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性胃轻瘫(什么是糖尿病性肝病)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很多,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自主神经病变,可表现为内脏器官的异常,比如指挥胃肠道的神经出问题了,就表现为糖尿病胃轻瘫。正常人在进食后都可以正向蠕动往下,但是胃轻瘫的患者是逆蠕动,常感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据统计,约3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轻瘫,且患病人数还在继续增加。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长期高血糖的慢性损害、胃肠神经病变是主要因素。这类糖友早期常表现为早饱、餐后腹胀,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胃肠道吸收障碍,甚至完全不能进食。这种情况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诱发营养不良。而且,食物和药物在胃内的时间明显延长会影响其吸收。药物吸收延缓会造成药效下降,食物吸收延缓会使餐后血糖与注射胰岛素作用时间不匹配,增加低血糖风险。糖友出现上述症状后,排除器质性病变、机械性梗阻外,应考虑胃轻瘫的可能,通过胃排空试验进一步确诊。
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应主要从控制消化道症状、营养神经和稳定血糖等方面来进行。早饱、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的治疗主要用胃肠动力药。糖尿病胃轻瘫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达标是关键。有研究发现,消化道症状明显的胃轻瘫患者使用胰岛素疗效优于其他降糖药。
饮食方面,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量少食多餐,忌烟酒。平时,糖友可适当将饮食中纤维素类食物比例降低,杜绝油炸等高脂肪烹饪方式,以加速胃排空。 (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让血糖系统崩溃的“胃病”——胃轻瘫,糖友一定要警惕它
患糖尿病多年的老张,最近老觉得胃不舒服,吃点东西就饱了,还经常腹胀,甚至时常发生恶心、呕吐的问题。
更让人烦恼的,老张发现自己的餐后血糖非常高,用原来的方法完全无法降下来。老张到底怎么了?经诊治后,医生找到了问题,都是胃轻瘫惹的祸。
什么是胃轻瘫?一起来了解吧。
什么是胃轻瘫?胃轻瘫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据数据显示,约有50%以上的糖友伴有胃肠道病变,胃轻瘫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国外研究显示,40%的1型糖尿病和30%的2型糖尿病患者遭受过胃轻瘫的病痛折磨。
而胃轻瘫的出现,其实是糖尿病控制不佳的表现之一。它大程度上是由自主神经病变造成的,支配胃肠的神经受到连累,从而降低胃张力,减慢胃肠道蠕动,使得胃排空延迟。
如果糖友的高血糖持续时间长、超标比较严重,还可能引发微血管病变,进而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引起胃轻瘫。
还一种可能,糖友血糖没有得到控制,使得胰高血糖素和胃动素以及生长抑素分泌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胃运动及食道肌肉收缩异常。
总之,胃轻瘫是与糖尿病紧密相连的一种并发症,而且,很多糖友没有重点关注其危害性。
胃轻瘫的危害在正常消化过程中,胃收缩可帮助食物分解并进入小肠。而胃轻瘫会破坏胃的收缩功能,从而影响消化。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还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营养不良、细菌感染、无法消化大块食物进而导致胃阻塞、电解质失衡,慢性呕吐导致食道撕裂,食道发炎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糖尿病胃轻瘫最后的结局就是,糖友腹胀感比较明显,无法进食最终因为全身器官衰竭而死亡。
如何防治胃轻瘫?01
维持血糖稳定
血糖的波动可以使胃轻瘫的程度加重,持续的高血糖状态更会造成胃动力障碍的发生。
所以,稳定好血糖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糖友严格控制血糖,妥善进行调理,保证血糖在理想范围之内。
02
调整好饮食结构
糖尿病胃轻瘫病人肠胃功能减弱,胃部排空延长,所以日常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纤维含量。糖友还应坚持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吃煮熟的蔬菜,而不是生蔬菜,平时更应避免饮酒和碳酸饮料。
03
少量多餐原则
建议糖尿病胃轻瘫病人少量多餐,一日三餐更改为一日6~7餐,在两餐之间添加小零食或坚果。这能有效减少餐后血糖升高,而且也能避免餐前饥饿感。
进餐时,应做到细嚼慢咽,以减少胃肠道负担。等病情平稳后再更改为一日三餐。
04
餐后适当运动
有胃轻瘫的糖友应该在饭后散步或适当做运动,有助于刺激腹部肌肉,促进胃的排空。
糖尿病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糖尿病性胃轻瘫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都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长期的血糖升高和大幅度波动,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出现食欲差、腹胀、恶心、呕吐、嗳气、早饱、餐后饱胀等消化道症状后,总以为是受凉或东西吃多了出现了消化不良;其实这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一种非常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糖尿病胃轻瘫( DGP);
一、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DGP )
糖尿病胃轻瘫的慨念于 1958年首次提出,是指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肠蠕动减弱、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为特征,多数在患糖尿病10年后才发生;糖尿病胃轻瘫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没有食欲、恶心、呕吐、暧气、早饱、餐后饱胀、呃逆、腹胀、厌食、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大多数不适多见于餐后;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逐年增多,据报道发病率在 30~60% 左右;因为食欲降低、早饱、胃的排空时间延长、药物的吸收高峰与血糖高峰不一致,这些因素都导致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糖高低起伏波动比较大,有时低血糖、有时又高血糖,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甚至有很多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导致病情更加的复杂难治;有些患者还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二、 糖尿病胃轻瘫( DGP)的 发病机制
糖尿病胃轻瘫( DGP)的 发病机制复杂:很多学者认为,长期高血糖、卡扎尔(Cajal)间质细胞( ICC)异常是DGP发生的关键因素;而平滑肌病变、自主神经紊乱、肠神经元凋亡等也被认为是糖尿病胃轻瘫( DGP)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胃肠道微血管病变、胃肠激素的变化、幽门螺杆菌i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因素、炎症反应、免疫相关性改变等众多因素有关。
1、ICC(卡扎尔间质细胞)异常:比如数目减少、结构破坏等; 卡扎尔(Cajal)间质细胞( ICC)是一类分布于胃肠道内的特殊间质细胞,,是一种非神经但又与神经密切相关的特殊间质细胞;ICC的主要功能有:参与胃肠道平滑肌运动的起搏;推进胃肠肌电活动的传播;调节神经递质,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ICC的其它功能还有:免疫调节、修复、生长、纤维化;
2、胃平滑肌病变:导致胃平滑肌收缩受损和胃排空延迟。
3、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损伤,其中的自主神经病变会引起胃窦、胃体收缩减弱,幽门括约肌异常收缩呈痉挛状态,导致胃内容物排空受阻。同时自主神经受损亦会影响肠神经系统 ( ENS)的调节;
4、肠神经元病变:肠神经系统 ( ENS)是神经系统调控胃肠道运动的另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胃轻瘫( DGP)患者存在肠神经元病变,病变累及肠神经系统 ( ENS)可影响胃肠道运动。
5、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氧化应激,可使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导致胃的整体舒张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幽门持续收缩,即幽门痉挛,导致胃排空延迟或排空障碍,这也可能是胃轻瘫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糖尿病胃轻瘫( DGP)的诊断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有:
1. 胃肠道钡餐检查;
2. 胃镜检查:同时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3. 核素胃排空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胃排空测定方法,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和迟滞期都明显延长,核素胃排空检查是胃排空测定的金标准。
4. 胃肠测压技术;
5. 超声检查技术;
6. 胃电图描记技术;
糖尿病患者,如出现食欲下降、早饱、饭后饱胀、呕吐宿食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和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应怀疑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 4 小时后仍存留 50%,或 6 小时后仍未排空或做胃镜检查时,胃腔内可见大量宿食潴留都可以辅助诊断;核核素胃排空检查可进一步确诊。但是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胃潴留、肠梗阻 。
三、糖尿病胃轻瘫( DGP)的治疗方法有
(一)、基础治疗:首先必须控制好血糖,并适当注意饮食、增加运动
(二) 促进胃动力药、止吐药、及营养神经的药的使用;
(三) 胃电刺激治疗:
(四)内镜下手术治疗:
(五)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六)手术治疗
(七)针灸治疗
(八)中医药治疗
下一篇文章将详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和方法;