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控制好可以自愈吗(糖尿病饮食控制的目的选择题)
糖尿病人经过饮食控制和锻炼后血糖正常了,是不是痊愈了?
糖尿病蜜月期不知道你是否听过?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第一次发现自己患糖尿病时,自己的胰岛功能还是可以的,血糖只是稍微偏高一点,这时候我们有很多患者吃几天降糖药就停了,但是他们却惊奇的发现血糖处于正常水平了,给他们一种“治愈”的假象,但其实这是糖尿病的蜜月期,这时候不吃药血糖也能保持一至数月的正常,但是时间一过,血糖就会飙升。所以,我们建议糖尿病初发的患者可以打一到三个月的胰岛素,让胰岛休息一段时间,胰岛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会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如果您本身血糖值不高,通过运动饮食控制,血糖水平一直达标,那么您只要坚持您的生活方式,注意监测血糖就好了,如果您血糖并不能一直处于正常水平,那么建议您按照以下五点来生活!
一、正确饮食!我们可以参考上图选择食材,避免富含单糖、双糖的食物,如蜂蜜、糕点、红糖、白糖,避免喝稀饭等富含淀粉且消化快的食物,宜多吃白菜、菠菜、黄瓜这些含糖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至少进餐三次,每餐最好主副食搭配,精粗粮搭配,精粗粮搭配的比例为6:4,提倡多干少稀,少吃油炸食品,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适当吃水果,而且要放在两餐中间吃,可以避免血糖大幅度的波动。
二、适量规律运动!尽量运动上应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到感觉身体发热、出汗但非大汗淋漓,推荐在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每次30-60分钟,每周有氧运动至少150分钟。运动时,应备有可立即进食的糖类/淀粉类食物,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不管在饮食、运动亦或是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松!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更新疾病的治疗观念,还能提醒我们不要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只有坚持,才能得到最大的获益!
四、规律的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血糖达标,怎样才能准确及时地评估出血糖水平?那只能是血糖监测,规律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治疗方案,才能选择出最适合我们的药物和合适剂量!
如果您以后诊断为糖尿病,就应该尽早治疗。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很多,比如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利格列汀,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以及各种胰岛素等等!所以说,可供选择的降糖药物有很多,而哪种是最适合你的?这就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人病情进行评估后选择!
我是韩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存在相似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10年的糖尿病,竟然自行“痊愈”了!这到底是福是祸?
现象重要还是本质重要?
前天跟大家分享了“俄罗斯降糖5号”的例子,血糖控制良好的背后,是副作用的风险。如果一味地追求降糖效果,就可能掉进商家虚假宣传的陷阱。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个患糖尿病十几年的糖友,竟然自行“痊愈”了,现象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为了保护隐私,就用“张洁”这个化名吧。
张洁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患病10年的老糖友。
作为人民教师,张洁对自己要求严格,这种自律也表现在她对待疾病的态度上 。
自从10年前确诊糖尿病之后,她就像一名令行禁止的士兵一样,开始了与糖尿病的顽强作战 。她按照医生的要求,严格控制饮食、每天坚持锻炼、按时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糖。
在这种严格管理下,张洁的血糖也像一名优秀的学生一样 ,控制得很理想。
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张老师有时也会感到一丝疲倦。她经常跟同事倒苦水:“这糖尿病简直像个牛皮糖一样甩不掉!学生都有毕业的时候,糖尿病什么时候才有办法彻底根治啊!”
想不到,这个愿望居然真的实现了!
今年年初的时候,张洁开始经常感觉心慌、出汗、饥饿感。张老师也是一名老糖友了,根据经验,她判断自己是出现了“低血糖”。拿血糖仪一测,果真如此。
一次两次可能是偶然,但是自那以后,张洁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难道是因为自己控制得好,糖尿病改善了?由于今年带毕业班,工作比较忙,张老师也没时间上医院咨询,就自己把降糖药给减量了,后来看血糖也没有升高,索性就完全停掉了。奇怪的是,血糖也没反弹。
难道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的糖尿病“逆转”了?
可张老师却觉得有点不对劲:降糖药是停了,血糖也不高,可是感觉自己的状态却变差了。整天总感觉乏力、提不起精神、胃口也不好,而且格外怕冷。家人也觉得她气色不太好,面色看上去有些浮肿、蜡黄。
难道是血糖仪坏了?张老师又借了小区邻居血糖仪来对比,完全正常。她觉得可能是自己工作太劳累了,毕竟活生生的血糖数字摆在面前,既不高也不低,能有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早上上完厕所起身的时候,突然眼一黑晕倒了!幸好家人及时发现,马上打120把她送到了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张老师的血糖的确不高,但血压、血钠均明显低于正常。
医生考虑她这次晕倒的原因是“体位性低血压”。
但是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却不清楚。因为张老师平时的血压是完全正常的,以前也从来没出现过低血压的情况。
急诊医生觉得这背后还有潜在的病因没有发现,就把张老师收进了住院部进一步检查。
住院后经过检查,发现张老师有几种激素的水平明显降低。再进一步查找原因,发现她大脑的垂体上有个梗塞灶。
至此真相大白:张老师是得了“糖尿病自行缓解综合征”。
经过3周的治疗,张老师乏力、怕冷、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但与此同时,她的血糖又开始升高了。重新用上降糖药后,血糖慢慢达标了。
张洁糖尿病“痊愈”的梦幻破灭了,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仿佛从来没有改变过。
但“糖尿病自行缓解综合征”又是一种什么病呢?
糖尿病自行缓解综合征,也叫“Houssay综合征”。Houssay是阿根廷的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最先发现了这个病,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说到这个病,一切还得从大脑中那个小小的“垂体”说起。
垂体位于大脑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重约0.6克,相当于一粒豌豆大小。
垂体个头虽小,却“位高权重”,是掌控人体内分泌的“总司令”。
它每天要分泌多种重要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等,对身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的功能进行调节,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当腺垂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病变时,它所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减少。这些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当它们的分泌减少以后,就会导致病人血糖降低及“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消失。
张老师的糖尿病之所以不治自愈,就是因为垂体发生了梗死,也就是发生了“垂体卒中”,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升糖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所以,张老师的血糖虽然恢复了正常,却并不是什么好事。背后的真相是“垂体卒中”掩盖了“糖尿病”。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遇到反常的情况,不要麻痹大意,以免耽误了真实的病情。
减肥竟能治愈糖尿病?专家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数据来看,全国肥胖人口占11.9%。一般来说,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占比是41.5%,也就是说迎面走来两个胖子,其中一个就可能罹患糖尿病。
怎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肥胖人群?
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如下: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 ÷ 身高的平方(㎡)。在我国,将BMI≥28kg/㎡定义为肥胖,而BMI≥24kg/㎡定义为超重,不利于血糖控制。
那么,对于这些肥胖人群来说,减重对于改善各项健康指标,比如控制血糖,到底有没有帮助呢?
《柳叶刀》重磅研究
通过饮食管理减重
肥胖糖尿病患者可“治愈”!
近日的《柳叶刀》上,备受关注的临床试验DiRECT的1年随访结果终于出炉:
采取积极的饮食限制管理,可以使近半数受试者实现糖尿病症状的完全缓解,而且很可能不再依赖药物治疗!在12个月内如果能减肥15公斤以上,糖尿病症状的缓解率更是达到86%。
什么!治疗糖尿病,不用吃药?管住嘴就可以了?!到底怎么回事???
教科书和医生们告诉患者,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跨进了糖尿病这个坑,总也甩不掉身上的泥。这似乎也成为众多2型糖尿病患者心中的魔咒。但偏偏有科学家要挑战权威,并且拿到了令人欣喜的证据。
Roy Taylor教授和Michael Lean教授所领导的DiRECT研究团队从苏格兰及英格兰泰恩赛德地区49家初级医疗保健机构招募受试者。
入选标准
年龄20至65岁,2型糖尿病病程在6年内,BMI 27至45 kg/㎡,并且未应用胰岛素治疗。298名受试者按照1:1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干预组的目标为减重,对照组则依据指南接受常规标准的糖尿病治疗。
干预组需暂停所有降糖药及降压药,并进行为期3至5个月的完全替代饮食(每天825至853 kcal配方饮食),随后过度为2至8周正常饮食,之后需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体重控制,若医生认为血糖、血压超过控制范围才重新应用降糖药及降压药。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减重≥15 kg或糖尿病症状缓解。
什么叫糖尿病症状缓解?
糖尿病症状缓解定义为12个月内,在暂停所有降糖药物至少2月后HbA1c<6.5%。
12个月受试结束后
受试者发生怎样变化?
减重和糖尿病缓解效果
①干预组平均减重10 kg,对照组平均减重1 kg;
②减重≥15 kg的受试者中,干预组有36人(24%),对照组有0人(0%);
③达到糖尿病缓解的受试者中,干预组有68人(46%),对照组有6人(4%);
也就是说,干预组有超过1/5的受试者成功达到减重目标,并有接近半数受试者达到糖尿病缓解标准。
各减重组糖尿病缓解情况
①体重增加组:76名受试者中0人缓解,缓解率为0%;
②减重0~5 kg组:89名受试者中6人缓解,缓解率为7%;
③减重5~10 kg组:56名受试者中19人缓解,缓解率为34%;
④减重10~15 kg组:28名受试者中16人缓解,缓解率为57%;
⑤减重15 kg以上组:36名受试者中31人缓解,缓解率为86%;
也就是说,减重越多,2型糖尿病缓解率越高,减重15 kg以上,2型糖尿病缓解率高达86%。
DiRECT研究为期4年,上述仅是研究1年结果,虽然并不是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但目前得出的结论已经令科学家们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信心大增。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中国的
肥胖糖尿病患者有什么意义呢?
小康妹儿特别邀请了3位专家
为大家解读该研究!
钟晓卫
控制体重只是
糖尿病管理的一方面
钟晓卫介绍,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体重每减少1kg,血压下降约1mmHg,血脂中的甘油三酯下降约2mmol/L,血糖下降约10%。
对于通过饮食管理减重与糖尿病缓解的关系,钟晓卫有3点要提醒大家注意:
体重管理只是一方面
胰岛功能的好坏才是关键
对于胰岛功能良好的糖友来说,通过减重,确实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甚至不用再服药。但对于胰岛功能不好的糖友来说,还是应遵医嘱继续服药。
减重要控制在正常范围
虽然肥胖会增加肿瘤风险,但对于很多糖友来说,千万不能盲目减肥,否则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或感染不易控制等。
生活方式的干预
要贯穿糖尿病管理的始终
最新版糖尿病指南指出,生活方式的干预应贯穿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始终。除了饮食治疗,还包括糖尿病教育、心理干预、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糖尿病监测等方面。
对于那些难以管住嘴的糖友来说,钟晓卫也有绝招,那就是通过药物帮助控制体重,比如二甲双胍、GLP-1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都有助于肥胖糖友减重并控糖。
想要学习更系统的糖尿病知识?
想要跟专家面对面交流?
12月24日的“共筑健康梦·2017
糖尿病防治创新大会”等你来!
现场有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童南伟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以及各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提供的义诊服务。
时间:2017年12月24日 09:00启幕
地点:成都龙之梦瑞峰国际酒店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嘉陵江路8号-A、近成都东客站东广场
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地铁7号线、公交2、91、101路到成都东客站下车
报名方式
2.拨打热线电话:028-69982575(周一到周五09:30至18:00)
陈亿
选对减肥方法很关键
陈亿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绝大多数人不容易降低体重。
美国一家网站曾经对数万名志愿者进行调查,自己采取各种减肥方法,真正能减肥成功的并且稳定在2年左右的只有1%左右,也就是说99%的人减肥失败。
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的超重人口在23%左右,肥胖人口大概在1.1亿以上,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因此成天喊着减肥,有的人短时间节食,体重下降5斤,10斤,但很快体重就反弹了,这不能叫减肥成功。所以体重要稳定地下降15kg不是这么容易的。
其实手术治疗重度肥胖,早在50年前就开始了,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重度肥胖效果最好、疗效最持久、反弹最小的方式。
目前研究发现,符合手术条件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多余体重可下降70%至80%,2型糖尿病缓解率可达75%,治愈率超过50%。
因此,手术治疗重度肥胖及2型糖尿病已得到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等国内外官方协会指南的推荐。
减重手术会让你进食减少,在初期会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脑子还想吃,但是胃吃不下了,因为胃被缩小了,同时随着胃肠道激素的改变,你的食欲和食物的取向都会发生改变,也就是你会逐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包括细嚼慢咽。
减重手术以胃旁路手术和袖状胃切除术为主,两种手术都能达到减重降糖良好,手术安全,微创快速康复的目的。
想要了解更多减重手术的信息?
赶快报名参与
华西陈亿医生减重手术咨询!
报名方式
1.戳这里报名
2.添加咨询微信,微信号:loveparisfh
何承源
选对减肥食材很重要
何承源指出,这项研究的受试者都是体重超重很多的患者,这些患者平常胃口好、食欲旺盛。这帮人身体壮硕,能够耐受一段时间的低热量饮食。
中国的糖尿病病人大多都是体成分分布不均(瘦体质、骨骼肌少、脂肪多),并没有明显的肥胖,所以除了饮食控制,还要通过有效运动来提升体适能,抵抗2型糖尿病。
何承源强调,该研究的难度在于,实施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非常困难,患者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会发生比普通人更剧烈的饥饿,难度极大,需要实施方案简单,病人依从性好。该研究使用的就是代餐控制。
这在中国也是很难行得通的,中国人爱美食,很难接受一日三餐都喝用粉粉儿调出来的水。所以对于国人,更应该接受的是符合均衡饮食理念的替代三餐的产品,比如坚谷能量包。
对于有减重需求的人群来说,如果每天能保证摄入20种食材,那么来自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就基本能达标。
坚谷能量包,1袋含近10种食材,2袋就是20种!而且仅用一分钟,就能简单粗暴搞定早餐!
如果早餐吃坚谷,那么一天的食谱应该怎么安排呢?
午餐和晚餐,吃一两道炒菜就够啦,零食搭配一两种瓜果,一天的营养全面覆盖。
瞧,这分分钟就达到20种食材的指标了!仔细想想,好像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与健康饮食,只差一袋坚谷!
戳这里,购买坚谷能量包!
*关于坚谷能量包,有任何疑问,请拨打术康服务热线400 993 2111
更多的糖尿病科普、线下讲座活动
尽在糖友家
这些不健康的早餐习惯 你还在做!
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
这些家常菜,一吃血糖就飙升!您还不就此打住?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本文记者/编辑:曾荷琳 制图:黄冉兴 部分图片来源:123RF、SOOGI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