼腥草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分类草药性》谓能去食积,补虚弱,亦是治疗肺及呼吸道感染的良药。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和利尿通淋三大作用。二药相伍,其清化痰热和利湿之功相得益彰,盖无湿不生痰,无热不生痰,湿和热是酿痰之因,湿和热交混蕴结,则痰旋除旋生。二药相伍同为清热祛湿,湿热二邪分化则痰无再生,不是祛痰,胜似祛痰,痰消则久咳自止。章次公言及“祛痰古称宣肺,镇咳古称肃肺”,故分化湿热二邪,即是杜绝痰热再生的治本之法。《分类草药性》谓金荞麦能补中气,益脾胃,鱼腥草能去食积,补虚弱,确有其理,因甘可悦脾,甘寒能养阴补益肝肾,且鱼腥草微辛,金荞麦微苦涩,微辛能开,微苦能降,微涩能补、方中白花蛇舌草除助其分化湿热二邪和清化痰之外,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调节免疫功能。天浆壳亦名萝摩荚,性味咸平,能软坚、化痰、清肺、止咳、平喘。枇杷叶微苦辛,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咳兴不咳、二药均镇咳平喘,用量不可过大,此方有宣肃同用之妙、方中借苍耳子有抑制流感病毒和抗过敏之作用,又能祛湿升阳通行,朱大师喜掺用流感方中意寓扶正。橘红调中化痰,甘草润肺止咳,共奏清肺定咳之功。

图文药材快捷购买:

登陆康美健康商城:

www.km1818.com

康美药业(KM-PHARMACEUTICAL)

了解更多中医药资讯,请登录康美国医课堂guoyi.kangmei.com.cn

新媒体编辑:佘伊慧

关注本公众账号后可以查询中药及疾病

中药:桂圆.枸杞.玫瑰花.黄芪.石斛.百合.山药.西洋参.三七粉.三七.红参.当归.枣.茱萸.枸杞.党参.虫草花.花茶.丹参.鲜人参.藏红花.龙眼肉.鹿茸.冬虫夏草.鱼腥草.橘皮陈皮.天麻.白芷.薏苡仁.菊花.金银花.夏枯草.茯苓.山楂.燕窝.红参.马齿苋.金线莲.罗汉果.金钱草.薄荷.玉竹.新鲜虫草.白芍.玉颜茶.黑枸杞.玛咖.肉桂.杭白菊.莲子.茴香.丁香.核桃.橘红.麦冬.五指毛桃.山茱萸.花旗参.何首乌.艾叶.地骨皮.桔梗.花椒. 杜仲. 伸筋草.灵芝. 三七花. 柴胡. 肉苁蓉. 柠檬. 黄精. 射干. 平贝母. 栀子. 苦杏仁. 甘草. 酸枣仁. 板蓝根

疾病:手脚冰凉.白发.感冒咳嗽.睡眠.补肾.经期.失眠.抗衰老.去肝火.失眠多梦.体质调养.壮阳.养肝.感冒.降压.心慌.安心.贫血.咳嗽.胃粘膜.防辐射.腰疼、颈椎病.跌打损伤.脾胃虚弱.暖宫/滋补.降肝火.鼻炎.排毒.养血/活血.减肥.祛痰.去火/下火.气血双补.解毒.补脾.过敏.痛经.腰痛.青春痘/祛痘.补气血.中风.颈椎病.降脂.过敏性鼻炎.养胃.急性阑尾炎.抗衰.妇科病.幼儿虫.养肾.肠燥/便秘.补肾活血.痛风.脱发、掉发者.口渴/便秘.皮肤病.胆结石.养脾胃.益气健脾.祛湿.冠心病.萎缩性胃炎.肾石病.清脑通络汤/中风.腹泻.慢性乙肝.急腹症.哮喘.流行感冒.调理脾胃.补肾壮阳.糖尿病.贫血/低压

【国医课堂】

国医大师是国家之宝,是医药界之王。

康美药业为大众解忧患,传承中华传统医学、医道,从而推出“国医课堂”栏目,提供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方、中医药预防疾病和养生科普知识,分享名医名家、中医治未病、食疗保健、运动健身、心理调适等信息。传播文化,引领健康!

高血压来了 别忘了还有中医

如今,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规范服用西药控制血压的同时,很多医生建议患者吃点儿中药调理一下。

喝点中药减轻副作用

根据体质选中药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整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机体内环境,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使心、脑、肾及血管得到保护。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与遗传、体质、情志、饮食等诸多因素有关,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肾,但可波及五脏,总因机体阳阳失衡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阴阳气血平衡。

1.患者若脾气暴躁,易生气、爱着急,常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天麻、夜交藤、生石决明(先煎)各30克,钩藤(后下)、杜仲、牛膝、桑寄生各15克,白蒺藜、黄芩各12克,远志10克,珍珠母30克,龙齿30克。肝火之症明显时,可加丹皮15克、赤芍20克、川楝子9克。

2.若患者体态较胖,胸闷多痰,常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半夏9克,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12克,炙甘草3克、蔓荆子3克。胸闷明显者,加瓜蒌皮15克、 郁金12克、降香10克、枳实15克。

3.若患者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常以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熟地30克,山萸肉18克,怀山药18克,丹皮12克,泽泻9克,茯苓12克,枸杞子18克,菊花18克,杜仲30克,生地12克,五味子6克。

为何推荐用中药

高血压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或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时候药物的相互作用就成为影响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用药依从性和连贯性的重要因素。心衰患者常用的地高辛,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阿卡波糖,以及临床常用的西咪替丁、抗真菌药物等,易与许多降压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或影响药物的代谢。此时,若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钙离子拮抗剂可造成浮肿,可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30克、茯苓12克、泽泻30克、车前子15克等,可使其浮肿消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导致咳嗽,选用中药前胡30克、天浆壳30克、地肤子30克、防风30克、 蜈蚣2条、竹沥15克、半夏15克等可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患者出现的咽痛等症状,可加用马勃9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川朴15克、苏梗15克、竹沥15克、半夏15克等清热利咽。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郑小伟

滋水涵木血压更平稳

祖国医学中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风眩”、“风厥”等疾病范畴。老年高血压的中医病机及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综合历代医学家的研究及论述,高血压病辨证的主导模式主要是肝阳上亢,肝阳使肝阴受损,进而发展到阴虚阳亢,阴阳受损,加上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到阴阳两虚的境地。

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焉,肝阴与肾阴相互滋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相济,精血互生,肝脏之阴阳受损必定会损肾脏之阴阳。高血压病患者后期多年迈体虚,或久病不愈,以致气血不足,久则及肾,致肝肾亏或阴阳两虚。临床上常见以头晕、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为主的典型阴虚证型。

对于以肝、脾、肾三脏虚衰为主的老年高血压病,即本虚标实之证,笔者常采用滋补肝肾、滋肾平肝、育阴熄风、滋水涵木、滋阴清肝等法进行治疗。临床常以地黄汤为基础方,根据兼证不同而加用清泻肝火、平肝潜阳或育阴潜阳等中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平稳降压的目的,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其中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的作用,属“滋水涵木”之法,用于肾阴不足之头晕耳鸣、眼花或枯涩疼痛者,药用枸杞15、菊花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12g,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壮水之主,熟地、山茱萸、山药三阴并补,以滋肾养肝、益脾,又配茯苓、丹皮、泽泻清泻肝肾之火;再配枸杞、菊花滋阴清肝明目。肾虚严重者,加巴戟天、杜仲;肺胃热盛者,酌加黄芩、知母;肝气郁滞者,加香附、郁金、夏枯草;脾虚明显者,加生黄芪、党参;阴虚甚者,加玉竹、玄参;血瘀明显者,加当归、丹参等。(李灿章整理)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脑病二科 陈 伟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