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晚期死前症状(2型糖尿病晚期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若出现这10个并发症,暗示生命即将处于倒计时!别再忽视了
很多人都认为糖尿病可怕,事实上糖尿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本身并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但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尤其是那些慢性并发症,可能会严重下降糖友们生活质量,严重还可能会威胁生命。
由于糖尿病其发病机制就是血糖代谢障碍,无法被人体转化成能量消耗的血糖不断在血液中堆积,最终导致了糖尿病的发作。
真正伤害患者身体,甚至缩短寿命,其实就是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以下10类
第一,糖尿病足
长期高血糖却控制不佳的话,容易造成末梢神经病变,下肢远端小微血管、毛细血管堵塞,从而导致下肢供血不足。
在受到细菌感染后就会造成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表现,这种变化统称为糖尿病足,发展到严重情况下的糖尿病足,可能还需截肢进行处理。
第二、牙齿病变
虽说糖尿病本身并不会直接致使牙齿或牙周病变。
但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较弱、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口腔环境变化,非常容易激发牙周疾病,包括了牙周炎、牙龈炎以及龋齿、牙髓炎等。
第三,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小血管长期受到高血糖影响,会变得极为脆弱,就像是有裂缝的水管一般,从而出现渗漏、出血等异常表现,导致视网膜病变。
患者往往会有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影等异常表现,临床上将其称为“糖网”,在严重情况下患者还会失明。
第四、肺部病变
糖尿病导致的微血管病变还可能出现在呼吸系统中,比如器官、支气管、肺部等。
长期如此可导致肺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出现。一旦发生肺部病变,还会影响到全身的血氧供给,加速其他并发症的到来。
第五、感染
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还会有机体免疫和抵抗能力双重下降的表现,人体极容易受到外界病因的侵袭,从而诱发各部位感染症状出现。
同时,高血糖还非常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这同样会加重感染症状,比如泌尿系统、呼吸道感染等都是常见表现。
第六、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因为高血糖会提高肾小球内,同时代谢异常也会引发肾单位损伤,久而久之可造成肾小球或肾小管炎症。
甚至是发展为肾小球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在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尿毒症。
第七、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无法完成血糖到能量的转化,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身体只能通过消耗储存的脂肪来供能。
在脂肪分解加速的情况下,还会生存大量脂肪酸物质,导致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含量升高,最终诱发酮症酸中毒。
第八、危害神经系统
长期高血糖不仅会导致末梢神经病变,同时还会对全身的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大脑以外的神经,比如四肢、胃肠道等。
患者往往会有四肢麻木疼痛、肢体无力、恶心腹胀以及胃肠功能减退等不良表现,这对于人体各器官功能都会造成影响。
第九、脑血管伤害
长期高血糖会对脑血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加速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这直接造成了大脑血管狭窄甚至是闭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中枢系统损害,从而诱发“脑卒中”疾病。
患者往往会有头晕头痛、神经衰弱、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有后遗症出现。
第十、对心脏的危害
长期升高的血糖不仅会伤害大脑血管,同时还会对冠状动脉造成伤害,可诱发冠状动脉狭窄硬化、闭塞等问题。
这直接造成了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功能下降,患者可有心绞痛、胸闷气短等表现。
所以说,无论糖尿病是否出现了不适症状,只要确诊患上了糖尿病,就是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与此同时,还应改善日常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从全方面控制血糖增长。
一旦发现有并发症趋势,那也应就医进行调整,避免向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胰腺癌:从确诊到死亡仅仅2个月!4个症状,可能是胰腺呼救声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老天连一天都不肯多给我爸。”西瓜视频博主“正经法律”Max在网络上悲伤地分享了自己父亲患上胰腺癌的经历。
去年年初,他的父亲就出现了胃不舒服、胃口不好的症状,一般人也只把这些症状当成消化不良的小事,而Max的父亲也就是这样认为的。直到后来越来越严重,甚至连饭也吃不下,这才去医院检查,最终检查出“胰腺恶性肿瘤(肝转移、腹腔转移可能),癌性腹水可能,胃出血,胃潴留,直肠息肉”
诊断书上一连串的字,压得Max喘不过气来,医生和他说,如果不做治疗的话,他的父亲可能只能活两个月。
Max不甘心,带着父亲辗转求医,可惜手术已经完全无法进行,放化疗又不敏感,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靶向治疗。遗憾的是,在求医和等待结果的过程中,Max父亲的生命也一天天地在枯萎,根本不给他机会,Max父亲陆陆续续出现了腹水持续增多、胃出血、十二指肠梗阻、心肌梗塞等并发症。
最终医生的预言被验证了,Max的父亲没有活过两个月。Max父亲的经历是很多胰腺癌病人的缩影,在所有的癌症中,胰腺癌最可怕,大部分患者确诊就处于晚期无法手术的状态,不做治疗,大部分生存期都挺不过半年。
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一直如“王者”般存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杨尹默主任将胰腺癌早期形容为“江湖隐士”,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早期发现难
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因不适就诊时,多是中晚期。很多被确诊出胰腺癌的患者入院检查,结果仅有20%—30%的病人还有手术机会,大部分病人连手术机会都失去了。
2、治疗手段有限
胰腺癌本身恶性程度就高,容易复发和转移,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但是大部分患者都失去手术的治疗,对化疗药容易产生耐药,先天对化疗耐药,还有获得性耐药,在化疗的治疗过程中,癌细胞可以改变外形、基因序列来对抗化疗药物。
很多人肚子不舒服、消化不好都会下意识当作是“犯胃病”,然而影响消化运作的,不仅仅是胃部。
胰腺“隐居”在我们体内腹部的深处,前方有肝、胆、胃覆盖,非常不显眼。但就是这么个“小器官”,却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承担着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内分泌主要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外分泌则主要分泌消化酶。
目前,超过60%的患者易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等,从而耽误胰腺癌的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区分是胰腺癌还是胃病呢?一般腹部出现以下两种疼痛,千万别拖延:
1、胰腺癌疼痛性质不同,伴随多种症状
胃病患者的疼痛感会因不同的胃部有所区分,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胃部可能会有灼烧感,胃痉挛,胃部会如针刺绞起来般疼痛。但胰腺癌患者大多是腹部肿胀,病情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腹水等症状。
2、胰腺癌的疼痛随着体位的改变可发生变化
胰腺癌患者的疼痛感会随着体位变化而改变。比如处于仰卧或舒展脊柱的状态下,由于肿瘤位置可能会加重腹部疼痛,甚至还会牵连到上腹部疼痛,但在患者弯曲身体、蹲着时候,能得到缓解。
除了跟胃病有相似的症状,胰腺癌还可能会留下这些“蛛丝马迹”:
1、血糖变高
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倍,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新发糖尿病者与胰腺癌的关联性更大。目前猜测,可能与高血糖引起代谢变化,让胰腺细胞缺乏DNA的修复原料,导致KRAS突变,而90%的胰腺癌都有KRAS突变。
2、腰酸背痛
胰腺在腹膜后方,紧邻脊柱。若是肿瘤位置靠近胰腺体尾部,随着胰腺肿瘤长大,侵犯或压迫到腹腔神经丛时,可能会引起腰背的疼痛。
3、拉肚子
胰腺发生病变时,消化功能会减弱。但人体摄入的脂肪,基本依赖于胰腺消化,脂肪不能消化,直接通过粪便排出形成脂肪泻。慢性胰腺炎患者如无腹痛等表现,易与肠道炎等消化道疾病混淆。
4、黄疸
若胰腺癌的位置位于胰头处,可能会压迫胰管,导致胰管扩张,也会压迫到胆管。当胆管出现梗阻,继而引发黄疸(皮肤、巩膜、小便发黄),这也是胰头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近日,摩尔斯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分析I期和2期癌症患者以及对照组的数据,结果发现利用血浆中的细胞外囊泡(EVs)生物标记物可检测到95.5%的I期胰腺癌。
据摩尔斯癌症中心主任Scott M. Lippman博士介绍,新筛查技术在早期胰腺癌检测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在检测早期癌症方面比目前的液体活检多癌检测方法准确五倍。若有切实手段进行癌症早筛,胰腺癌5年生存率将大大提高。
遗憾的是,该方法还在临床研究中,想要早期筛查胰腺癌,目前还需要依靠现有的检查手段,定期体检。
胰腺癌难自我察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成锋建议,45—50岁左右的人群,都应该进行一次胰腺癌筛查。尤其是肥胖、二型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或者过去有消化道、胆道良性疾病手术病史、家族有胰腺癌病史等,都属于胰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CT检查,排查早期病变。
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发病的一大诱因离不开饮食习惯。因此对于喜欢吃腌制食物、烧烤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人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消化异常,定期检查,不要等出现明显的病症,才来就医。
参考资料:
[1]《面对癌中之王,拿什么应对“江湖隐士”胰腺癌?》.光明网.2019-11-21
[2]《胰腺癌和胃病,到底该如何区分?》.吉林省健康协会. 2022-03-09
[3]《“癌中之王”早筛新方法!可识别95.5% I期胰腺癌》.中国生物技术网.2022-04-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口渴、尿频、饿死鬼,糖尿病10大症状,3个以上就危险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糖尿病人数世界第一,成人患病率也是世界第一,将近12.8%。
2013年JAMA研究
近期,一个研究数据公开,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也倍感压力。
这个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由中华医学内分泌分会主任滕卫平教授、赵家军教授、母义明教授等专家共同完成。
该研究调查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15-2017年的调查数据,涉及到75880位参与者。
研究发现,有近一半的人血糖异常,糖尿病患病率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35.2%。
更可惜的是,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血糖异常,还在胡吃海喝,不断加重自己的病情,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是各种慢性病的源头。
这个数据让人唏嘘不已,国民健康教育需要提升,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糖尿病,出现一些症状,也无所谓,忍一忍就过去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总结一下,常见的糖尿病症状。
头疼,无力,精神不好
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严重,胰岛素这把钥匙失去效果了,血糖无法进入细胞中,无法供能。
你可能出现莫名头晕,头疼。
你吃多少糖,都无法进入细胞,还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当细胞没有了能量,你自然会感觉到无力,精神不好,需要胰岛素的陪伴。
经常口渴,尿频尿急
特别是1型糖尿病,还有2型糖尿病后期,出现这样情况可能性更大。
血糖高的时候,身体会想办法降糖,会调用体内各处的水份,来帮助肾通过排水,冲走糖。
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尿液还有一些甜味。
特别馋、吃不饱,和饿死鬼一样
多饮、多尿、多食,是糖尿病人的三多症状。
贪吃,不仅是糖尿病人主要症状,也是病因,吃太多,高热量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胰岛素抵抗也会导致你更容易饿,贪吃。
其实,并不是病人馋,而是细胞饿了。
可以思考一下,血液里有那么多糖,却无法进入细胞。
细胞很饿,肯定会让你不断的吃吃吃,最后,多余的糖都储存起来,导致脂肪肝,内脏脂肪增加,越来越能吃,越来越胖。
这就是糖尿病的恶性循环。
太阳可以晒黑你,血糖高也会让你的皮肤变黑,黑棘皮病是糖尿病人的一个常见症状。
2017年,科学家对10-18岁患有黑棘皮病的青少年进行了研究。
(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的筛查测试– 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他们发现,62%的黑棘皮病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同时患有肥胖和黑棘皮病的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
皮肤瘙痒,水泡、皮疹问题不断
皮肤病很烦人,大部分人觉得是个人卫生问题,实际上,血糖高也是一大诱因。
降低血糖后,很多皮肤问题都自动消失了。
血糖高会导致炎症,干扰健康的新皮肤细胞,替代旧皮肤的能力,很容易出现瘙痒性皮疹或疼痛性水疱。
经常性的皮肤瘙痒,这是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莫名其妙变瘦
糖尿病不一定都是胖子,在中国就有很多人看着很瘦,却是非常严重的糖尿病。
而且,很多人可能会莫名其妙的变瘦,怎么吃也不胖,看起来还不健康,因为糖尿病人一半都有消化问题,吃了不吸收。
胰岛素不仅仅降血糖,还有防止肌肉流失和脂肪分解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晚期,如果胰岛素功能失常,身体就会分解脂肪和肌肉,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伤口难愈合
对于糖尿病人,一些小划伤需要很久才能愈合,这也是血糖高导致的。
血糖高导致炎症,并损害免疫系统的有效修复能力。
视力下降厉害,视野模糊
视力模糊,不一定是眼睛度数升高了,可能是血糖高了。
血糖高,容易导致晶体肿胀,导致变形,导致视力模糊。
脚趾头麻木,经常有针刺痛感
坐太久或者蹲太久,都有可能有这种麻木和针刺的感觉,这个很正常。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会莫名奇妙的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血糖高会损害脚部神经,导致麻木和刺痛感,医学术语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糖稍微一高就会出现这个症状,有研究发现,49%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和50%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都有周围神经病变。
女性尿道感染,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很多妇科疾病也和血糖高有关系,高血糖可以促进念珠菌(引起阴道酵母菌感染的真菌)和多种类型的细菌的生长,这些细菌可以引起尿道感染。
对于男性来说,胰岛素抵抗,也会引发勃起功能障碍,高血糖会影响导致生殖器官的神经和血管。
糖尿病患者有这个问题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5倍。
//////////
我们看到,很多常见的健康问题,都和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有关系。
因为,高血糖容易导致炎症、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的风险、代谢异常。
我们碰到很多问题,往往第一想到的是如何去用药物治疗,却总是管不住自己那张嘴、迈不开自己的那双腿,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
如果你总是被各种莫名其妙的病困扰,去测一测血糖,尝试通过生活方式改变。
一项涉及111万人的调查发现
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75%
↓↓↓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J&K糖尿病逆转中心
J&K糖尿病逆转中心是在世界顶级的糖尿病中心——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加斯林糖尿病中心的指导下,利用其领先的病人照顾模式和国际化运作管理模式,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糖尿病逆转中心。
早期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通过世界领先的设备检查与科学评估,制定修护胰岛功能与恢复肌体代谢功能的方案,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与干预,逐步减少糖尿病人对药物的依赖,最终实现“可逆转”的目的,让患者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用专业守护健康,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经过美国哈佛大学加斯林医学理论体系严格培训,以YOU-TURN项目中独特的4PAAD(4professional all-around diabetes)糖尿病诊疗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诊断跟踪治疗,创立加斯林专家、楷恩专家联合问诊制度,开展国际医疗、国际会诊服务,让患者享受最高规格的康复医疗。
重视每一个患者的差异化需求,根据不同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由国内外经验丰富的糖尿病专家全程跟踪,持续远程动态跟踪个人健康状况,提供24小时血糖监控、糖尿病核心器官筛查、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全方位诊疗服务。
参考资料:
[1]https://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30/11/2868
[2]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25-004-1625-y
[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12048/
[4]http://www.labome.org/research/Diabetes-mellitus-and-refractive-changes-analysis-of-three-cases-and-review-of-the-Literature.html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722225/
[6]https://www.bmj.com/content/bmj/369/bmj.m997.full.pdf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